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一首读唐诗

1.选读一首唐诗,以‘读唐诗《》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2.【品读唐诗作文】

唐诗是中国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最可圈可点的奇葩。

唐诗不矫揉,不造作,没有雕饰俗套,没有无病呻吟。唐诗里面无论是记一件事,写一处景,叙一段情,发一声牢骚,都词句洗练,韵律流畅,意境美妙,都能让读者感到它的真实和亲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爱的母亲呀,你对远方孩子的牵挂,惦念,期盼都缝进了一针一线,这细密缝织的都是无言而沉重的母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最亲爱的人呀,请随身携带家乡的红豆,那颗颗的红豆都是我对你深情的思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时候,美丽的时光,却往往流逝得那么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上制高点,一览无余祖国壮丽秀美的江河山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奇幻美丽,“天下谁人不识君”写的自信豁达……“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展现出一幅客舍对饮,难分难舍的别离画面。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李白杜甫自京华一见,从此至死不忘,日日思念,梦中相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一个这样的知心朋友,即便远离天涯,心里也感觉和近邻一样亲。“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让我们永远结成忘情的好友,相约在天上再相见。这些诗句,足见唐诗描写友情是何等真挚。

唐诗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唐诗的光彩。细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宁静神秘的月色,那烟波浩渺的春江,仿佛人间仙境,让人神往留恋。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孟浩然的《临洞庭湖》,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流,寥廓长空,会让你的精神升华到空明无碍的境界,心灵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白居易的如花雨,韩愈的天街小雨,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苍,哪一处风景不是千古流传。

唐诗是历史的积淀,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 的忧伤,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如果没有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

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的所以感情,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心也随同它飞越在古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

唐诗和你的心情连在一起。烦闷时读唐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足以解忧。闲静时读唐诗,长河落日,大漠雄风,渔舟逐水,很能陶冶人的情操。

伤心时读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旷世的悲凉最能体现你此刻的心情。高兴的时候读唐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极而狂,让你也不禁展颜。失意时读唐诗,知道兴尽悲还来,盈虚终有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怎能不居安思危?为官者读唐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为官者是百姓的父母,怎能不读不反思?修身者读唐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耐得住寂寞,万事方可做;少年读唐诗,读《金缕曲》,就能不断进取;老年人读唐诗,读《老将行》,老年人就能壮心;出游者读唐诗,读《望岳》,《庐山谣》,《黄鹤楼》……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唐诗还可以让我们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

唐诗,凝重而古雅,它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情感。品读唐诗,既是品读过去,也是提高自己。

3.读唐诗这首歌里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1、“床前的月光”这句来自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这两句来自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浮水的鹅”这句来自骆宾王的《咏鹅》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4、“相思的红豆”这句来自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5、“吴山的雪”这句应该来自宋代方回的《次韵景安吴山观雪》

尽洗眼底尘,顿宽胸中忧。

此雪端为谁,奇哉君之游。

平步飞鸟背,长啸孤峰头。

恍惚阆苑,嫖姚结邻楼。

不了异天上,培塿视九州。

北方当此时,如蝟缩马牛。

南方幸不然,但觉瑞彩浮。

晴日一以出,壮观挽不留。

作急首妙句,小费灵府谋。

老夫傥可从,亦足祛穷愁。

凡骨绝仙分,胜览输高流。

乃后有佳集,次第或见收。

冰解烧痕青,问梅孤山幽。

6、“边塞的战士”这句来自高适的《燕歌行》

其中有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7、“回乡的客”这句来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请以一首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首先,读唐诗可以让我认识很多字。

记得读王维的《鹿柴》的时候,我因为早就认识了火柴的柴,于是就读鹿柴(chai),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才知道这个字也读zhai。是寨子的意思。

后来,在读李益《江南曲》的时候,第一句是“嫁得瞿塘贾,”我认识最后一个字是jia,可妈妈说我读错了,我仔细一看才看清楚,这个字的注音是gu,我很奇怪,这个字明明就是jia字,怎么读gu呢?一查字典,才明白原来这个字是多音字。gu的意思是商人的意思。

就这样,我认识很多原来不认识的字,懂得多音字的另一个音和意思。 唐诗的韵律很押韵,读起来感觉琅琅上口,妈妈说这叫韵律美。

像唱歌一样。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里边的晓、鸟、少都是押的ao韵,像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边吴、孤、壶押的是u韵。

