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元曲的诗词天净沙·春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大德歌·春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清江引·春思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西湖杂咏·春 朝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原文: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醉太平·寒食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阳春曲·春景 朝代:元代 作者:胡祗遹 原文: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2.关于元曲的诗词天净沙·春朝代:元代作者:白朴原文: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大德歌·春朝代:元代作者:关汉卿原文: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清江引·春思朝代:元代作者:张可久原文: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西湖杂咏·春朝代:元代作者:薛昂夫原文: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醉太平·寒食朝代:元代作者:王元鼎原文: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阳春曲·春景朝代:元代作者:胡祗遹原文: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3.描写秋天的唐诗宋词和元曲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4.描写冬天的唐诗宋词元曲76首要是五言诗哦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8.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懂大》)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狐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10.驻马听·吹 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11.江天暮雪 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12.天净沙·冬 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13.大德歌 冬 关汉卿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1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1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16.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17.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8.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19.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2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1.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2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2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5.《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26.《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7.《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8.《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29.《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0.《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31.《冬夜答客》【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32.《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33.《负冬日》【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34.《冬夜》【唐】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35.《观放白鹰其一》【唐】李白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我知道的好像就这么多了~。 5.描写秋天的元曲诗句是什么《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天净沙·秋 》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6.求宋词、元曲各6首宋词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水调歌头① ·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 咏物词贵在“。 7.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感遇 张九龄 【字体:大 中 小】 小山屋4327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林栖者:指隐士。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简析】这两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于政事,贬斥张九龄宠任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是十分不满的,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了《感遇十二首》。 这里选一、七首。第一首就是借春兰秋桂高洁的品质,来比喻自己不同流全污,坚持政治理想的节操。 第二首借橘喻人,取比、兴手法,表现橘树的高尚品格,但因山川阻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为之申述不平。 佳人 杜甫 【字体:大 中 小】 小山屋4333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 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宋词 浪淘沙 柳永 【字体:大 中 小】 小山屋4640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 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双调·大德歌 关汉卿 【字体:大 中 小】 小山屋7451 春 子规啼[二],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三],则见双燕斗衔泥[四]。 夏 俏冤家,在天涯[五]。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六]。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七]。 蛾眉淡了教谁画[八],瘦岩岩羞带石榴花[九]。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十]。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一一]。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一二],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一三]。 冬 雪纷华,舞梨华[一四]。再不见烟村四五家[一五],密洒堪图画[一六]。 看疏林噪晚鸦[一七],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一八]。 [一]双调:宫调名。 大德歌:是这个调子的曲牌。 [二]子规:即杜鹃。 据说它的叫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晁补之《满江红·寄内》:“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三]鱼雁:书信的订工斥继俪荒筹维船哩合称。《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四]则见:只见。 斗衔泥:争着衔泥营造巢穴。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诗意,喻相思相爱。 [五]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六]“偏那”句,偏偏只有那里留得住。张耒《风流子》:“遇有系马,垂杨影下。” [七]数对:屡次对着,频频地对着。 [八]蛾眉:指女子弯弯的长眉毛。 [九]瘦岩岩:瘦削的样子。石榴花:泛指红色的花。 苏轼《贺新郎》:“石榴半吐红巾蹙”,则借作石榴花了。 [一○]陈抟高卧:陈抟(tuan):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曾修道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每睡常百多天才起来。 [一一]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一二]秋蝉、寒蛩(qiong):秋天里容易唤起人们愁思的两种昆虫,诗人们往往用它们来形容和点染离人的秋思。 蝉,又名知了。寒蛩:即蟋蟀。 [一三]“淅零零”句:形容下着蒙蒙的细雨。细雨打芭蕉,取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的语意。 [一四]雪纷华,舞梨花:形容雪花象梨花一样的洁白。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五]烟村:烟雾笼罩着的村庄。 [一六]堪图画:值得描绘。 图画,这里是动词。《汉书·苏武传》:“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一七]掩映:半藏地露,或隐或现。 [一八]“斜缆”句:斜系着一条小小的钓鱼船。 缆,本是系船的索子, 里作动词用。 参考资料:小山屋。 8.元曲.唐诗.宋词,(著名的,十首,作者,年代)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