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诸葛亮的古诗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 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 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 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 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后人留下多少叹息!假如诸葛亮跟从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那时的中国早就统一了! 《诸葛庙》——唐·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诸葛武侯庙》——唐·章孝标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诸葛武侯》——宋·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诸葛武侯》——宋·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游诸葛武侯书台》——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谒诸葛丞相庙》——宋·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八阵碛》——宋·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2.诸葛亮的诗前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连天烽火漫无边,战事绵延满人间,是该英雄出头时,猪羊变色任我颠。 楚河汉界战国天,瑜亮情结非等闲,也怨老天未眷顾,是非总有清晓年。加霜覆雪麻烦牵,上无宫阙难成仙,阿蒙今日非彼昔,扁担欲撑半边天。 一木生子带头尖,共谋天下划二边,三分蓝袍破家门,只手遮天祸人间。琚非自顾惹货添,美人总是祸事连,凤凰于飞谁不羡,悲泣暗夜今谁怜。 曾经沧海难为水,仲夏之夜欢思谁,铭记内心不再犯,苦不堪言今昔非。蔡若隐现怎瞒天,仁人君子不再言。 艰苦卓绝痛思过,错综复杂错乱颠。郭言多语将情错,玉石俱焚孰无过?玲珑八面四方处,祸端从此临身迫。 媒妁之言莫尽信,体无完肤忆由新。炒作子虚乌有事,热痊暂++++++++。 政躬康泰隐战多,治疗伤痕躲屋厝。乱涂乱说无责斥,象牙塔内独过火。 笑谈人殇己无关,看那月眉又是弯。时光渐逝留不住,事过境迁终将忘。 莫逆之交情渐淡,柳莺彼此相处欢,记取恣意妄为错,忆旧难掩恶言残。孔明哭周瑜诗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 3.关于诸葛亮的诗①:在南阳的农田里吟唱<<;梁甫吟>>;这首歌,很逍遥的住在卧龙冈前 生平喜欢用自己的智慧来比过管仲乐毅,竭尽权利出谋划策对抗孙权曹操 匡扶汉室辅佐刘氏孤独的忠诚着日暮西山的蜀汉 痛心疾首的看着北方大好河山归了曹魏 死后的魂魄依然在定军山盘绕哀伤着刘禅的不争气 在五丈原的荒原上迎着寒风独自寂寥哭泣 ②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用宁静的品行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的品质来培养自身的德行 除了淡泊的性情不足以表明志向 除了宁静的操守不足以展望未来 学习需要安静 才华需要学习 怠慢偷懒不能励志和学习精华 喜欢冒险和毛躁则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增长 志向也像太阳一般落去 只有枯燥的呆着 不能帮助世人做些什么 悲伤的守着破旧的茅草房 能做些什么呢? ③诫外甥书 志向应当高远 追慕前人大贤 休绝感情和欲念 抛弃抱残守缺的固执 以自己庶民的志向 在世间有所存留 恻然则有所感悟 忍耐屈服伸展 抛弃细碎的琐事 广为咨询问对 除去嫌弃和吝啬 虽然有些小的瑕疵 不损害自己的美德情趣 何必担心不能发达呢?如果志向不强毅 为人不慷慨 徒自庸碌无为留滞于俗世 默默的只去在意那些感情 则会永远在凡庸之中 ,不免成为那种下流人士,不能容进高雅层面 4.关于诸葛亮的诗词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后人留下多少叹息!假如诸葛亮跟从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那时的中国早就统一了! 5.诸葛亮的诗词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的诗句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三顾茅庐 ( 37 、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 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 ( 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七星坛祭风 ( 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智取华容 ( 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三气周公瑾 ( 51 、55 、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 ( 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七擒孟获( 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 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挥泪斩马谡( 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造木牛流马( 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 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 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预伏锦囊计( 105 回) 6.古代诗人用来形容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最佳答案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 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 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U。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 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 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 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 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 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刘葛固雄杰,阅世均一梦。 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临风恸。 谒诸葛丞相庙 南宋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游诸葛武侯书台 南宋 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宋 陈与义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 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有感 南宋 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七律·秋晚即事 元 王冕 十年湖海挟飞仙,今日凭高思?然。 关北又添三尺雪,江南别是一般天。 紫髯老将悬清梦,白面儿郎减少年。 说与南阳诸葛道,草庐虽好莫贪眠。 五律·渭河道中 其二 元 王冕 披雾青天近,梳头白发明。 山河千古恨,风雨五更情。 塞北浮云惨,关中王气清。 草庐诸葛在,未得话平生。 词·满江红 宋 吴潜 岳后湘灵,曾孕个、擎天人物。 临古岘、纶巾羽扇,笑驱胡羯。 护塞十年高叔子,出师一表侪诸葛。 有孤忠、分付与佳儿,真衣钵。 刘家骥,驰空阔。 薛家凤,飞横绝。 比君家兄弟,可能豪杰。 草木声名如电扫,毡裘心胆闻风折。 待安排、江汉一篇诗,归来说。 词·满江红 送李正 南宋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豢袄氡稹,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革是〕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沔县谒武侯祠 近代 老舍 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 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 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 7.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 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王安石: 《诸葛亮诗》 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陆游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8.【一切有关诸葛亮的诗句】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唐 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五绝·八阵图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排·诸葛庙唐 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五古·先主武侯庙唐 岑参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五绝·武侯庙唐 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唐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唐 元稹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唐 杜甫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五排·武侯庙古柏唐 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宋 苏轼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题定力院壁北宋 王安石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八阵碛北宋 苏辙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诸葛武侯北宋 王安石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诸葛武侯北宋 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隆中宋 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9.关于诸葛亮的诗词1、《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译文: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4、《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5、《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