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磊磊学唐诗

1.六神磊磊读唐诗第一篇的读后感

两天时间读完了《六神磊磊读唐诗》。

不是什么名著,但读完了却颇有些感触。且还想写出来,这该能算得有感而发吧,很高兴的是自己还能有感,还能发。

六神磊磊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微信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网络上非常火,但是我知道他才不过一年的时间。

一年前在朋友圈看到转载的一篇写金庸小说的文章,看完觉得特别有意思。文章来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作者是六神磊磊。

于是我果断关注了这个公号。不久他又开了公号“六神磊磊读唐诗”。

读唐诗里推送的文章并不多,但是文章的品质不俗。六神磊磊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风趣,在一众自媒体公号中独树一帜,吸引着众多的粉丝,一篇文章的点击阅读转发量动辄十万加。

前段时间,读唐诗这个公号好像被平台封了。我想找一篇他之前写的关于王维的一篇文章竟然找不到了,好在他的书《读唐诗》出版了。

早就被种草,前几天终于到手了。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就看睡前的一会儿功夫,已经被它深深吸引,让我欲罢不能。

红色的保护套,书皮是素雅的白色。这一红一白,不正是太阳和月亮的颜色?我觉得正好映证了书中的一篇文章: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封面的画是一幅线描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般意境的远山的中式抽象山水画。书是不薄的一本,拿到手里,超带感,正如那千万首唐诗带给我们的承载了近千年历史的厚重感。

未及正文,作者的自序就能吸引你想要一直往下看。他说“只要你认识常用汉字,懂得二十一世纪的汉语,你就是唐诗的有缘人,你和唐诗的距离,真是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他此言非虚。亦如书后附带的评论中的罗振宇的评论“从此,唐诗不仅仅通向远古,还通向当下。

在这本书里,你对诗人不会再仰望,而是相逢。” 开篇 读了多少年书,就背了多少年唐诗。

也知唐诗三百首,却从来汉有想过这些诗是怎么经过千年时空、朝代更迭流传到今天的。读完这一章,才体会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唐诗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通过此篇,我第一次知道了胡震亨、季振宜的名字。

他们俩为了让唐诗能流传到后世,付出了十年心血去为唐诗编写集子。他们之间还有钱谦益,最后到康熙皇帝号令曹寅等人集前人之所成,编著成《全唐诗》,收录当时存世的近五万首唐诗。

这样,那些古老的诗篇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了解到这几个人前仆后继的为唐诗的传世做出的贡献,我觉得他们的伟大不逊于当年写出传世名篇的大家们。

因为正是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一千年前的诗啊。没有他们设法使这些伟大的诗篇保存下来,也许那些诗篇真的无法抵挡岁月的流转而散轶贻尽了。

他们的功劳值得被后世永远铭记。书中写到的诗人及诗篇,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和我们耳熟能详著名诗篇,还有很多我们大多数人(汉细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的人)没听说过的诗人和他们的诗篇。

他们不是不出名,他们的诗不是写得不好。他们不被我们熟知,乃是我们自己孤陋寡闻。

比如谢胱。六神说他是被李白视为偶像的一位诗人。

他的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也是极好的。他虽然不是唐朝人,但是他的诗与唐朝的名诗比也丝毫不逊色。

果然是当得起诗仙崇拜的一位诗人。(附李白写的致敬这位谢公的诗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长风万里送秋雁,中间小谢又清发。月下沉吟久不归,令人长忆谢玄晖。

又比如王绩。严格来说他也算不得唐代的诗人,但是作者却难掩对他的喜爱之情,多次的提到他,并且赞美他。

作者说这位王绩性格豪放不羁,有陶渊明之风。又夸他对夫人好,和他的琴瑟和鸣,恩爱到老。

(附他的两首诗在下面)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接下来的篇章作者就按大家所熟知的对唐朝的四个阶段的划分展开了他对唐诗和唐朝诗人们的详尽而独特的解析。这些解析,是六神磊磊式的解析,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的解析。

他讲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经常会加上他个人的想象甚至导演,画面感极强,让人感觉如亲临其境一般。然当你以为这些都是事实的时候,作者笔峰一转,后面加一括号告诉你,这些都是他想象的,当时未必如此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这就是六神厉害之处。然而,这并不是说本书里的描写都是杜撰的,相反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和收录了很多的权威典籍资料。

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多条注解,说明这些说法的出处或来源。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甚至是一本可以当工具书使用的书,而绝不是一本戏说唐诗、只为逗你一乐的书。

初唐四杰 看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初唐四杰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洛宾王的并称。他们四人都是极有才华,年少即成名。

成年后,留下的作品却并不多,知道他们差不多都是英年早逝。对他们的诗作,也就是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那些。

四人中王勃算是名气最大的吧,因为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2.六神磊磊有首诗曾在疯狂阅读上发表过,开头第一句就是:张公子,

六神磊磊因读写金庸、点评实事而闻名。

而一说到解读唐诗,大家可能会觉得需要严阵以待,手备一本全唐诗集子,拿出高中古文阅读的阵仗,逐字逐句理解再总结中心思想。

六神磊磊告诉你,其实大可不必。

《国家宝藏》第二季,在展示诗仙李白唯一流传至今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时,濮存昕、翟天临朗诵了一首《如果没有李白》,颇为有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没有李白,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过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

