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一两本唐诗宋词赏析 比较权威的书《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我看的是北京出版社的 有一定的点评 胶装本 比较容易坏 但是封面很不错 其他的鉴赏辞典也见了不少 都是很厚 而且封面、排版都不好看北京出版社的这本从书的装帧来说算不错 但是要论点评的好坏 那鉴赏辞典一类的书是很一般的 因为只是给中小学生做题目用 讲解只是为了让人了解意思而已 要看唐诗宋词 肯定不可以错过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样的启蒙性读物 虽然某些佳作没有收录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 是了解唐诗宋词的不错的途径 唐宋诗词选释(俞平伯)比较权威 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为普通读者写的书 平常买书 要么是唐诗 要么是宋词 但实际上 宋诗 唐词中也有不少精品 这本唐宋词欣赏 收录了唐宋名家词 对普通人而言 是比较实惠的 书里有词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很值得一读 读词常识 夏承焘,吴熊和 中华书局 也是夏老的作品 深入浅出 学词应该准备好这样一本书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其实人间词话这本书 虽然是极好的 但是不适合现在的初学者 主要是王国维先生是新旧社会变革时期的人 而那时的语言习惯和现在大有不同 如果不熟悉此段时期语言风格的人 很容易把作者的意思理解错 而且 王国维先生是以西方哲学为基底写成的书 不了解康德 叔本华的人 很能把王国维先生的意思理解透 好在 市面上有较多的 人间词话评注 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但是 选评注也要小心 不要被忽悠了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万卷出版公司 国人必知的2300个宋词鉴赏常识 这两本书都挺厚 装帧一般 但是挺不错 有条件可以买 但也不必执着 我知道的书不多 在这里写出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问问 问这种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回答 因为我也试过 结局很杯具 但是也许能撞到不错的回答。看运气。. 希望你采纳我的答案 这是我自己打的 打了快一个小时。 这两个网站上有不错的诗词和鉴赏 你可以看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 《诗词十六讲》(朱自清 吴梅 闻一多) 图文版 很不错 但是忍受不了半文言式风格的话就不要买了 会把人脑袋看晕的。 2.古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此句出自哪首诗,全文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讲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 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3.唐诗的选本哪个版本最好《唐诗选》 系新中国第一部唐诗权威选本,由文学所集体编写,历经坎坷才得以面世。 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钱钟书、王水照等5人编选。正值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广州会议之后,故提出的原则是“方方面面、不求平衡、不讲照顾、只选好诗”。 1966年初稿完成,“**”山雨欲来,文学所全体被下放干校,出版希望被无情地扑灭,直至1975年评法反儒,才获准回京“三结合”,与北京维尼纶厂工人共同修订。钱、王均未参加,另由吴庚舜等加入,于1977年定稿出版。 选诗630多首,130多家,较《三百首》增加约一倍,得以纠正其不少缺点。首先是在初、中、晚唐做了大量补充。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珠英学士(沈佺期、宋之问等)及陈子昂复古派均有体现。中唐对韦应物、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大历十才子以及贾岛、元结、李益各派亦均触及,特别是李贺由无到众(21首),这可能与**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有关。 盛唐诗方面,也补充了李白的古风59首及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同样中唐诗补充了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晚唐诗除扩充了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篇幅(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并有皮日休、杜荀鹤的讽论诗,及韩偓、韦庄、郑谷、许浑、张祜等百花齐放。并有作者小传和注解。 已基本概括了唐诗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