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西江月的平仄【西江月、步虚词、江月令】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押一仄韵。 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冻’等字方可。”上下片前两句常对仗。 【例词】 西江月 (平仄韵)张孝祥 西江月 (平仄韵)辛弃疾 西江月 (平仄韵)辛弃疾 【定格】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 2.宋词《西江月》音韵规律如何掌握,还有平仄声字的规律《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 西江月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春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映寒潭里,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苹香暗起。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雨余天气溟蒙。起行微月遍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 量减难追醉白,恨长莫尽题红。雁声能到画楼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3.西江月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 西江月 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仄仄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叶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 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春风 来结梨花幽梦 平仄仄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香力添熏罗被 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换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换叶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西江月 月映长江秋水 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汀上白云多 雪散几丛芦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扁舟倒映寒潭里 烟光远罩轻波 笛声何处响渔歌 两岸苹香暗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 雨余天气溟蒙 起行微月遍池东 水影浮花 花影动帘栊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量减难追醉白 恨长莫尽题红 雁声能到画楼中 也要玉人 知道有秋风 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4.西江月平仄词 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10]:菩萨蛮(四十四字。 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重叠金) [唐]李白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烟如织(韵)寒(可仄)山一(可平)带伤心碧(叶)瞑(可平)色入高楼(换平)有(可平)人楼(可仄)上愁(叶平)玉(可平)阶空伫立(三换仄)宿(可平)鸟归飞急(三叶仄)何(可仄)处是归程(四换平)长(可仄)亭连(可仄)短亭(四叶平)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 “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11],表示这里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个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 “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叶平声韵。 “立”字下面注“三换仄”,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 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享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 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 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 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 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 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这里我们将列举一些词谱,作为示例。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改变了前人的做法,不再录样品,而是依照讲诗律时的办法,列举一些平仄格式,然后再举两三首词为例[12]。(1)忆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梦江南等)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3]?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2)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4]。(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15]。(3)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16]。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共用四个韵。 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菩萨蛮。 5.西江月的平仄调格式西江月【西江月、步虚词、江月令】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例词】 西江月 (平仄韵)柳 永 西江月 (平仄韵)张孝祥 西江月 (平仄韵)辛弃疾 西江月 (平仄韵)辛弃疾【定格】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 6.西江月的词牌格律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以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代表。 此调始于南唐欧阳炯,前后段两起句俱叶仄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故此词必以柳词为正体。沈义父《 乐府指迷》云 : “《 西江月 》第二句平声韵, 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 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冻’字韵,不可随意押入他韵。” 其说正与柳词体合。若吴词之两段各韵,欧词之添字,赵词之不叶韵,皆变体也。前段第四句,晏几道词“晓镜心情更懒”,“更”字仄声。后段第三句,司马光词“笙歌散后酒微醒”,“笙”字平声。末句,欧阳炯词“犹占凤楼春色”,“凤”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余参下词。 变体一,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以苏轼《西江月·重九》为代表。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变体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以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变体三,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以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为代表。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变体四,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赵以仁《西江月·夜半沙痕依约》为代表。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信了它们一点用也没有。昨晚我在松树旁醉倒,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要把我扶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江月 7.求《西江月》词牌格律词牌名的由来:“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8.西江月的节奏和韵脚是什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韵)。 (注:这两句对仗,即对偶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韵),听取蛙声一片(叶韵)。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韵)。 旧时茅店社林边(韵),路转溪桥忽见(叶韵)。 《西江月》词牌的定格是: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此联对仗)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 扩展资料 1、平仄中:如果用普通话的新韵,平,指阴平和阳平,即第一二声;仄,指上声和去声,即第三四声;中,平仄不作限制。 如果用旧韵,需要翻阅《词林正韵》。 2、韵:凡是标明韵或叶韵的那个字,叫做“韵脚”。 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平仄也相同。 如原作中的蝉、年、前、边,同韵并都是平声。 叶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而平仄相反。 如原作中的片、见,与所有韵脚字的韵母相同,但它们是仄声。 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