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清华大学唐宋词鉴赏

1.中华书局出版的全部关于宋词的书

通俗青少年版: 宋词三百首详析 作者: 郭伯勋 宋词三百首 作者: 吕明涛、谷学彝评注 宋词三百首(新注本) 作者: 上疆村民编,古学彝注 宋词三百首(精)--国民阅读经典 作者: 刘乃昌评注 宋词--中华经典精粹解读 作者: 蔡义江 编著 宋词排行榜 作者: 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 著 宋词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作者: 马丽宁、司垚编著 唐宋词选读百首 作者: 杨敏如著 宋词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作者: “中华诵•经典 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少儿看图读唐诗 读宋词 1-6册 宋词精粹解读较为专业版本:全宋词 1-5册 作者: 唐圭璋,出版过多次,价格大概200左右 全宋词审稿笔记 作者: 王仲闻撰,唐圭璋批注 繁体竖排,价格680 全宋词语言词典 作者: 廖珣英 编 中华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 组 编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杨旭辉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题材研究作者: 许伯卿 著 宋词声律探源大纲 词论 作者: 刘永济 著 名家书画宋词精萃 作者: 迟乃义主编 名家书画·宋词 作者: 迟乃义、铂淳主编 名家讲宋词--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名家讲名诗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 作者: 唐圭璋,缪钺著 宋词纪事 作者: 唐圭璋 编著 宋词赏析 作者: 沈祖棻 著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作者:周汝昌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作者: 刘永济 著 宋词体演变史 作者: 木斋著 宋词说宋史 作者: 诸葛忆兵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 作者: 孙艳红著 唐宋词体通论 作者: 苗菁。

2.中华书局《全宋词》版本问题

1999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署名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的新版《全宋词》。新版合旧版《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于一编,采用简体字横排,并把旧版附录中已经列出的排印、标点、底本等方面的错误,纳入新版的相应位置。中华书局编辑部暨孔凡礼等先生在校读中又是正了有关的讹误。关于新版《全宋词》的学术含量,中华书局编辑部在书前的”改版重印说明”中认为:”这样,经过全面修订的改版重印的《全宋词》,无论在整体质量,还是在网罗资料上,都有明显提高,版式也有了更新。希望它为学术界同仁及广大宋词爱好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在整体质量上,确较旧版有所提高。但是,作一部广为词学研究者翻检引用的学术名著,新版《全宋词》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辑佚方面。新版《全宋词》的修订者注意到了近年来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宋词辑佚成果,并把这些辑佚成果增添到新版中去,但是仍然有些作品遗漏。在校勘方面。旧版《全宋词》初以唐圭璋先生一人之力编定,继以王仲闻先生的参订及后来唐先生本人的修订,词句错讹之处仍在所难免。新版《全宋词》虽经中华书局编辑部暨孔凡礼等先生的审核修订,亦不免留下些许遗憾。

新版《全宋词》把旧版第一册前的总目次分排到每册之首,这本无可厚非;但新版却删除了旧版第五册后面的作者笔画索引,旧版《全宋词补辑》书前的目次及书后的作者笔画索引也被删除了。读者若想查找某个词人的作品,尤其是不太著名的词人,只能把新版《全宋词》每册前的目次翻检一遍,使用起来颇感不便。仅从作者检索方面来说,新版《全宋词》就不如旧版便捷。

3.为什么说词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文学以语言文学为工具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因为第一,文学语言的特性是它的构象性,本身并不是自足的,而是指向外部世界,目的在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感性形态,因此语言不能成为文学的本质。第二,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存在形式都是形象。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可能遇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反驳。一是认为形象没有普遍性,一是认为形象没有特殊性。但认真分析,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可见,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科学语言执著于语言普遍一般的一面,表现抽象的思想,而文学语言则要运用种种手段突出自己具体特殊的一面,以达到表现具体的生活的感性形态的目的。由于形象就是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感性的生活,因此我们说,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它的形象性。

明乎此,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既然文学语言的特性就在它的构象性,其本身并不是自足的,而是指向外部世界,目的在表现生活,塑造形象,那么,文学的本质就不在语言,而在语言所描绘的形象。

