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梁甫行》的全文是什么原文: 梁甫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 穿梭毫无顾忌。 扩展资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甫行。 2.《粱甫行》 曹植 古诗文《泰山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 穿梭毫无顾忌。 扩展资料: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曹植的《泰山梁浦行》这首诗的翻译是什么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有不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各异 海民的日子多么艰苦啊,只能住在破旧的草屋里 妻子和儿女过着像禽兽般生活,行为举止都靠着山林险阻之地 简陋的家室如此冷清,狐狸和兔子在房屋旁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原文: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扩展意思: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 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4.曹植梁甫行创作背景,急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梁甫行 》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扩展资料: 白描手法,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 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 此外,诗歌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毫无雕琢造作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妙,才情之高。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梁甫行 5.求李白《梁浦吟》翻译【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全部注释】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 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 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 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 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 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 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 《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 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 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 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 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 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 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 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诸葛亮《梁父吟》?quot;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 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 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 雷焕死后,。 6.曹植的泰山梁浦行是什么意思曹植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7.关于五词四行赞美襄阳的古诗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 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8.六个字一行的古诗有哪些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 孔融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妾薄命二首 曹植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其一) 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若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 御巾糦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其二) 嵇康有六言古诗10首,每首皆是四句。 其中《惟上古尧舜》、《唐虞世道治》、《东方朔至清》、《楚子文善仕》、《老莱妻贤明》、《嗟古贤原宪》六首,咏赞古时明君贤相、圣贤高士,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钦敬之意。《智慧用有为》、《名与身孰亲》、《生生厚相招》、《名行显患滋》四首,则是人生经验教训的总结,寓有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生活哲理。 嵇康的时代,“声律说”尚未出现,但嵇康的六言诗不仅契合韵律,而且每首皆是四句,具备了六言绝句的基本形式,为六言绝句的出现提供了基本范式。 南朝宋谢晦的《悲人道》是六言诗歌发展史上惟一的长篇六言古风。 傅玄《董逃行历九秋篇》,庾信《怨歌行》,王褒《高句丽》等,盖皆出于子建。至唐乃变为韦应物、刘长卿、王建诸人之《调笑令》与《谪仙怨》 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貌雪诗》是最早的六言三韵,其诗云: 既同眐梅英散,复似太谷花飞。 密如公超所起,皎如渊客所挥。 无羡昆岩列素,岂匹振鹭群归。 北周的王褒亦有六言三韵: 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碗*,*,,垂手奋袖婆娑。 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高句丽》) 梁简文帝萧纲的《倡楼怨节诗》共八句,可视作六言律诗的雏形。 到了北周庾信的《怨歌行》和《舞媚娘》,则初步具备了六言律诗的基本特征: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怨歌行》)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慢去,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惟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舞媚娘》) 王维有几首。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1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2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3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4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5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7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隔汉江寄子安 鱼玄机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时代。 六言诗虽然不像五、七言诗那样普及和繁荣,但也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极为罕见。南宋洪迈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37首,明万历年间黄凤池刊刻的《六言唐诗画谱》收录六言绝句57首,清人严长明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50首。 即以收录唐人绝句最多的《六言唐诗画谱》而论,有些很有名的六言绝句就没有收进去(如皇甫冉有六言绝句三首,而《六言唐诗画谱》仅收二首),如果再加上六言律诗、三韵以及六言声诗,唐人六言诗显然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据《全唐诗》作过统计,说唐代共有六言诗75首。 ⑨这个数字显然不太准确。 唐代六言各体的成熟与定型,为六言诗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以后,六言诗创作有渐趋兴盛之势。到了两宋以后,六言诗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描摹景物的常用诗体。 清人严长明编纂的《千首宋人绝句》,收录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的六言绝句98首,约占全书的1/10。明代著名作家,如明初“三杨”之中的杨基、杨士奇,明前期文坛泰斗李东阳,“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竟陵派”的领军人物谭元春等,都有六言诗作传世。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还出现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六言诗选本,如李攀龙的《六言诗选》、杨慎的《古六言诗》、黄凤池的《六言唐诗画谱》等。这些选本的出现,扩大了六言诗的影响,促进了六言诗的发展。 尤其是黄凤池的《六言唐诗画谱》,融诗、书、画于一体,使读者“阅诗以探文之神,摹字以索文之机,绘画以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