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蕴章:怎样写出书法的气韵,你只需要做到这一点转 论及书法气韵,核心是一个“静”字,惟有“静”下来,气韵才能高古。 我们观赏欧阳询的碑帖,就如同进入万佛之寺,是那样的庄严静穆,使人肃然起敬,这是欧阳询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感染力,这不是仅从技法中所能学到的。 田蕴章书法专著《欧楷解析》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配套教材《真行草每日一字》 田蕴章楷书字帖《欧楷解析》+《真行草每日一字》毛笔字书法字帖41.5购买 书法缺少了静气便会浮躁起来,这又是今人的通病。我们必须精读历代名文与诗词,并且扎扎实实地练习楷书,才会使人慢慢地静下来,只有人静下来,才可能使字静下来。 《欧楷解析》内页,田蕴章家藏名家小楷 静气是书法作品的一个境界问题,这已不是单指楷书,各种书体皆然。从形式上区分:楷、隶、篆书属于静态书体;行、草书属于动态书体,但书法中所要求的静气,是个泛指,任何书体都不能例外。 《欧楷解析》田蕴章教你如何写大楷 请看王羲之的行、草书是那样静逸自然,一似行云流水,遒丽天成,不激不厉,风规高远,所以称为“书圣”。及至狂草亦然,素、张旭时常酒后醉书狂草,笔墨淋滴,任情恣放,似无静字可言,其实仔细审度其笔法,吨仍能从纷繁狂放的点画中清晰觅得安静祥和为态,此全赖于素日临池精细严谨,且有楷法作为基础。 《欧楷解析》+《真行草每日一字》 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中称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 论及怀素,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云:“怀素书所以妙者,呈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这就说静气是一种素养,不能看做是一种临场的情绪状态。 怀素草书 书中之静气全赖于素日的修炼和积累,多读书,多练楷书,培养静气;心浮气躁、追逐时风,将使自己笔下之墨迹流为俗品。黄山谷告诫我们:“惟俗不可医。 2.很多人在骂范曾,听听书法家田蕴章教授是怎样评价觉得范曾先生也有他谦虚的一面,有一个谦虚的态度。 而且我们平时也发现,有人说范曾很狂傲,有时候口气很大,但是实际上你和范先生接触长了之后,你却发现范曾很有优点。他有什么一个优点呢?就是曾经古人评价郑板桥有段话,说郑板桥“目空一切,眼空四海”,是那样一个人。 但是有人提到郑板桥,说他是非常谦虚的人,说什么呢?有这样一段话,我也给移赠给范曾先生,我觉得很合适的。就是说郑板桥,“人有一言之美,一技之长,无不啧啧称道。” 说郑板桥这个人,他见到人,有一言之美,这句话得说非常好,或者有一技之长,无不啧啧称道。啧啧称道就是咂着嘴,真好真好。 就是特别地看到人的优点,范曾也有这个长处。他见了人有一言之美,比如有人写些诗,写了十首诗,都不好,但其中有一句好,范曾就连连说这句写得好,这句写得好。 而且我最近还得到他一个褒扬,就是他过七十的这个寿辰,我给他写了一副贺联,上联用的是孔子的话,就是人到七十岁的时候,就是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用的这句话的上联,“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过当时我是用楷书写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从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都不超越规矩的,都是循规蹈矩。然后呢,我给配了下联,下联是“返璞无怀始到真”。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做事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且要返璞,返璞归真的意思,无怀,没有牵挂,没有那个挂怀的东西。就是《心经》里所说的那个,心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恐惧,就是说心里要没有挂碍。 那范曾呢,我觉得他到了老了以后,就有这种返璞无怀的这种精神。“始到真”,到了这时候,才是真正的懂得了艺术的真谛,懂得了做人的真谛了。 我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范曾他没有说我对他赞扬如何,范曾就说了,我看了田蕴章写的这副对联以后,用了“返璞无怀始到真”,我大喜过望,是我追求的目标。 他原话就是“我大喜过望”。就是说,他觉得你这个联语配得好的时候,他是当着很多的人来赞颂你,赞扬你。 但是对我来讲,并不是说,我一个人听到这个就沾沾自喜,而是我觉得范曾这么大的名气,他这种对于这个人的长处,他从来不掩饰,而且公开地向人家表示一个敬意,就这一点治学精神,我们还是挺敬佩的。所以我写的序当中,对他有批评之语,他照登无误。 从这一点上,我们拿来看一看这段话,我觉得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一般人在序的,都希望你怎么吹捧,你多过火都没关系,但是你要加以批评的口气,往往就接受不了,而范曾有这个肚量。 我这话是这样说的,“时人论及范曾,绘画不让前贤,诗词无愧当世,而书法虽则风华婉转,然于三绝之中疑为弱项。抑或十翼公亦有同感,乃于天命之年后,再度冲击书法。” 这就是我对范曾书法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这是批评的口气,就是说你在诗书画三个方面,书法是差的。但是这样的话,范曾都同意发表,我觉得很难得。 当然有人问过我,说这个“诗词无愧当世”是什么话?这句话我是说的,范曾的诗有两个含义,这句话。一个是说就是当代诗词已经正处在一个比较下峰的时期,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当中,范曾仍然能够精于诗词,这方面无愧当世,在当代来讲应该是好的,是高水平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范曾的曾祖父是一个大诗人,谁呢?范伯子。范伯子的字叫当世,是范曾的曾祖父,就是这两个字,当世。 所以我说他呢,诗词无愧当世,你无愧是范当世的曾孙,你们家就是家训渊源,所以在这方面我对他的这个话是一语双关的。主持人:对,一语双关的。 田蕴章:所以在这方面,我曾对范曾提出过书法方面的一些个要求。范先生呢,就是非常地谦虚,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书法方面是个弱项。 六十岁的时候开始,他就第二次冲击书法,他在法国的半年当中,每天拿着欧阳询的法帖,拿着米芾的法帖,每天精临不止,耳后的这些年,他每天每天地在研习书法,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大家知道,范曾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天赋非常好,学养又好,他在书法上的下了功夫之后,马上立竿见影,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来看一看,范曾早年的字,这是范曾早年的字。