文学的形象本质,我们还可以从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存在形式的角度加以探讨。

4.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读书笔记50

历史是什么?无数学者消耗着一生一世研读着这个问题。

但我却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从没把历史当作历史来看。在个人眼里历史异常简单:历史就是玄幻,一种超越现实的梦幻。

而我也正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梦幻中的人。我从不愿多去理会世俗凡尘的喧嚣嘈杂,我总是喜欢把自己浸泡在浩瀚无际的历史虚无中。

有时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而我却依旧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当我蓦然回首现实时,我就会望洋兴叹,怀念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世界。

这就是我喜欢历史的真正原因,而我也自然而然的离不开历史。我不信佛不信道就信历史。

有无数人问过我是不是想回到历史中去,我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其实我很清楚的明白当我接近历史我会清晰的发现其实历史和现实一样残酷。

蒙着面纱的蒙娜丽莎总是最美的。而我也宁愿把历史当作一份镇痛剂。

所以无论现实是多么的残酷,我都会迅速从中解脱出来,去怀念历史,寻访历史人物的踪迹。所以我绝对不会像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即使想过像海子那样我的这种想法也会很快的小时苍穹。

所以我更加拼命颠簸为未来生计而活着。人生总是那么的无奈,而历史却是那么的美好!虚无缥缈间,还如一梦中。

二 曾经我们是威震天下的东方大国,而如今我们却落伍了。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终成过去,纷纷扰扰的世界之中,我们面对的是应该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崛起。

而发展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古典文化在不断的消融侵蚀,取而代之的是不可言喻的西方文明。历史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分支,如今早已被人忽视了。

那一天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唐宋诗词鉴赏》,另一本是《泰戈尔诗集》。而和我同行的那位同学却在我付钱时却指着我的《唐宋诗词鉴赏》说到,这是什么时代了,居然还看这个!这是什么时代了?!曾经清华大学光华学院作个一次抽样调查,做了一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人口素质根本不成正比的结论,而我想这其中跟文化类型的推及有很大的关系吧。

我不希望等到这一天,我们中国的经济高度发达了,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反正我绝对是一个始终认为《唐宋诗词鉴赏》比《泰戈尔诗集》精彩千倍的中国人。

但《泰戈尔诗集》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唐宋诗词却没有,或许永远也也没有。这也是中国历史乃至中国民族的悲哀。

三 如今中国社会掀起了普遍的“国学热”,但却遭到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反对。《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被学者当作是亵渎经典的行为加以批判。

当前面临着西方文明咄咄逼人的攻势,我们祖国的精英学者有必要需这么做么!无论走到哪个书店,我们都会惊奇的发现上述中国文学的新式解读著作都出乎意料的列入了畅销书top1、top2、top3,和当前青春派小说《悲伤逆流成河》、《烈火如歌》、《三重门》并驾齐驱,引导着中国文化主流的发展变化。这想必比那些湮没在书柜尘灰中所谓的正说历史好得多吧。

毕竟我们不是研究者,而是涉猎者。历史也是如此。

我爱易中天,爱《汉代风云人物》,爱那个活灵活现的韩信。如今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甚至比我国学者在某些领域更精深,甚至在一些国家新城了一定数量的学派,典型的有《三国学》、《曹学》,其实不乏有经典之作,如《项羽与刘邦》、《曹操》。

突然间想起我父母在我选专业时候说过的话了,要学中文就去学对外汉语,这才有发展前途。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四 我们生活在社会潮流之中,科学技术不断地将我们的生存环境推向高峰。如今电视剧也是越来越多了,但古装电视剧却是越来越少了。

无可奈何之下我只有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央视,物以稀为贵,我一直期盼着每年哪怕是只有一部波澜壮阔的古装电视剧。而我也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因此才会有了央视关于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投票中古装电视剧首屈一指的投票。

但我每一次看见吱吱唔唔的肥皂央剧时还是忍不住黯然神伤。不过还是衷心的感谢央视为我们带来的一年一度的经典。

如今有很多人批判着现在的古装电视剧总是在有意无意的篡改了历史,当然斗争矛头也不可避免的指向了古装剧的龙头老大---央视。其实不然,这种电视剧不仅没有扭曲历史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推动了历史的传播。

试想一下,一个傲然崛立的旷世英雄如果没有风花雪月故事的渲染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在这里引用一段《大秦帝国》中描绘商鞅心理活动的文字吧:只有在白雪面前,他那不苟言笑的冷峻才会不翼而飞,才是一个本色的男人,高兴了就想大笑,悲伤了就想流泪。