妈妈教我说:“只要能够把握住韵脚,读起来非常好听,也非常容易背会。”我按照妈妈给我讲的去读、去背,果然觉得好背多了。

不仅如此,唐诗还告诉我很多道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金缕衣,就问妈妈。

妈妈说是用金线织成的衣服。我一听,觉得很惊奇,金线织的衣服,那得多贵啊!妈妈说,杜秋娘就是为了劝我们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写得这首诗,咱们来读读吧。

就这样我认真学习了这首诗。这才知道,再贵重的衣服,在奢华的生活,都不必去珍惜,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美好的时光,应该抓住少年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不学习,到老只能白白地叹息,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读到《长干行》的时候,通过妈妈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古代女子,她聪明、热情又很有礼貌,和自己的老乡热情地打招呼。妈妈说,我和哥哥身上缺乏的就是热情。

见人不知道打招呼。有一次在公园玩,我看到奶奶在公园锻炼,却不知道和奶奶打个招呼,奶奶为此还说我是“冷血动物”。

学过这首诗以后,我也试着和我见到的熟人、亲人打招呼,他们都说我变了个人。 唐诗还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人,懂得很多做人和学习的道理。

比如卢纶的《塞下曲》系列。我认识了“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的大将军,感受到了将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的力度,佩服将军“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作战智慧,更为战士们打了胜仗后“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而欢欣鼓舞。在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的时候,我认识到含冤而死的屈子也就是屈原。

当妈妈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以后,我被故事感动了,也想找来关于屈原的书好好看看。妈妈说我们学校图书馆就有这本书,开学我就准备借来好好看看。

读到裴迪的《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妈妈给我讲了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觉得这首诗就像专门写给我看似的。

这首诗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像《桃花源记》里边的武陵人,到桃花源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学习也应该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我们背古诗。

如果能坚持不懈,早就把三百首全部背会了,可惜中间有几次没有坚持,导致现在才背了一百多首。今后,我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能背一首。

唐诗带给我的好处太多了,今后,我会继续背唐诗,在唐诗的陪伴下,我会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诗句的滋润下,缓缓绽放… 幼年,诗与我 在我刚刚学会写蚂蚁爬般歪歪扭扭汉字时,妈妈开始教我背古诗。

拿着配有插图的古诗书本,妈妈陪我一起遨游古诗王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间。

不大懂诗的意思,只知道了原来小草是烧不尽的,是春风一吹就又长出来的;明白了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这些句子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多好听啊!于是我嘴里嚼着糖怀里抱着书,对照拼音奶声奶气读着一首又一首古诗 少年,诗与我 “妈妈,古诗都过去几百上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去背它们呢?”我不解地问妈妈。

“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呀!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学底蕴,成为内心饱满的人。”妈妈回答我。

于是我捧起书本继续背诵古诗。从小学升到初中,我手中的书,已由古诗选换成了诗词合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唐诗宋词,我已能流利背诵许多并理解诗意。再去读语文书里的课文,很轻松就读懂读透了;写起作文来,遣词造句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青年,诗与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中凝聚了诗人晏殊多少辛酸难言?他的孤独寂寞有谁能排解安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5.一篇读古诗的读后感

古诗《咏柳》读后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贺知章的《咏柳》描写了春天的杨柳:一棵高高的仿佛是用碧玉装扮起来的杨柳,万千枝条像绿丝带一般下垂飘动着。细长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那二月的春风就像锋利的剪刀。这是一首咏物的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是喜欢水的植物,人们把它种在江河湖畔。杨柳高高的树干,长长的柳枝垂向地面、水面,微风一吹它摆动着细长的腰姿,跳起优美的舞蹈;枝条相互碰撞,奏出美妙动听的曲子。

春天,杨柳最早发芽变绿,它像一个信使,告诉人们春天到了。随着杨柳的发芽,小草变绿了,红艳艳的桃花,金灿灿的小雏菊,五颜六色的小野花,紫红色的紫薇花,都吐出了花蕊。杨柳看到百花盛开的美景,高兴地说:“希望明年的春天更美丽!”

