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夏天的诗(唐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2.关于消暑的诗句岳麓水陆寺》中吟道:“长沙沙上寺,突兀古楼台。 四面水光合,一边山影来。静分僧榻坐,晚趁钓船回。 明日重相约,前村访早梅。”明代文人廖道南也写有诗句:“寻幽为访云边寺,乘兴还临河上洲。” 清初诗人廖元度在题为《望水陆寺》一诗中写道:“天地军麾后,何年一寺存。”“那堪风浪里,钟磐出黄昏。” 清代水陆寺屡经修葺,香火大盛,寺前还建成戏楼,常有演出。但好景不长,水陆寺毁于清末。 拱极楼位于水陆寺后,西瞻岳麓,俯瞰湘流。清嘉庆年间进士石承藻记其景色:“危楼悬百尺,四面敝檐楹。 雨重云连岳,江空浪撼城。”据说,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是消暑好去处。 清乾隆举人萧大经在题为《拱极楼清夏》一诗中吟道:“楼俯澄江暑气微,枣花莲子隔清晖。晚凉不用葵蒲扇,清露盈盈上客衣。” 关于拱极楼,一说建于元代,但前面引述的南宋诗人戴复古写的诗已提到“突兀见楼台”,此处所提的楼台很可能即拱极楼。据此,拱极楼可能在南宋时即已存在。 此楼亦毁于清末。 3.关于消暑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消暑的诗句有以下: 1、燎沉香,消溽暑。 ——宋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释义: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2、岂止消时暑,应能保岁寒。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释义:岂止能消灭一时的暑气,还能保证一年的寒气。 3、风月顿消清暑,野色对、江山助诗才。 ——宋 张先 《喜朝天/踏莎行》 释义:风和月亮消去了暑气,野外的景色和江山有助于作诗。 4、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宋 仲殊 《蓦山溪·年芳已远》 释义:主人授予的意思,何必爬上高山,喝一杯酒,抛开烦心事,消去暑气。 5、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宋 晁补之 《消息/永遇乐》 释义:算得了什么,楚王雄风,才消去暑气。 6、小雨轻风消晚暑。 绕岸荷花无数。——宋 蔡伸 《清平乐·彩舟双橹》 释义:小雨和微风消去了傍晚的闷热,岸四周围绕着许多荷花。 7、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宋 李弥逊《蝶恋花·百叠青山江一缕》 释义: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阵一阵的凉风消去了炎热的暑气。 8、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宋 张元干《临江仙·玉立清标消晚暑》 释义:玉立清标消去了傍晚炎热的暑气,心中自然有凉气。 9、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宋 张元干《点绛唇·山暗秋云》 释义:梦里觉得很凉快,只觉得消去了暑气。 10、自有冰姿消烦暑。——宋 曹勋《夏云峰·五云开》 释义:自然有冰姿消去暑气。 11、珠露漙漙清玉宇。霞标绰约消烦暑。 ——宋 史浩 《采莲舞》 释义:露珠一颗颗带来凉爽,晚霞很美丽,消去了暑气。 12、消尽人间暑,翻成一段秋。 ——宋 韩元吉 《南柯子/南歌子》 释义:消尽人间的暑气,带来凉爽的秋天。 13、壶天冰雪,消尽虚堂暑。 ——宋 赵长卿 《蓦山溪·壶天冰雪》 释义:壶天冰雪,消尽所有的暑气。 14、雨过凉生藕叶。 晚庭消尽暑,浑无热。——宋 程垓 《芭蕉雨·雨过凉生藕叶》 释义:下过雨后藕叶变得冰凉,消尽满庭的暑气,浑身不觉得炎热。 15、暑庭消尽风鸣树。树鸣风尽消庭暑。 ——宋 程垓《菩萨蛮·暑庭消尽风鸣树》 释义:暑气消完风吹动着树梢。树梢被风吹完消尽满庭的暑气。 4.关于消暑的诗句岳麓水陆寺》中吟道:“长沙沙上寺,突兀古楼台。 四面水光合,一边山影来。静分僧榻坐,晚趁钓船回。 明日重相约,前村访早梅。”明代文人廖道南也写有诗句:“寻幽为访云边寺,乘兴还临河上洲。” 清初诗人廖元度在题为《望水陆寺》一诗中写道:“天地军麾后,何年一寺存。”“那堪风浪里,钟磐出黄昏。” 清代水陆寺屡经修葺,香火大盛,寺前还建成戏楼,常有演出。但好景不长,水陆寺毁于清末。 拱极楼位于水陆寺后,西瞻岳麓,俯瞰湘流。清嘉庆年间进士石承藻记其景色:“危楼悬百尺,四面敝檐楹。 雨重云连岳,江空浪撼城。”据说,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是消暑好去处。 清乾隆举人萧大经在题为《拱极楼清夏》一诗中吟道:“楼俯澄江暑气微,枣花莲子隔清晖。晚凉不用葵蒲扇,清露盈盈上客衣。” 关于拱极楼,一说建于元代,但前面引述的南宋诗人戴复古写的诗已提到“突兀见楼台”,此处所提的楼台很可能即拱极楼。据此,拱极楼可能在南宋时即已存在。 此楼亦毁于清末。 5.唐诗《出亭夏日》全诗及作者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⑴,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⑵,满架蔷薇一院香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白话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其实“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6.“白居易消暑诗译文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是什么意思译文:如何消除暑热,只要你在·院子里坐着,不想别的事·,静下心来,你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所谓心静自然凉。 原文: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作者生平介绍: 白居易出生于乱世,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后被贬谪江州。 生平成就: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