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丹阳唐诗

1.赞美“丹阳”的古诗词有哪些

《无梦令 赠丹阳》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坐卧住行有别。

自是逍遥做彻。大道本来真,蓦地哂中欢悦。

无说。无说。

勘破春花秋月。 《满庭芳 赞丹阳公》 年代: 元 作者: 王处一 久宦东牟,清门高广,自然别有行藏。

吕真遗训,一指遇重阳。拂袖西秦顺化,真功就、复返吾乡。

朝元去,回颜换质,处处显嘉祥。昌阳留异迹,普天设教,劝*心香。

得灵源开悟,独处清凉。宝鼎丹成九转,明颠倒、返照回光。

同成道,称扬盛德,呈上满庭芳。 《丹阳舍舟登车渡江》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小泊楼船铁瓮城,勿勿又作绝江行。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年代: 唐 作者: 郎士元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

2.赞美丹阳的古诗词

岁月多为蹉跎,不惑将至天命,常怀子川之叹,空有鸿鹄之志。

盛世兴赋,以达其昌;华年高歌,以表其彰。值华夏腾飞之世,国泰民安;举国迈进之际,日新月盛。

千城共唱事业兴,万民同庆国运昌。指点江山,文人竟抒百城赋;激扬文字,墨客争唱千城颂。

聚沙成堆,筑我华夏巍峨;汇流成海,扬我中华浩荡。余本一介布衣,闲吟于郊野。

啖花饮露,虫鸟相戏;叩山访水,鱼柳为伴。躬逢盛世,幸甚至哉。

承帝王瑞气,朝露而濯;沐龙凤紫霞,甘霖为哺。憾百城千廓华章,未有家园片语;叹千思万虑感言,陡生乡恩寸心。

虽人微言轻,拳拳之心可鉴;语苍词白,绵绵之意可表。拙笔难尽家乡美,赤心以表桑梓情。

齐梁故地,吴越洞天。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聚祥瑞以栖凤,射紫光而腾龙。周邑云阳,秦设曲阿,汉赐凤美,唐封丹阳。

