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杜甫关于三峡的诗句

1.杜甫最出名描写秋天三峡的古诗有那些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麻烦采纳,谢谢。

2.杜甫在三峡写的诗

杜甫在宜昌咏诗 杜甫与三峡更有一段诗缘。

他在夔州一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首,可算是创作上的大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方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

他写了《春夜峡州田待御长史津亭留宴》一诗以记其事。他还游览了附近的山川,所写《虎牙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荆门虎牙(在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

杜甫的三峡行吟 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正月元旦,吉日良辰,杜甫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南巩县瑶湾。七岁时,始学为诗;九岁习字;十四岁听乐曲,出与文艺人等交游。

从青年时代开始,杜甫就曾漫游晋,漫游吴越、齐赵,漫游宋梁、齐鲁,归东都,赴长安……在漫漫人生之旅中艰难跋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成为唐代伟大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的位置在诗坛。

年轻心高气盛的杜甫,其官运总是不亨通。第一次,京兆贡举,没有考上;第二次,长安应试,又榜上无名

后来应召作文,又无结果。但他始终坚持作诗,坚持歌吟,洞察世事,体察民情,在坎坷曲折中写下了许多诗文,初步统计,现有杜甫的诗和文有1400多首(篇),传诵千古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名句,以及《三别》、《三吏》、《兵车行》等等名篇,使杜甫戴上了“诗圣”的桂冠。

作为政治家,杜甫没有成功,但作为诗人他自己是感到满足的,广大人民也是十分称颂的。在泱泱华夏民族,杜甫是以诗名世的精英。

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长安沦陷,杜甫的“杜工部”职务大约半年光景便被吹掉了。郁郁不得志的杜甫虽在仕宦航程中落下了风帆,却踏上了东下长江三峡的人生之旅。

一、云安南中吟 永泰元年(765年)春,杜甫五十三岁时,携家离成都,乘舟南下,经嘉洲(乐山县),戎州(宜宾市)、渝州(重庆)、忠州(忠县)、流离途中,病在云安(云阳县)。他在云安养病的一年里,生活艰辛,十分不便。

诗云:“云安沽水奴仆悲”,连家里的佣人为取水而发愁。面对偏远山城,发出了“云安县前江可怜”的哀叹。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张。白发少新洗,寒衣宽且长。”

头发掉了,瘦骨如柴,衣也变宽长了,可怜兮兮,诗里行间,吟出了他病魔缠身,内心凄凉愁苦之情。杜甫在云安,虽身处困境,身染重病,仍忧国忧民,他的眼光仍然关注黎民百姓的艰难困苦,“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云安产盐,背盐女的劳动生活进入了他的诗篇;云安临长江,船工打鼓开船的情景也被诗人所描绘,“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忧国忧民之情,洋溢在诗行之间。“前年渝洲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流露出杜甫闻杀官显贵、贪官污吏之快感,爱憎非常鲜明。“诗言志”。

杜甫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同广大黎民百姓是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在云安一年里赋诗45首。

当地人民大众为纪念诗人杜甫,在江南岸凤凰山麓的“张飞庙”内修建一座“杜鹃亭”。杜鹃亭是以杜甫在云安作的《杜鹃》诗而命名的。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元杜鹃,云安有杜鹃。”

明代曹学位曾题诗:“春林血泪染青山,羁客中霄忍泪听,何处蜀山不啼遍,云安偏有杜鹃亭”(《杜鹃亭》)。这首诗情地寄托了人民大众对杜甫的缅怀之情。

云安杜鹃亭曾几度兴毁。现有的“杜鹃亭”系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

两楼一底,木质结构,红窗绿瓦,画栋雕栏,高16米,由24根红圆柱支撑,富丽堂皇。楼上匾额“江上数峰青”几个大字,耀人眼目。

亭中挂着诗文书画,琳琅满目,四壁生辉。立有杜工部牌位,陈列着杜甫画像。

登上二楼,临江听涛,江上风情,大江东去令人油然想起诗人杜甫在云安病中行吟的情景,广大人民群众永远忘记不了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诗人”! 二、夔州诗兴多 大历二年(767年)夏初,五十五岁的杜甫迁徒夔州(奉节县)。因为夔州都督的照顾,使杜甫主管屯田100顷,买及西攘溪柑桔园40亩,在夔州白帝城附近的草堂村过着稳定而较优裕的田园生活,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在草堂村杜甫写了许多有关屯田的诗:“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畔”(《行宫张望补稻洼水归》),“西成聚复散,不必陵我仓”。

秋收后,他把收成分献出,慷慨地分送一些给乡邻们。他的房前屋后种有枣树,邻居一个贫妇常偷偷地上树偷枣子,杜甫明知道这事,却并不责怪她。

“柴门果树向千株。丹桔黄柑此地无。

……桃溪李径年虽古,桅子红椒艳复殊”(《寒雨朝行视园树》)。 在夔州的草堂,杜甫身在民众之中,对于下里巴人所唱的歌,总是怀着兴趣,百听不厌,“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阁”(《暮春题西新赁草屋》)。

从人的地方,因此,夔州(奉节)有了“诗城”之美名。 在夔州的草堂,杜甫写了一首《秋日夔府咏怀>,五言百韵,长达1000字,是他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但因用典太多,诗意晦涩,内容。

3.关于山峡的诗句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落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咏怀古迹之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巫山暮足沾花雨,

