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首一词源于哪儿“元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首席元老 和国家第一公民的意思。 然而,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容。 罗马共和国,元首是指元老名单中的第 一名,即首席元老。 只是当执政官征询意见 时,兀首有权第一个发言。兀首一般都是由 监察官根据财产、声势等,从元老院的成员中 挑选出来的。 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他 以执政官的身份对元老院进行了“清洗”。 清 洗后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拥护屋大维的新 贵,从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维的驯服工具。表 面上屋大维宣布恢复共和制,实际上他已窃 取了罗马共和国的一切重要官职,他是终身 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首席法官和 最高统帅。 接着,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 都”(意思是“神圣的”和“至尊的”)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 屋大维虽保留了共和国的形式,但是他独揽 行政、军事、宗教和司法大权,成了事实上的 专制君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因此,后世 的历史学家就把这种屋大维式的个人独裁统 治,称为“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简称为“元 首制”。 元首制确立的那一年——公元前27 年,也就是罗马帝国开始的日子。 在现代历 史中,元首这一称谓逐渐演变为主权国家对 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 2.元首一词的来源是什么“元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首席元老”和“国家第一公民”的意思。 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元首”这一称谓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罗马共和国,元首是指元老名单中的第一名,即首席元老。 当执政官征询意见时, 元首有权第一个发言。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 他以执政官的身份对元老院 进行了“清洗”。清洗后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拥护屋大维的新贵,从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维 的驯服工具。 这样,表面上屋大维恢复了共和制,实际上他已拥有了罗马共和国的一切 重要官职: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首席法官和最高统帅。 接着,元老院 又授予他“奥古斯都”(意思是“神圣的”和“至尊的”)及“元首”的称号。 从此,元 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屋大维成了事实上的专制君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因此,后 世的历史学家就把这种屋大维式的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简称为 “元首制”。 元首制确立的那一年公元前27年,也就是罗马帝国开始的日子。 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逐渐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如共和制、联邦制国家的总统、国家主席和君主制国家的皇帝、国王等。 他们可能是握有实际权力 (比如美国总统等)的,也可能只是礼仪性的(比如,英国的国王、中国的国家主席等)。 根据国家元首组织构成的不同,国家元首分为个人元首和集体元首。 在大多数国 家,国家元首由个人担任并行使其职权的,为个人元首。有些国家,国家元首的职权由 集体行使,为集体元首,如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由具有同等权力的2名执政官共 同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联合行使。 3.关于强者的诗句关于“强者”的诗句有: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4.关于一首裴多菲的经典诗句诗名:自由与爱情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裴多菲俱乐部”又一度成为带有不祥意味的名词。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 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 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 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 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 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 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 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 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牺牲于哥萨克骑兵矛下 短暂的一生留下800多首诗歌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 诗人却违背了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