夏天,杨柳顶着烈日,给大地带来了一份清凉,人们在杨柳树下乘凉,在杨柳树下垂钓,在杨柳树下谈心。茂密的杨柳树也成为小鸟、小虫玩耍的好地方,小鸟在树上唱歌跳舞,知了在树上不停告诉我们:“热啊!热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杨柳也长出了柳絮,一朵朵棉花一样的柳絮,结得满树都是。风一吹,柳絮就像雪花一样随风飘扬,飘落在地上,飘落在水面上,飘落在行人身上。

冬天,树叶枯黄了,西北风一吹,飘了下来。它们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荡。杨柳就像人**了衣服一样,一片叶子也没有了。但是,杨柳仍然顽强的与严寒抗争,坚持自己的岗位,等待明年春天的来临。

我喜欢杨柳,喜欢它的婀娜多姿,喜欢它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6.我爱读唐诗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李贺,孟浩然等唐代大诗人,他们的名句名联名篇传诵千古,某种态势上也是家喻户晓的,不过分的说。

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传说也一箩筐的一代代地纷纭流布,正史野史纷纷嚷嚷地说,庙堂江湖滚滚不尽地道。 寂寞,身后大寂寞啊!这些同样横空出世了惊世骇俗的名句佳篇的诗人们,千年来,历代男女老少吟着他们的诗篇唱着他们律声击着他们的节奏,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地一路走来,走到了我的江山脚下,走到了我的公元21世纪的十年的今天。

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作者吗?你们真的想知道这些作者吗? 这些少而精的诗人厉害啊,他们一生留存流传下来的就那么几首或十几首或顶多几十首,竟他妈的一首两首三首甚至四首的被传诵至今,被传诵至五大洲四大洋,牛逼啊,唐代的诗人大爷们。 诗仙太白平生出口呵出了总共1000首开外的诗歌,诗圣老杜呕心沥血到死写出了1400余首作品,诗佛王右丞耗尽了一生的气力谱了近400篇,诗豪刘禹锡创作了800余首,而白乐天最勤奋,一辈子创造了将近3000首唐人纪录,李义山老兄冥思苦想了600余首等。

\ 然而从流芳百世的名篇数量看,就是说,从他们作品总数的几率和概率来看,相比较而言并不是高得令人张嘴结舌不可。 当然,唐以后的诗歌和诗人就更是泛滥成灾了。

北宋的苏东坡3000多首,南宋的杨万里留存了4200多首[风传曾写了近两万首],真正的破纪录者是陆游大人,现存诗9300余首,清代的赵翼也很卖力气,终生拉出了4800多首诗。 我靠,真有你们的本事。

不管是扬唐抑宋或抑唐扬宋,抑或对每个朝代诗歌力求一碗水端平闻人方家等,请问这些诗人老爷的佳作概率能盖过唐人吗?俺在次再弱弱地问一声,大唐以后的诗歌有几许叫人上口诵吟到天明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朗朗上口,敢问天下谁人不会吟? 仅存世6首诗歌的王之涣多牛逼啊!与前人时人及后人的那写了一麻袋的诗人怎么比? 然而,他的身世、经历等生活材料我们却知之甚少,少得可怜啊。 草书大家张旭也绝不含糊,身后也仅传了6首,历代唐诗选本也拉不下这位善书工诗的狂人。

《桃花溪 》--- “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另《山行留客 》也闻名遐迩---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和他并称“吴中四士”的贺知章,也是个狂人,也是个骨灰级的酒徒,现仅存二十首,且也是大唐书坛上的一位了得的草书大家。

他的《回乡偶书》---哪个孩子没上口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然,七绝《咏柳》也是传诵至今的好诗篇---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因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而叫人记住的王翰,今也仅幸存13首,但几乎首首都是上乘之作。

就一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而名满千秋的王湾现存诗也只有10首,其实假如就这一首五律也不枉此生了,你说不是吗? 《次北固山下》---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又是一个仅存6首诗歌的主,崔护,“人面桃花”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他的令人嫉妒的艳遇不提了,他的令人艳羡的终成眷属也不说了。 就单纯这首《题都城南庄》本身,崔护这老儿就已经从千年的云朵上悠悠飘来,不是吗? 杜甫的《醉时歌》有“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这样的句子夸赞盛唐文艺三绝的郑虔,眼高手高的老杜除了李白,也只抬举了他,一共为他写了竟多达十几首的诗。唐代大腕儿郑虔尽管只一首诗流传人间,其实也他妈的足矣,不光老杜连连赞他,问题是那个精通文艺的唐明皇也对他直竖大拇指。

