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亡国的诗句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满江红·写怀 [作者]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古代惋惜国家灭亡的诗句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泊秦淮 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灰飞烟灭诗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其全诗文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翻译】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www.SlkJ.orG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 4.形容亡国的诗句夫子曰: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满江红·写怀 [作者]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表示恐惧的古诗词表示“恐惧”的古诗词1.《放言五首 并序》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 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 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斯句近 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 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2.《白丝行》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3.《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短小精悍姿,几然强寇敌。 贯穿百万众,出主由咫尺。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 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 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 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 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4.《可叹》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5.《又呈吴郎》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6.写遗忘的古诗句1、“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临江仙·送王缄》 宋代: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释义: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 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2、“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代: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释义: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 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 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 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3、《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释义: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释义: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释义: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7.描写兴盛转为衰败(灭亡)的诗句,越多越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晋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王导与谢安: 王导是 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 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侯岂页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 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 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见《世说新语》)。 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 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 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 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 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 在东晋书坛上,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闲下来就喜欢弄弄笔头,挥毫不止,他学的是钟繇、卫笔法,即使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 室南渡时刻,王导也没有忘记把钟繇的《尚书·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南方。足见他对钟繇书法的爱好了。 至于谢安,他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 。据《书断》所述,谢安学写正、草书体就是就教于王右军。《述志赋》称谢安“善草正,方圆自穷”。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其中的“谢草”,看来就是指的谢安草书,又如宋代词人、书法家姜夔曾说过:《兰亭记》及右军诸贴第一,谢安石(即谢安)、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由此可 知谢安书法、尤其行草书的知名度是仅次王羲之的了。 8.关于秦王灭六国的诗句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的意思是劝人要从小努力、刻苦学习,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不破费, 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 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 富者因书贵。 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也体现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