1.关于千山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千山高复低 宋 梅尧臣 《鲁山山行》2、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敲碎离愁》 3、落木千山天远大 宋 黄庭坚 《登快阁》4、淮南皓月冷千山 宋 姜夔 《踏莎行·自沔东来》5、千山暮雪 元 元好问 《摸鱼儿 雁丘词》6、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宋 晏殊 《清平乐·春花秋草》7、千家山郭静朝晖 唐 杜甫 《秋兴八首》8、总把千山眉黛扫 宋 晏殊 《清平乐·春花秋草》 9、别来已隔千山翠 宋 欧阳修 《玉楼春》10、目送千山爽气 宋 毛滂 《水调歌头·谢安涵雅量》11、愁落千山月 宋向子諲 《生查子》12、卧看千山明月、听潺湲 宋 蔡伸 《虞美人·堆琼滴露冰壶莹》13、粥鱼忽报千山晓 宋 吕渭老 《渔家傲·落月杜鹃啼未了》 14、千里湖山照眼秋 宋 王之道 《南乡子·风急断虹收》15、云外晚山千叠 宋 韩元吉 《好事近·华屋翠云深》16、千点好山馀思 宋 赵彦端 《朝中措·几枝筇竹半烟云》17、楚山千叠 宋 陆游 《满江红·疏蕊幽香》18、云暮暗千山 宋 范成大 《好事近·云暮暗千山》 19、马首千山 宋 范成大 《浪淘沙·黯淡养花天》20、涌翠千山远 宋 赵长卿 《点绛唇·春到垂杨》21、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兔园旧赏》22、千载风味此山中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23、夜阑吹断千山月 宋 辛弃疾 《踏莎行·萱草齐阶》 24、云归远岫千山暝 宋 赵师侠 《鹧鸪天·风定江流似镜平》26、云山千叠亦东游 宋 韩淲 《水调歌头·今古钓台下》27、醉见千山面 宋 葛长庚 《贺新郎·醉见千山面》29、千山浓绿未成秋 宋 吴文英 《西江月·清梦重游天上>>30、落日千山 宋 陈人杰 《沁园春·春为谁来》。 2.我要全部描写千山万水的诗句.描写山水风光诗词名句(建议适当记忆一部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3.关于千山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千山高复低 宋 梅尧臣 《鲁山山行》 2、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敲碎离愁》 3、落木千山天远大 宋 黄庭坚 《登快阁》 4、淮南皓月冷千山 宋 姜夔 《踏莎行·自沔东来》 5、千山暮雪 元 元好问 《摸鱼儿 雁丘词》 6、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宋 晏殊 《清平乐·春花秋草》 7、千家山郭静朝晖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8、总把千山眉黛扫 宋 晏殊 《清平乐·春花秋草》 9、别来已隔千山翠 宋 欧阳修 《玉楼春》 10、目送千山爽气 宋 毛滂 《水调歌头·谢安涵雅量》 11、愁落千山月 宋向子諲 《生查子》 12、卧看千山明月、听潺湲 宋 蔡伸 《虞美人·堆琼滴露冰壶莹》 13、粥鱼忽报千山晓 宋 吕渭老 《渔家傲·落月杜鹃啼未了》 14、千里湖山照眼秋 宋 王之道 《南乡子·风急断虹收》 15、云外晚山千叠 宋 韩元吉 《好事近·华屋翠云深》 16、千点好山馀思 宋 赵彦端 《朝中措·几枝筇竹半烟云》 17、楚山千叠 宋 陆游 《满江红·疏蕊幽香》 18、云暮暗千山 宋 范成大 《好事近·云暮暗千山》 19、马首千山 宋 范成大 《浪淘沙·黯淡养花天》 20、涌翠千山远 宋 赵长卿 《点绛唇·春到垂杨》 21、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兔园旧赏》 22、千载风味此山中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 23、夜阑吹断千山月 宋 辛弃疾 《踏莎行·萱草齐阶》 24、云归远岫千山暝 宋 赵师侠 《鹧鸪天·风定江流似镜平》 26、云山千叠亦东游 宋 韩淲 《水调歌头·今古钓台下》 27、醉见千山面 宋 葛长庚 《贺新郎·醉见千山面》 29、千山浓绿未成秋 宋 吴文英 《西江月·清梦重游天上>> 30、落日千山 宋 陈人杰 《沁园春·春为谁来》 4.描写“千山”的诗句有哪些1.《寄题千山》诗人: 乾隆 朝代: 清代 千山胜景久芗哉,三度徒教寄咏回。本异唐宗曾驻辇,空传丁令有遗台。底须石洞花岩到,原匪探奇问景来。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 2.《千山观》诗人: 刘克庄 朝代: 宋代 西巘林峦擅一城,渺然飞观入青冥。于湖数字题华栋,阳朔千山献画屏。境胜小诗难写尽,天寒薄酒易吹醒。独游不恨无人语,满壑松声可细听。 3.《送李山人归山》诗人: 陆畅 朝代: 唐代 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 4.《游山七绝·千山观》诗人: 张釜 朝代: 宋代 小立东风紫翠颠,画屏展尽一山川。非关眼界因高别,自是人心逐物迁。 5.《九日登千山观》诗人: 张栻 朝代: 宋代 清晨领客上巉岩,野路衣襟湿翠岚。九日开樽仍绝景,西风欹冒且高谈。地形盘薄一都会,山色周遭万玉簪。却指飞鸿烟漠漠,故园茱菊老江潭。 6.《游千山观》诗人: 李曾伯 朝代: 宋代 自重来岭峤,岂暇访湖山。缇骑行边了,戎旗护戍闲。相看群玉外,一笑六郎间。回首西风静,何愁老汉关。 7.《忆秦娥》诗人: 王庭珪 朝代: 宋代 梅花发。夜寒吹笛千山月。千山月。此时愁听,龙吟幽噎。数枝飞尽南枝雪。风光又作年时别。年时别。江头心绪,乱丝千结。 8.《题千山观》诗人: 李曾伯 朝代: 宋代 玉笋环星拱,青螺带雾披。山为天下胜,境占岭南奇。援笔难穷者,凭阑尽有之。不因身世累,筑室老於斯。 9.《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诗人: 赵蕃 朝代: 宋代 今日东阳郡,城南尺五天。胡为五溪行,道里逾几千。 10.《失题》诗人: 李廌 朝代: 宋代 羡君走马踏千山,却笑吟诗不肯闲。写得清风入嘉句,尽携爽气出云间。 5.写千山万水的诗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ēiyí威移)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 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 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 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 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 中央红军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 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 写山的是“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