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加冠的诗词【标题】: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2.古诗中像 加冠 此类词有哪些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少有神童之称。解缙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以磨豆腐为生,不过解缙家还真住在高档住宅区,他家对面就是曹尚书府。曹尚书家住的是高级别墅,园林景观设计得不错,院内种有大片绿竹林,一年春节,解缙借尚书家的景写了副对联贴在自家的破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对子很快就引得路人围观赞叹不已,曹尚书听下人禀报说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说事,心想这小子也太狂了!我当朝尚书都不敢说家藏万卷书,你一个做豆腐的敢如此张狂!家藏万颗豆还差不多! 曹尚书喜欢较劲,使的还是损人不利己的怪招,他马上吩咐下 人:“去,组织一个班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削短了,短到外面看不到为止!” 一帮家人大呼小叫,拿着镰刀斧头忙活了半天把竹子全砍了头, 削下的竹子头顺手乱七八糟全扔到墙外面去了。 解缙这时候正在门口玩,一看竹子头扔了一地,自己蹦着高也看不到尚书府里一片竹叶,一想知道是自己的对联惹事了。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解缙心说你曹尚书心胸也太狭窄了吧!你不是爱砍竹子玩吗?好,待会让你连根刨! 解缙转身进屋告诉父母说对门的曹尚书怕咱家明天做豆腐没柴烧,把自家院中种的竹子削下来了,你们快点去拾回来吧,要是不够,待会儿尚书还会把竹子连根刨了送出来。 解缙的父母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人家那么好的竹子会给你当柴烧?万没想到出门一看,尚书家院门外真的扔了一地,全是竹子头,鲜嫩嫩绿油油的!两个人喜出望外地推车去拣竹子了,解缙这时候取了笔墨出来在对联上加了两个字,对联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写完了看了看,解缙把笔一放,忙着去帮父母捡柴禾。 一会儿曹尚书打发下人来看解缙家的对联刮下来没有,家人气喘吁吁跑着回来说不但没有,还长长了!曹尚书一听坐不住了,亲自跑到门口偷偷地看,看完气得坐在地上直喘粗气。曹尚书退休后闲得无聊,最喜欢说东家长道西家短,可别人拿他的竹子“说长道短”,老曹不干!他又把管家叫过来:“去,组织一个排的人,不,一个连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刨了扔出去!看他对联还长不长!” 一会儿尚书府又开始稀里哗啦往外扔竹根了,这下连走道的都 觉得奇怪了,尚书家这是要干什么,年不过了? 解缙的父母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门口拉开架势等着抢竹根了,看看扔得差不多了,喜滋滋地推着车过去捡。这时解缙又把笔墨拿出来了,在对联上又加了两个字,这回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家人来报告对联又长长了时,曹尚书正站在刨得乱七八糟的竹园里发呆,琢磨着该种点萝卜还是白菜。一听对联又长了,心里好个气啊,好好的一片竹林让你这副缺德对联闹成这样,它倒越长越长了,这事要传出去我这老脸可往哪儿搁? 3.古诗词中表示加官进爵的典故登科后 作者 :孟郊 原文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翻译 : 昔日科举不得志, 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 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 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 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 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4.古诗词中表示加官进爵的典故登科后 作者 :孟郊 原文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翻译 : 昔日科举不得志, 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 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 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 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 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 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 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 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 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5.有什么关于加冠礼啊,弱冠之年之类的古诗词,古文吗词目】弱冠之年【读音】ruò guàn zhī nián【释义】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示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6.查找有关郭子仪祝寿的古诗词《郭子仪拜寿》是讲:郭子仪夫妇七十双寿诞,七子八婿身着官袍,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意喻为国立功,受民爱戴,和德行德能、子孝父荣的祥和大家景象。 《郭子仪拜寿》: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七子八婿为爹娘庆寿。六媳李君蕊自恃乃当今公主,不来拜寿。六子郭暖回宫斥妻,怒打公主一巴掌。公主大恼而告唐皇,激起了唐宫、郭府层层波澜。唐皇贤明,为教训女儿,与皇后默契,假意要斩驸马,令公主惊恐万状,后悔莫及。郭子仪闻报惶恐,绑子上殿请罪。唐五为抚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暖,反为其加冠三级,把个郭子仪感动得涕泪双垂。父教有方,小夫妻重归于好,携手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合府欢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