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杏花意象

1.唐诗宋词中的“花”意象

“花”的意象很丰富,有些欣喜之情的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有指美人的,很遗憾之情的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写自己心痛难当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很多时候,对这个意象的分析要结合全诗,看作者自己主要表达的感情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里面都有“花”自己分析下,就可以找出很多了。

2.唐诗宋词中的“花”意象

“花”的意象很丰富,有些欣喜之情的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有指美人的,很遗憾之情的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写自己心痛难当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很多时候,对这个意象的分析要结合全诗,看作者自己主要表达的感情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玉楼春 欧阳修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里面都有“花”自己分析下,就可以找出很多了。

3.唐诗宋词中有关“月”的意象的研究

【月在唐诗中的意象】一、月的边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古代涉及月亮的诗歌】如: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⒑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⒒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⒓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⒖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⒚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⑵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⑶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⑸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⑹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⑺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⑻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⑼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⒀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 《秋夜泛舟》) 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 《月夜》) 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⒃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⒅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⒆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⒇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 《。

4.研究性学习:唐诗宋词中关于月的意象的研究

诗宋词中的“月”的意象研究调查报告 选题意义:通过本次的调查,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

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

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张若虚。

5.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落花”是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采用“落花”意象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

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扩展资料: 关于“落花”的意象诗句: 1、《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译文:想要趁着花朵未落之时折取下来,物色一个美丽的侍女赠送给她。 赏析:此处的“荣华未落”,其实是比喻诗人容颜未老;“及……”的句式,则是“恐美人之迟暮”的另一种说法。

诗人委婉表达对落花的想象,用象征手法,直接将花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种美人迟暮的忧虑,将在后世诗人那里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法。

2、《前溪歌》:“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 译文:花落逐水而去,为什么当顺流回来,回来也不再新鲜。 赏析:诗人写出落花随水一去不返,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的无奈。

这一声低低的叹息,也将成为一种惯性,而“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将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 3、《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译文: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赏析:落花抒发诗人心境澄明意象,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落花中人们纵情游乐,饮酒欢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群(含落花意象)。

6.唐诗宋词中含有哪些花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花”几乎都是有其隐含的意义的,不同的花所指意向不同,您问唐诗宋词中都含有哪些花,在这里我只能给您列举常见的几种: 1、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诗词都是咏梅花的,梅花冬季开放,开时百花凋谢,傲骨凌寒。

因此,诗歌中带有梅花的多是诗人以梅花自比,用以表达自己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2、菊花,菊花秋后开放,诗歌中与梅花指代的意向有一定相似,但是因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使菊花相比之下更能表达诗人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怀。

3、桃花,没有特定的意向,多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连,有的诗人认为桃花开在春季,争奇斗艳,是轻薄的表现,比如杜甫“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也有的诗人用桃花代指美好,比如“桃花落,闲池阁”就是用桃花指代曾经的美好;也有很多是写实的,比如《大林寺桃花》。

4、兰花,兰花在唐诗宋词中是不太常见的,如“槛菊愁烟兰泣露”“孤兰生幽园,”等,多表示孤独清幽。 5、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恐怕是最有名的一句了,描写的荷花的诗句多是写实,在《爱莲说》中荷花被描写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被誉为花魁,雍容华贵,是美的象征。 7、芍药,诗词中写芍药的不多,记得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既是芍药,在诗词中,芍药是有情的花。 8、扬花,顺便提一下扬花吧,扬花不是花,指的是柳絮。

扬花在诗词中无外乎两种意思,一种是轻薄无情,另一种是漂浮不定。有人说扬花落到水里就是浮萍,浮萍是无根之物,诗人用以表达身世浮沉的感叹。

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9、丁香,丁香是愁思的代名词,李璟有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提到过很多花,只不过没什么特定的含义,比如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杏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海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蔷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等等,不作细述了。 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7.唐诗宋词中含有哪些花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花”几乎都是有其隐含的意义的,不同的花所指意向不同,您问唐诗宋词中都含有哪些花,在这里我只能给您列举常见的几种:

1、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诗词都是咏梅花的,梅花冬季开放,开时百花凋谢,傲骨凌寒。因此,诗歌中带有梅花的多是诗人以梅花自比,用以表达自己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2、菊花,菊花秋后开放,诗歌中与梅花指代的意向有一定相似,但是因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使菊花相比之下更能表达诗人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怀。

3、桃花,没有特定的意向,多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连,有的诗人认为桃花开在春季,争奇斗艳,是轻薄的表现,比如杜甫“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也有的诗人用桃花代指美好,比如“桃花落,闲池阁”就是用桃花指代曾经的美好;也有很多是写实的,比如《大林寺桃花》。

4、兰花,兰花在唐诗宋词中是不太常见的,如“槛菊愁烟兰泣露”“孤兰生幽园,”等,多表示孤独清幽。

5、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恐怕是最有名的一句了,描写的荷花的诗句多是写实,在《爱莲说》中荷花被描写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被誉为花魁,雍容华贵,是美的象征。

7、芍药,诗词中写芍药的不多,记得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既是芍药,在诗词中,芍药是有情的花。

8、扬花,顺便提一下扬花吧,扬花不是花,指的是柳絮。扬花在诗词中无外乎两种意思,一种是轻薄无情,另一种是漂浮不定。有人说扬花落到水里就是浮萍,浮萍是无根之物,诗人用以表达身世浮沉的感叹。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9、丁香,丁香是愁思的代名词,李璟有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提到过很多花,只不过没什么特定的含义,比如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杏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海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蔷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等等,不作细述了。

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