不过,说真的,文人雅士乃至民间学人,历来对他并不太感冒,更不用说那些诗歌爱好者了。 但郑虔的这唯一的一首诗,静下心来读,也很是耐人寻味的。

“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 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这首《闺情》,一看确实是一首地道的五言绝句。完全可以和史上任何一首倾诉春怨闺情方面的诗媲美,包括其他文体的. 如果硬要媲美的话,恐怕大概也只这首《春怨》了,因《全唐诗》仅录这唯一的一首也被后人记得了牢牢地记住了,蘅塘退士又独具慧眼地把此诗选进了《唐诗三百首》中。

然而,作者金昌绪却始终名不见经传,一首独步古今春怨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又跳出来一个“吴中四士”,这个伙计留下的东西更少,仅两篇,就这一乐府体裁的《春江花月夜》足够了,够了他流芳百世,这个该死的张若虚,他妈的。 前人赞誉为“孤篇盖全唐”,谁不服? 清人。

7.任选一首李白的唐诗读后感

引用自李白原著《秋浦歌》一首。

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

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西。

公元753年李白游历到此,创作组诗《秋浦歌》,共十七首。上面的为第十五首。

小小的读后感: 李白,酒中仙,文豪,诗中圣者。这里仍然没有要补充的资料。

《秋浦歌》同昨天的《静夜思》一样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作品。 在曾经的传说中有人因为悲伤而一夜白发,诗里人不知道何时已满头白发,虽然没有一夜白发的沉痛,但是那三千丈的白头发,却比前者更夸张,愁意似乎也比前者更深更浓。

这也是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夸张,甚至夸张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谁见过三千丈的头发?就算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也没有。 但是就因为这样的修辞,诗人让人们明白了他心底的忧愁是那样深厚,可是又不会因为这样而使人觉得诗句全是在向人埋怨,这忧愁是诗人自己的,他不愿和读者分担,只是希望你了解罢了。

可是文字天生就有影响力,不论作者如何胡言乱语,对看得人总会有影响,就算最后你觉得这个人写得东西根本不值一提,对他的文章根本不屑一顾,这也是作者对你的影响(猜得,只能这样自圆其说了。)。

可能对忧愁这种情绪诗人也很发愁,所以有了“缘愁似个长”的说法。他心底在奇怪‘我的愁绪为什么那么深那么长呢’吧,连下一句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何处得秋霜”的进一步疑惑。

这是一个承递的疑问,也是进一步表达心底的忧愁。或许因为篇幅的局限,古代名诗人中许多都在写诗的时候用递进的逻辑,读得古诗到了一定程度您就会发现。

递进明显是一种精炼的写作方法。当然读者也许会说“缘愁似个长”根本不是一个疑问,可是我的古文知识里有关于“缘”字的一种说法,就是有 “缘”字的句子通常都会是疑问句,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结论。

(况且这样理解好像更文学些。)读者明白了李白大诗人心里的忧愁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一样深一样浓烈就好,为什么非计较这忧愁如何表露呢?所以这一段您可以认为我完全是在乱讲,是牵强俯会而已。

三千丈的白发没有,但是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哀乐,就算在家里也有锅碗瓢盆交响曲,这是人生的常识。所以小女希望人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别对着镜子发呆,也别像文学作品中的李白一样对着明镜问自己的白头发是从哪儿来的。

您应该这样,即使生活让我们落泪了,我们也要在脸上绽开美丽的微笑,即使生活使我们忧心忡忡了,我们也要给别人真诚的温暖。可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我这个人就是看到电视剧里感人的场面也会潸然泪下,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呢?嘿嘿。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

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

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

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赠汪伦》读后感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唐诗,当我看到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时,深深地被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打动了。

这首诗是这样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啊,这首诗充满了朋友之间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可是当我读到“忽闻岸上踏歌声”时,就有问题了,这个“踏歌声”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结合上一句猜想:“难道是李白听见了歌声?”经过我反复的朗读和思考,终于知道了,原来是汪伦一边用脚步打拍子,一边唱歌。

我终于完全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李白乘坐小船将要出发,忽然听见岸上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

8.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