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贫女全文翻译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1.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 2. 绮罗:丝织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3. 益:更加。 4. 风流:指意态娴雅。 5.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6. 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简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小题1】首联(第一联)自伤身世贫;颔联(第二联)自诩格调高;颈联(第三联)自夸手艺巧;尾联(第四联)自恨命运差。 (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诗歌内容,每点1分,共4分)【小题2】一是运用了隐喻(或比喻、类比)手法,全诗是在用“贫女”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来隐喻“贫士”的生活与心理状况,用“贫女”的无人赏识来隐喻“贫士”的怀才不遇。 二是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手法,诗中将“贫女”外在的经济地位之低与内在的精神追求之高进行对比,将“贫女”心灵手巧的技艺之好与“为人作嫁”的命运之差进行对比,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哀怨与不平。 三是运用了内心独白手法。全诗每一联都是通过“贫女”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抒发“贫女”以及诗人自己内心的哀怨与不平。 四是运用了语意双关手法,根据诗后所注释的作者人生经历来看,此诗既是在写“贫女”的处境与心情,也是在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 (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酌情给分)。 3.《贫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秦韬玉诗有《投知小录》三卷,但现存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三十六首,大多是七言律诗。诗不甚佳,而《贫女》一首却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写一个天生自然美丽的贫女,不学时世流行的梳妆打扮,因而不被人们赏识,嫁不出去。天天在家做针线活计,却是为别人做嫁时衣。诗的主题思想,一读就明白,显然是有比兴意义的。最后二句,尤其为历代以来,以文字工作为达官贵人服务的人,常常引用来发泄牢骚。“为人作嫁”这个成语,就是出于此诗。 但是,这首诗的总的意义,虽然人人都能了解,其中间二联却直到如今没有人能完全理解。我们先看一段《唐诗鼓吹》中廖文炳的解释: 此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首言贫居蓬门,素不识绮罗之香,拟托良媒以通意,不免枉已以徇人。亦为之自伤也。喻不可托人荐拔以致用也。且以人情言之,格调之高,未必致爱;梳妆之俭,对所共怜。喻世有才德者则不之用;致饰于外者,则好之耳。五句言不敢以工巧夸世,六句言不敢以描画自骄。未则致其自伤之意。谓吾所最恨者,年年压金线,以作他人嫁时之服,惜我贫居,久不适人,其情于是乎可恻也。 4.唐诗鉴赏题小题1:贫女是一个出身寒微、技艺高超、无比自信、不同流俗、不尚浮华、品格高洁、内心充满忧愁苦闷的形象。 小题1:诗人借良媒不问,但却意态娴雅,有很高的品格和情调的贫女抒发了诗人因出身寒微,举荐无人、不为世用而怀才不遇的苦闷哀怨,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