那是因为她那温柔细腻而又明晰的女儿心总是象潺潺小溪,能够渗透到他心田的沟沟壑壑,激起他的豪情,挽起他的悲伤,点燃他的心灯,化解他的失落,使他情不自禁的现出内心的本色。当热热的泪水涌出眼眶时,内心淤积的阴暗和绷紧的心弦便顿时溶化了松弛了。

我想这也大概也是金庸小说为什么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了,而这些小说同电视剧一样极大的促进了历史的传播。历史本是枯燥无味的,而文学使它染上了鲜明的色彩,而电视剧正式一种将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电。

5.

哈哈,估计你是公选课的学生吧。

不知道你是否是东南大学的,由于这门课是王步高教授的精品课,(估计你很难理解精品课老师的压力)所以从这点看王教授是非常严谨的。另外不是你想找麻烦(开玩笑的话哦)就可以找出王教授的麻烦的,你想吧一个今年62岁的人已经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了,不是个学生就可以找出错误的。

这样吧,给你个建议,比你找出错误更好,你可以给他一个建议:你就说你认为完颜亮的词应该出现在鉴赏中并有一定的地位。因为既然是唐宋词,那其实从中国这个大的学术角度来讲,唐宋时期的大词家都应该列进的。

这样他肯定会认为你是真正思考过他讲课内容的好学生。(想必你一定知道完颜亮的,如果不太熟悉可以参考**的沁园春.雪)。

6.求古代文学专业的十五位名师

1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先祖系蒙古满族叶赫那拉氏。

父叶廷元,字舜庸,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工于书法,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先任职于航空署,从事译介西方航空著作,后进入中国航空公司,任人事科长等职。母李玉洁,字立方,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曾任教于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婚后辞去教职,侍奉翁姑,相夫理家。

父母育有1女2子,叶嘉莹为长女。 主要著述 《迦陵论词丛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1984 《从中西诗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求是学刊》1985年第5-6期)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唐宋词十七讲》 岳麓书社出版社 1989.2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 岳麓书社 1990.7 《诗馨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10 《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敦煌资料] / 叶嘉莹 唐代研究论集 第二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2 《阮籍咏怀诗讲录》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古典诗词讲演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汉魏六朝诗讲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十七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词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我的诗词道路》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名家论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文集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叶嘉莹说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陶渊明的饮酒诗》 台北:桂冠 《多面折射的光影 叶嘉莹自选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南宋名家词讲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风景旧曾谙 [海外中文图书] : 叶嘉莹说诗谈词 / (加)叶嘉莹[著] Poetic Reminiscence : Professor Yeh Chia-ying on Chinese Poety》 香港 :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4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2005 《叶嘉莹自选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 《迦陵说词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 金开诚 男,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

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宣传部部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 专于文艺心理学及楚辞研究。

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编注有《楚辞选注》等。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金开诚多年致力于美学心理学的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理论界备受尊重。近年来金开诚关注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发表了有其独特见解的书法理论文章。

发表书法方面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书法艺术特征》、《颜真卿书法艺术概论》、《北京朝碑版的书法艺术――兼论南北朝两大书法艺术潮流》、《以“狂”继“颠”,气成乎技――怀素自叙帖赏析》《论秦汉简帛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书法艺术的动力与情性》,《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等二十余篇。合作著有《书法艺术美学》,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

作品和传略载入多种辞书。 3 周祖谟(1914~1995) 语言学家。

字燕荪,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曾历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 《问学集》(上下,中华书局,1966年)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其中收录了他自1934年至1962年间撰写的各种论文共44篇。对古音、等韵、《切韵》及以前的训诂书等都提出了不少创见,陈述了他对汉语发展史、汉语研究史及历史方言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观点,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可贵的研究线索。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是其研究汉语音韵的又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旨在探讨自周秦音至《切韵》800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

《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4年)一书是他几十年搜集、整理和考释唐五代韵书的成果,其中集印了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共30种,是总集唐五代韵书的一部大书。这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考察古人释字的方法等都很有价值。

7.急求有关唐诗宋词鉴赏写愁的论文是写愁的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刘学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