这个字,就感觉里头有些个多余的曲曲弯弯的一些转折,另外还有多余的一些个疙瘩,写的一撇当中,总是有几个错笔。 我们就看到范曾在以前的这些字迹当中,就感觉到有些地方是故意地卖弄、显示。或者说他在原来临帖的底蕴不够丰厚,能见到这些问题。 这是早年他的字。但是呢,就说作为一个画家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很有书卷气,应该说也很不错。 但是跟他的诗词,跟他的绘画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范曾感觉到这一点,也是知道别人对他的批评是善意的,或者表示出来对他的字有怀疑,于是范曾是非常上进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再看他的书法,就比原来大有长进。 田蕴章:对了,少了很多浮华的东西,你这句话说得很准。就是我们看到他的字,平和了,朴素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感觉孙过庭《书谱》当中所说的那句话,应该对范曾也有效用。 那就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 3.学田蕴章老师(毛笔)书法的朋友进来1、田氏欧揩:田蕴章 田英章(原**任命书书写员)二位老师的楷书是很有权威的。要学田老师的书法,主要是要学习楷书! 告诉你个好消息,不知道你是否知晓,4月24日,我国著名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和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合作新书《千古奇文千字文》! 摘录:“千古奇文千字文》分千字文宣义和千字文真书两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和书法实用价值,既是读者学习研究千字文的重要参考,又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上好范本。周汝昌先生以九十四岁的高龄讲析千字文,不仅博涉天文、地理、文学、史学、建筑、诗词、韵律等诸多领域,又不时联系书法,深入剖析,并且对千字文在千百年来的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多处讹误进行纠正,让读者对千字文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田蕴章先生依照智永《千字文》,以真书书写全文,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表现出一位艺术家超凡脱俗的高尚追求。田蕴章先生的真书和周汝昌先生的宣义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该书能够在周老故乡天津津南区进行签售,更显其特殊意义。” 2、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我也在痴迷地临习,个人觉得及网上评价是很不错的,至少田先生不求任何价值,不吝在网上免费将个人书法上的造诣、经验无偿传授予受益者,这种精神足以让我们崇尚! 3、千字文是书法入门的第一必修课,以前虽有田老师的其他楷帖,但田老师的书法可以说现在真是已近顶峰,所以你现在找字帖上述的《千古奇文千字文》无疑是雪中送炭,至于楷书有一定底子后,再选别的行书等字帖为时不晚,你说呢? 交个朋友吧,我也很喜欢田氏欧揩!但据听说学欧是十学九不成的,以前我临习颜体,很快就上手,自感进步很快,但是迷上欧体后,感觉欧体是越淌水越深,进进退退,我们在学欧的路上互勉吧。同时,个人觉得,临田氏欧揩毕竟是学习欧阳询书体的一个途径,欧阳询的字帖还是要坚持临习的。个人意见而已,未尽之处,冒昧之处还望见谅! 4.田蕴章楷书难学吗田蕴章,田荫亭之长子,字存文,蟠逸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1945年生于天津。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为东方艺术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开区政协学委、市公安局特邀监督员。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法,兼精行草。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每日新闻》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 1984年-1998年,六次入选全国书法展。1992年获“国际书法精品展”特等奖;同年被聘为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1993年获“金鹅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同年书作为中南海收藏。1993年-1996年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北京炎黄艺术馆、山东省美术馆,三次举办个人书展。1997年-2000年,于天津电视台录制80集电视书法讲座。著有《欧楷技法》上、中、下三岫《墨海双帆》行世。 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每日新闻》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近年来,专心於课堂讲授,致力于书学研究,著有《九成宫醴泉铭探源》、《欧楷解析》、《墨海双帆》、《楷书抱冲斋诗稿》、《诗词书法邮资明信片》等行世,曾於天津电视台录制播放八十集书法讲座,博得盛赞。其作品入选北京荣宝斋《孙子兵法百家书》、《唐诗百家书》等权威性刊物,楷书作品还被中南海等国家重要部门收藏,成为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和当代正统派书家代表人物之一。 祖父田士杰(1881~1953),名俊岩,字晓峰,艺名士杰,以艺名行。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人。幼年善读攻书,长于欧书小楷,惜字迹无传。曾于河间县衙任职文书,专事抄写工作。 父亲田荫亭(1915~1997),字悦川,号省骄,原籍河北省河间卧佛堂乡河西村。自幼承继家学,随父田士杰、胞兄田起山学习书法,聪敏过人,精勤不辍,楷、行、草书俱佳,尤以行书为最。行书兼精颜(真卿)、黄(庭坚)、赵(孟頫)、潘(龄皋)诸体,风华婉转,潇洒流畅。并于攻书之余兼画兰草,其兰草高迈超俗,富有书卷气,同道称之为“书画兼善”、“囊括众美者也”。其子蕴章、英章皆蒙其教诲,后成书家。 其弟田英章,字存卿、存青,l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