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诗词大会》落幕,日本网友也开始“斗诗”了是怎么回事最近,日本网友也掀起了一股“写诗”热潮,一个名为“平成自由诗”的热词在日本推特上火了起来。一场“斗诗大赛”猝不及防地拉开序幕。 大意是:“由于‘安倍经济学’取得成功,股价和养老金暴涨,恩格尔系数暴涨也不用担心,可是为啥吃饭费用占的支出比例上升了呢?”实际上,“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让日本股价和人们的养老金暴涨,而吃饭费用比例的确增加了。显然,这是一首讽刺安倍的打油诗。 还有这一首《社畜歌》的节选: “社畜”是日本企业底层上班族的自嘲用语,是指为了企业放弃身为人类的尊严、卖力地为企业效劳的大城市打工一族。 除了讽刺、自嘲,还有若干源于生活的琐碎记录: 延伸阅读:日本网友为什么一言不合就要“斗诗”呢? 这波“斗诗”潮起因要从一位叫幡谷祐一的老先生创作的汉诗说起。他捐赠给筑波大学一尊雕像,被筑波大学称为学术象征,雕像的铭牌上有他创作的一首汉诗。名为《忘食》:“白面书生学筑波,发愤忘食纸笔耕。桃李满门邦家丰,紫峰名声四海奔。” 有网友将这首诗拿到网上,称其表面上像一首七言绝句,但实际上不合平仄、文法不通。如第二句“仄仄仄仄仄仄平”,完全不符合汉诗的平仄要求,有日本网友指出,在拥有很多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教授的大学中,将这种不能成为汉诗的东西称为“汉诗”,作为学术象征,简直有辱门庭。一些中国网友索性将这首“汉诗”称为日本版的“老干部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尝试创作汉诗。除闲暇时间较多的退休老人,不少年轻人也参与进来。互联网上学习汉诗的网站也很受欢迎。 进入20世纪,汉诗在日本急剧衰退。因为江户时代之前,学习汉诗要学习每个汉字的音韵,创作符合平仄的汉诗,虽然日语发音只是模仿古代汉语的发音,但是仍尽量努力体现汉诗本来的音韵美。在明治以后的日本汉文教育中,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音韵受到轻视,使很多汉诗由于没有考虑到汉语发音,“韵律并不符合中国的标准,也就是说,用中文发音念诵这些汉诗的时候,并不押韵,所以很多汉诗受到的评价不高。不过夏目漱石、森欧外等文学大家因为接受过传统的汉文教育,仍然擅长写优秀的汉诗。 日本各地都有汉诗大赛 此外,互联网的出现也为汉诗的复兴助了一臂之力。“全汉诗联”理事铃木淳次在1998年开设了免费汉诗网站“桐山堂”,每年都收到300多首汉诗投稿。铃木淳次会仔细指出作品的优劣之处,鼓励投稿者继续创作。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汉诗参考书出版,例如解说汉诗中常用汉字音调的《平仄字典》和能查阅汉诗中二字惯用词的《汉诗诗语词典》等。 2.关于日本的古诗词关于日本的古诗词:送僧归日本(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送僧归日本(方干) 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 大海浪中分国界,扶桑树底是天涯。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 海上(顾炎武)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送僧归日本(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褚山人归日本(贾岛)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刘长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放后遇恩不沾(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哭晁卿衡(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儓拟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赠日本僧智藏(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3.日本的古诗词有哪些一、皇明光日月,帝德载天地。 三才并泰昌,万国表臣义。——侍宴 大友皇子 二、宴饮游山斋,遨游临野池。 云岸寒猿啸,雾浦杝声悲。叶落山逾静,风凉琴益微。 各得朝野趣,莫论攀桂期。——山斋 中臣大岛 三、欲知闲居趣,来寻山水幽。 浮沉烟云外,攀翫野花秋。稻叶负霜落,蝉声逐吹流。 祇为仁智赏,何论朝市游。——山斋言志 大神安麻吕 四、地是幽居宅,山惟帝者仁。 潺湲浸石浪,杂沓应琴鳞。灵怀对林野,陶性在风烟。 欲知懽宴曲,满酌自忘尘。——和藤原大政游吉野川之作 大津首 五、锦岩飞瀑激,春岫晔桃开。 不惮流水急,唯恨盏迟来。——三月三日曲水宴 山田三方 六、文藻我所难,庄老我所好。 行年已过半,今更为何劳。——述怀 越智直广江 七、玉烛调秋序,金风扇月帏。 新知未几日,送别何依依。山际愁云断,人前乐绪稀。 相顾鸣鹿爵,相送使人归。——秋日於长王宅宴新罗客一首赋得稀字 刀利宣令 八、烟雾辞尘俗,山川壮我居。 此时能草赋,风月自轻余。——独坐山中 民黑人 九、江头亭子人事睽,欹枕唯闻古戍鸡。 云气湿衣知近岫,泉声惊寝觉邻溪。天边孤月乘流疾,山里饥猿到晓啼。 物候虽言阳和未,汀洲春草欲萋萋。——江头春晓 嵯峨天皇 十、道性本来尘事遐,独将衣钵向烟霞。 定知行尽秋山路,白云深处是僧家。——见老僧归山 嵯峨天皇 十一、一室何堪扫,九州岂足涉。 寄言燕雀徒,宁知鸿鹄路。——高士吟 贺阳丰年 十二、陶潜不狎世,州里倦尘埃。 始觉幽栖好,长歌归去来。琴中唯得趣,物外已忘怀。 柳掩先生宅,花薰处士杯。遥寻南岳径,高啸北窗隈。 嗟尔千年后,遗声一美哉。——咏史 坂上今继 十三、良俦本自非易得,之子为别最情深。 