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持家古诗词

1.关于勤俭持家的诗句有哪些

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3.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译文: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4.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6.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译文: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7.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译文: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2.关于祝寿的古诗词

中秋月明思故乡,

隔海游子念重阳,

菊月十三姥祖寿,

耋耄自古为仙相。

当年飒爽英才郎,

砥柱中流一栋梁,

齐家育子勤操劳,

不道辛苦恩情长。

沧桑变幻人不老,

福荫后辈永安康,

人间天伦阖家兴,

只愿年年摆寿堂。

外孙难尽膝下孝,

彼岸寿诗祝无疆,

松鹤难表吾辈心,

面东而跪拜夕阳。

注;农历的月九又称玄月、菊月。

服了,我家老人都没了,为什么同样是老人,福气差这么多呢!

我也来一个,比较擅长写情诗,前些天给别人写寿联,我觉得不错,您看看。

阴阳合德 耋年寿翁意矍铄 忆当年勤劳持家为儿女 鹤颜未老

日月双辉 九旬祖父体安康 念今日儿孙满堂享天伦 无限夕阳

3.关于祝寿的古诗词

浣溪沙(之三)(张纲)

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开宴雪初晴。

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

赠李征君大寿(王绩)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洞仙歌.沪守王补之生日(黄庭坚)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

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

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应难纵、五湖归棹。

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4.关于江湖的古诗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寄黄几复》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的《侠客行》

5.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