五千年文明历史,炳炳烨烨;两千载石刻文化,晖晖煌煌。纵目凭高:东牵常武以临淹城,西襟镇句以掖三山,南凭茅岭以承圣道,北枕长江以怀维扬。

雄踞苏中南,采千古江南之灵气;牵手长三角,撷百年商贸之精良。古运汤汤,匹练绕城泽膏腴;沪宁畅畅,飞列疾驰唱繁忙。

久哉丹阳,钟灵毓秀,一江川流,江南江北汇水乡;两地丘原,吴头楚尾集饶广。古来兵家必争地,而今商贾云集场。

七省一喉,锁城邑关隘之鈅;四门八话,呈闾阎俚语之广。古风醇厚,美德传扬。

夫楚王有问鼎之心,而季子怀礼让之襄。路遗未失,户牖不闭,泰伯遗风传千古;八月浮槎,遍访霄汉一叶舟;七夕飞虹,喜聚鹊桥两相望。

槐荫月老开天眼,成就天仙配董郎。盛哉丹阳,俊彦辈出,人文荟萃,江山代有才人出,不乏巨擘入史典。

白鹤鸣瓜畦,吴祖开皇天。一旅之士,策三分天下;一江之险,权半壁江南。

练湖鼓声,公瑾谈笑千帆竞;吕城马嘶,将军麾叱虎狼寒。丹凤朝阳,聚一脉紫气;麒麟啸天,启两朝帝贤。

戎马一生开南齐,气贯长虹;博学多才治南梁,光照坤乾。《昭明文选》,太子集诗文之大成;《文心雕龙》,刘勰开宏论于巨典。

禀南史之正,韦昭直笔叙史实;究经学之理,包咸韬韫注圣言。许浑吟诗千首湿,诗人醉卧曲阿酣。

吴中四士,包融清婉共饮誉;何佶二子,兄弟雅道齐盛传。恒彦范以身捍法,一生“忠烈”垂青史;贡祖文舍命护孤,满门忠义照青汗。

为国为民,学子一身正气除六贼;爱国爱家,陈东满腔热血洒九寰。书画翘楚,丁皋运思落墨臻神妙;文坛巨擘,吴淑编史著籍趋备善。

工书善画,公巽笔墨寓刚劲;范记苏书,邵觫篆书呈奇观。救国兴教创复旦,百年奔走;爱国领袖马相伯,千秋垂范。

江南凤,凤姿展丹凤故园;正则绣,绣针绘锦绣河山。严谨治学,语言泰斗吕叔湘,毕生潜学术;积极办教,教育巨贤匡亚明,一生披肝胆。

秀哉丹阳,风景如画。江南明珠,山清水秀唱笑颜;水乡泽国,桃红柳绿秀风光。

鱼米之地,苏南粮仓。蚕桑基地,丝绸之乡。

生态新市,万户千家倡文明;工贸名城,三区四园谱新章。汽配五金,誉满华东;眼镜基地,举国名扬。

铝箔产量,名冠亚洲;钻头锯片,世界称强。改革开发促商机,投资热土显辉煌。

科技发展,笑迎五湖之客;经贸繁荣,诚招四海之商。民营经济,稳步攀升;乡镇工业,日趋增强。

画美绣奇,酒醇醋香。车水马龙,城乡协畅。

船来舶往,港口繁忙。沪宁、京沪,高铁通畅。

水陆四方通衢,航空九州汇网。万家灯火,百姓安居乐业;千年史韵,古城如日方中。

春满神州处处新,光照华夏代代强。万善塔上钟声悠,石刻园里神兽昂。

无限风光齐梁祉,千般神韵丹凤祥。喜看故园新气象,笑谈举杯齐飞觞。

3.提到丹阳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共有229篇诗词诗词标题 作者 年代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小传】 唐句 孟浩然【小传】 唐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小传】 唐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李白【小传】 唐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李白【小传】 唐丹阳湖 李白【小传】 唐南奔书怀 李白【小传】 唐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李白【小传】 唐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李白【小传】 唐登丹阳楼 张继【小传】 唐丹阳刺史挽词三首 骆宾王【小传】 唐丹阳行 孙逖【小传】 唐夜到润州 孙逖【小传】 唐送丹阳采访 徐安贞【小传】 唐送封太守 王维【小传】 唐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储光羲【小传】 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小传】 唐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刘长卿【小传】 唐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岑参【小传】 唐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参【小传】 唐送元二适江左 杜甫【小传】 唐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韩翃【小传】 唐送丹阳刘太真 韩翃【小传】 唐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郎士元【小传】 唐登丹阳北楼(一作张继诗) 郎士元【小传】 唐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 皇甫冉【小传】 唐同温丹徒登万岁楼(一作刘长卿诗) 皇甫冉【小传】 唐李二侍御丹阳东去新亭 皇甫冉【小传】 唐题丹阳陶司马厅壁 薛据【小传】 唐荆山独往 姚系【小传】 唐1 /8页,229首诗词/每页30首。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

小题1:时令。

诗人的“愁”绪。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使诗歌情景交融,更含蓄凝练,用萧瑟的秋景来强化诗人的离情别绪。

小题1:“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诗人目送的方向,加上“日晚”而“望”,表达对友人绵绵的思念:“寒鸦飞尽水悠悠”,江面上的“寒鸦”“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渲染了孤寂伤感的氛围,从而表达对友人悠悠的情思。 小题1:此题考查修辞里的手法“一语双关”,运用此手法强化诗人的离情别绪。

小题1:此题考查景情关系,可以结合“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来表达情感,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所答的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景”“情”都涉及且言之成理可得满分。

5.古诗讲解<<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1],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赏析】

严维〔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严中丞节度河南,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维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补充: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