水国天边千里远,暮山江上一猿吟。白鸥狎人随去舳,青草连湖傍客心。 此日交颐无可赠,相思空有泪沾襟。——春日别原掾赴任 巨势识人 十四、闲中气味属禅房,唯得自然日月长。 幽室浮沉无短晷,阴居邻里有馀光。掏门迹绝春朝雨,燕寝色衰秋夜霜。 我是柴扉樗散士,闲忙苦乐两相忘。——闲中日月长 大江以言 十五、秋塘雨后水添尺,苇折荷倾岸涨沙。 唤得扁舟归去晚,西风卷尽白苹花。——秋湖晚行 铁庵道生 扩展资料:日本古诗文: 广义的日本汉诗不仅包括律诗、绝句、古诗和乐府,也包括词。 日本学者作词虽然不多,但是历史同样久远。 日本填词开山祖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823)年所作《渔歌子》五阕,乃模仿唐代宗大历九年(774)所作《渔父》词,前后相距不过49年,可见日本填词与写作汉诗一样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日本词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名家,特别是明治时期,曾经是日本学者填词的黄金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汉诗文。 4.日本人会学中国古诗吗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太深了,乃至于到了现在,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有很大的篇幅在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 特别是在日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中国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要求每个日本学生背诵,当然了,是用日本语来背诵的,虽然日文朗读中国诗词,已经没有了中国诗词特有的韵味,但是也有一种特别的感受。第一首当然是我们中国人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也是大诗仙李白的杰作:《静夜思》,想必每个人都会背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首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首是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宫崎骏的动漫《猫的报恩》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这首诗词,恍惚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第四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第五首是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此外,日本人还举办过一个最喜欢的中国古诗词评选,排列在前十位的中国古诗词如下:第1位《春望》……杜甫第2位《江南春》……杜牧第3位《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第4位《春晓》……孟浩然第5位《登鹳雀楼》……王之涣第6位《静夜思》……李白第7位《早发白帝城》……李白第8位《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第9位《凉州词》……王翰第10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 5.形容“日本”的诗句有哪些1.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2.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3.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4. 赠日本僧观语孟 元代:孙华孙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5. 送人游日本国 唐代:方干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6. 送日本使还 唐代:徐凝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8522.aspx 6.跪求日本古诗词建议参考《小仓百人一首》摘录 第九首 小野小町花の色は 移りにけりは いたづらに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间に忧思苦逢雨 ,人世叹徒然。 春色无暇赏 ,奈何花已残。参考的是 刘德润编著《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另建议参考 徘圣芭蕉 和 小林一茶 的俳句。 旅に病ん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巡る羁旅客,抱病身,枯野游梦魂。 ——小林一茶 辞世之句野ざらしを心に风のしむ身かな心悲壮,曝尸荒郊有何妨,秋风透心凉。 猿を闻く人舍子に秋の风いかに弃儿哭声似猿啼,惨惨秋风里。行く春や鸟鸣き鱼の目は鸟悲啼,鱼含泪,犹送晚春归。 ——俳圣 松尾芭蕉以上皆参考刘德润等合著《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再有更古老的诗歌请参考《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伊势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