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名句辛弃疾

1.辛弃疾诗词名句

最准确具体的回答:

/view/2982.htm(有生平资料)

或 /gushi/xinqiji2.htm(全集)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希望帮到你o(∩_∩)o

2.辛弃疾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人物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人物生平: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3.辛弃疾的名句

辛弃疾的名句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另一方面,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同样无可奈何的心境,使辛弃疾和陆游一样,不得不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遣苦闷的途径.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辛弃疾的诗词名句

1、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辛弃疾 《水调歌头》2、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 《贺新郎》4、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弃疾 《虞美人》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6、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7、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 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摸鱼儿》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辛弃疾 《永遇乐》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10、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 《玉楼春》11、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辛弃疾 《沁园春》。

5.辛弃疾战争诗词名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6.辛弃疾诗词名句

最准确具体的回答:/view/2982.htm(有生平资料)或 /gushi/xinqiji2.htm(全集)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希望帮到你o(∩_∩)o。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