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旗数声鼓,

使君艛艓上巴东。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4.杜甫在三峡写的诗

杜甫在宜昌咏诗 杜甫与三峡更有一段诗缘。

他在夔州一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首,可算是创作上的大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方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

他写了《春夜峡州田待御长史津亭留宴》一诗以记其事。他还游览了附近的山川,所写《虎牙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荆门虎牙(在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

杜甫的三峡行吟 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正月元旦,吉日良辰,杜甫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南巩县瑶湾。七岁时,始学为诗;九岁习字;十四岁听乐曲,出与文艺人等交游。

从青年时代开始,杜甫就曾漫游晋,漫游吴越、齐赵,漫游宋梁、齐鲁,归东都,赴长安……在漫漫人生之旅中艰难跋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成为唐代伟大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的位置在诗坛。

年轻心高气盛的杜甫,其官运总是不亨通。第一次,京兆贡举,没有考上;第二次,长安应试,又榜上无名。

后来应召作文,又无结果。但他始终坚持作诗,坚持歌吟,洞察世事,体察民情,在坎坷曲折中写下了许多诗文,初步统计,现有杜甫的诗和文有1400多首(篇),传诵千古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名句,以及《三别》、《三吏》、《兵车行》等等名篇,使杜甫戴上了“诗圣”的桂冠。

作为政治家,杜甫没有成功,但作为诗人他自己是感到满足的,广大人民也是十分称颂的。在泱泱华夏民族,杜甫是以诗名世的精英。

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长安沦陷,杜甫的“杜工部”职务大约半年光景便被吹掉了。郁郁不得志的杜甫虽在仕宦航程中落下了风帆,却踏上了东下长江三峡的人生之旅。

一、云安南中吟 永泰元年(765年)春,杜甫五十三岁时,携家离成都,乘舟南下,经嘉洲(乐山县),戎州(宜宾市)、渝州(重庆)、忠州(忠县)、流离途中,病在云安(云阳县)。他在云安养病的一年里,生活艰辛,十分不便。

诗云:“云安沽水奴仆悲”,连家里的佣人为取水而发愁。面对偏远山城,发出了“云安县前江可怜”的哀叹。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张。白发少新洗,寒衣宽且长。”

头发掉了,瘦骨如柴,衣也变宽长了,可怜兮兮,诗里行间,吟出了他病魔缠身,内心凄凉愁苦之情。杜甫在云安,虽身处困境,身染重病,仍忧国忧民,他的眼光仍然关注黎民百姓的艰难困苦,“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云安产盐,背盐女的劳动生活进入了他的诗篇;云安临长江,船工打鼓开船的情景也被诗人所描绘,“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忧国忧民之情,洋溢在诗行之间。“前年渝洲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流露出杜甫闻杀官显贵、贪官污吏之快感,爱憎非常鲜明。“诗言志”。

杜甫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同广大黎民百姓是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在云安一年里赋诗45首。

当地人民大众为纪念诗人杜甫,在江南岸凤凰山麓的“张飞庙”内修建一座“杜鹃亭”。杜鹃亭是以杜甫在云安作的《杜鹃》诗而命名的。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元杜鹃,云安有杜鹃。”

明代曹学位曾题诗:“春林血泪染青山,羁客中霄忍泪听,何处蜀山不啼遍,云安偏有杜鹃亭”(《杜鹃亭》)。这首诗情地寄托了人民大众对杜甫的缅怀之情。

云安杜鹃亭曾几度兴毁。现有的“杜鹃亭”系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

两楼一底,木质结构,红窗绿瓦,画栋雕栏,高16米,由24根红圆柱支撑,富丽堂皇。楼上匾额“江上数峰青”几个大字,耀人眼目。

亭中挂着诗文书画,琳琅满目,四壁生辉。立有杜工部牌位,陈列着杜甫画像。

登上二楼,临江听涛,江上风情,大江东去令人油然想起诗人杜甫在云安病中行吟的情景,广大人民群众永远忘记不了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诗人”! 二、夔州诗兴多 大历二年(767年)夏初,五十五岁的杜甫迁徒夔州(奉节县)。因为夔州都督的照顾,使杜甫主管屯田100顷,买及西攘溪柑桔园40亩,在夔州白帝城附近的草堂村过着稳定而较优裕的田园生活,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在草堂村杜甫写了许多有关屯田的诗:“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畔”(《行宫张望补稻洼水归》),“西成聚复散,不必陵我仓”。

秋收后,他把收成分献出,慷慨地分送一些给乡邻们。他的房前屋后种有枣树,邻居一个贫妇常偷偷地上树偷枣子,杜甫明知道这事,却并不责怪她。

“柴门果树向千株。丹桔黄柑此地无。

……桃溪李径年虽古,桅子红椒艳复殊”(《寒雨朝行视园树》)。 在夔州的草堂,杜甫身在民众之中,对于下里巴人所唱的歌,总是怀着兴趣,百听不厌,“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阁”(《暮春题西新赁草屋》)。

从人的地方,因此,夔州(奉节)有了“诗城”之美名。 在夔州的草堂,杜甫写了一首《秋日夔府咏怀>,五言百韵,长达1000字,是他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但因用典太多,诗意晦涩,内容又是叙述诗。

5.关于三峡的诗句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6.关于三峡的古诗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

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

7.描写三峡的诗句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