《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

但程度相当有限。

如果没有李白,

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

都会提升一档:

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

王昌龄会是唐诗绝句的首席,

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

少用很多成语:

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

爱情,没有“刻骨铭心”;

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

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

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

这些词都不存在;

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

也都不见了踪影。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不要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熟知的神州大地,也会模糊起来。

我们不再知道:

黄河之水从哪里来,

庐山瀑布有多高,

燕山雪花有多大,

桃花潭水有多深,

蜀道究竟有多难。

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名气,

都要略降一格;

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风景,

也会失色几许。

如果没有李白,

历朝历代的文豪词帝,

也会少了很多名句:

没有“杯邀明月”,

苏东坡未必会有“把酒问青天”。

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有“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金庸的武侠江湖,

将会天缺一角《侠客行》。

千百年来,

蜀人以李白为蜀产,

陇西人以为陇产,

山东人以为山东产。

一个李白,

生时无所容入,

死后千百年,慕而争者无数。

是以,

无处不是其生之地,

无时不是其生之年。

他是天生星,亦是地上英;

3.六神磊磊何许人也

六神磊磊,本名王晓磊,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曾任新华社重庆分社资深时政记者[1]。其曾获 2016 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新媒体”(个人)等奖项。[2]

其是腾讯“大家”专栏作家,2014年开设微信公众号,以独特视角和幽默风格,解读金庸小说中的有趣细节,借武侠人物评说时事热点、社会现象,创立自媒体江湖“一人一派”[3],成为有影响力的原创自媒体。2017年开设读唐诗内容公众号,单篇唐诗题材文章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阅读传播百万次[1]。

中文名

王晓磊

别名

六神、花露水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84年8月17日

职业

自媒体原创作者

毕业院校

北京广播学院

代表作品

《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哭董卓》

专栏名称

六神磊磊读金庸

专栏名称

六神磊磊读唐诗

著作

《你我皆凡人》

著作

《六神磊磊读唐诗》

创作经历

2007进入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成为一名时政记者。到2015年底从新华社辞职,八年记者生涯。

微信公众号缘起于2013年12月。六神磊磊开始自己也没想“读金庸”,而是想解读新闻联播,后来觉得执行起来太难,选来选去就选了金庸,因为金庸小说内容丰富,人物也多,和现实联系得比较紧,它的复杂性足够拿来品头论足一番。[3]

2015年,六神磊磊将其读金庸的部分文章收录成册,出版《你我皆凡人》。

2017年,开设解读唐诗内容公众号,7月1日出版同名文集《六神磊磊读唐诗》。[4][5]

获奖及称号

《鲁豫有约》&;新榜:2016值得关注的有趣自媒体[6][6]

网易经济学家年会,2016年度最有态度自媒体[7]

2016 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新媒体”(个人)等奖项[8][8][8][2]

人物评价

《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著作寓庄于谐,举重若轻,堪称一部鲜活的唐诗小史。——张帆 北大历史系教授

六神磊磊是个有趣的人,他读金庸,读唐诗,都别有天地,自成一家。——蒙曼 著名学者[5]

唐诗比他熟的,远没他文采好;比他文采好的,唐诗远没他熟。这是我平生所见有关唐诗可读性最强,见解最精辟的书。读完这本书,你对唐代那个诗歌的锦绣之世,将会有不亚于专业程度的了解。 ——史杰鹏 历史小说家

在节目中他曾气定神闲地对我说,一个写字的人,随时要做好被忘记的准备。我们都会被忘记,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还是要努力被记住。这也是文字的意义。——鲁豫 著名主持人

说唐诗是通向中国文化的

4.敬字与磊字的古诗,自我介绍用的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下视宇宙间,四溟空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古诗十九首

汉代 无名氏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

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5.磊字有什么诗句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杜甫《越王楼歌》

虽有逍遥志,其如磊落才。——裴度《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张籍《新桃行》

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罗隐《梅》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王建《精卫词》

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结。——王建《两头纤纤》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皎然《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6.请从学前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四岁的孩子学唐诗,记得快忘得也快,这

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是你要求他背诗,不是他要求自己背诗的,这样的话他内心也可以说是脑中记忆穴根本就没有打开这个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只是口和记忆模块暂时性打开,这个就相当于电脑的内存,运行文件时占用,关闭后就消除了。

从另外一点来看,你为什么要小孩背诗呢,现在的小孩或者现在的人有多少人还用诗,我不是说诗没用,做每件事要讲究的因果原理;诗对于古代来讲,那是因为笔、墨、纸、砚数量有限,人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记录,从而才想起来用简单的话,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纸给记录下来,由此产生了诗和八古文;那么现在不需要这样做了,当今教育需要做的是叫小孩如何玩,同时外加思考问题,就这两样就行了,人只要会玩、会思考,长大后自然会生发出很多智慧,并不是死记硬背得到的表面结果。

因为当人会思考和理解性记忆后(人开心时就会理解性记忆),就会记住很多信息,等于存储在记忆穴里(即硬盘里),等到信息量多时,就会产生大数据,从而就能自动联想出很多新知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