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注释请介绍几本带注释的诗词集李清照诗词集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自已。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仄两体,此为五平韵。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李后主词: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的梅花。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见附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韵。《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梅,不如上面一首。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 2.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1、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近现代: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译文: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注释: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 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 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去复来:往返来去。 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 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 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移:改变。 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 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肯使:”岂肯使“的省略。 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销,消除。 2、吴山青·金璞明 宋代:赵溍 金璞明。玉璞明。 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 仙佩鸣。玉佩鸣。 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译文: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 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注释: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 罥:通“盘”。3、郎归·有怀北游 宋代: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译文:金宝装饰的车子,雄赳赳的骏马,花团锦簇,络绎不绝。笙箫在吹,筝琶在奏,扬起了一路香尘。 墙头池畔,不时掠过秋千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时节。盛开的花儿挤着挨着,碧绿的柳条脉脉低垂,我在那位人儿的屋子里喝醉了酒,酣然睡去,总有好几回了。 那时候,我在沉醉中,哪里相信会有“不如归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来了,而且已经整整二十年!注释:阮郎归:词牌名。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格。钿车:用金宝装饰的车子,古代富贵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瞥然:一闪而过。贴贴:挤挨的样子。 莺房:指歌女的房间。啼鹃:古人认为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不信有啼鹃”意指不相信会分手而归。4、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译文: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 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 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 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 《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5、戊辰即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译文: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注释: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和:和议。戎:北方民族。 3.带注释的五言古诗20首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解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注解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送友人作者:李白【原文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4、班:分别。 春望作者:杜甫【原文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原文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2。 海楼:海市蜃楼。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原文赏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1、胜事:快意的事。2、值:遇见;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原文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解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5、凭轩:靠着窗户。 临洞庭上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原文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解1、张丞相:指张九龄。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5、济:渡。6、端居:安居。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孟浩然【原文赏析】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津:渡口。4、平海:指水面平阔。 古时间亦称江为海。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原文赏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解1、过:拜访。 2、具:准备。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送别作者:王维【原文赏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1、柴扉:柴门。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江雪作者:柳宗元【原文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1、踪:脚迹。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春晓作者:孟浩然【原文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1、春晓:春天的旱晨。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原文赏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原文赏析】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竹里馆作者:王维【原文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4.20首古诗加注释古诗太多了,列举20首,以供参考: 1:早春 (唐朝)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词语注释)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最是――正是。 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绝胜――远远胜过。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语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滨:水边。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语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词语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语注释) 晓出:太阳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 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不一样 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有约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词语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朝)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词语解释】 江城:水边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区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 明镜:指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圆形,犹如圆的镜子。 双桥:指宛溪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下桥叫做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所建。 彩虹:指水中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译文 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 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 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 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 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朓的一杯幽情? 8:秋风引 (中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词语注释】 ⑴至:到。 ⑵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9:渔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语注释)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 5.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1、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近现代: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译文: 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 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注释: 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 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 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 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去复来:往返来去。 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 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 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 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 移:改变。 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 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肯使:”岂肯使“的省略。 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销,消除。 2、吴山青·金璞明 宋代:赵溍 金璞明。玉璞明。 小小杯柈翠袖擎。 满将春色盛。 仙佩鸣。玉佩鸣。 雪月花中过洞庭。 此时人独清 译文: 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 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 注释: 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 罥:通“盘”。 3、郎归·有怀北游 宋代: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译文: 金宝装饰的车子,雄赳赳的骏马,花团锦簇,络绎不绝。笙箫在吹,筝琶在奏,扬起了一路香尘。 墙头池畔,不时掠过秋千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时节。 盛开的花儿挤着挨着,碧绿的柳条脉脉低垂,我在那位人儿的屋子里喝醉了酒,酣然睡去,总有好几回了。 那时候,我在沉醉中,哪里相信会有“不如归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来了,而且已经整整二十年!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格。 钿车:用金宝装饰的车子,古代富贵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瞥然:一闪而过。 贴贴:挤挨的样子。 莺房:指歌女的房间。 啼鹃:古人认为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不信有啼鹃”意指不相信会分手而归。 4、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译文: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 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 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 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 《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5、戊辰即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译文: 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 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青衫:古代读书人或。 6.20首古诗加注释古诗太多了,列举20首,以供参考:1:早春 (唐朝)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词语注释)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最是――正是。 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绝胜――远远胜过。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语注释)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游春,踏青。 游赏美景。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滨:水边。 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语注释】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词语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译文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语注释) 晓出:太阳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 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不一样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有约 (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词语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朝)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词语解释】江城:水边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区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明镜:指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圆形,犹如圆的镜子。 双桥:指宛溪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下桥叫做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译文 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 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 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 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 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朓的一杯幽情?8:秋风引 (中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词语注释】⑴至:到。 ⑵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5)闻:听到。 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9:渔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语注释)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②边声:边境特有的。 7.关于琴棋书画的古诗带解释,题目,作者,朝代琴 唐 刘长卿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棋 唐 杜甫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宋 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书 唐 韩愈 石鼓歌(部分)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互交错 画 唐 王维(一说清高鼎,更可信)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远看去山还是青色,走近前来却听不到水声,春天已逝花仍不落,纵然人来鸟却不惧.。 8.古诗(带注释)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点评: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秋风引:即秋风曲。 (2)萧萧:风声。 (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 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