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的词有几种解释“词”作为一个汉字,有多种解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但是“唐诗宋词的词”只有一种解释,具体如下: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然而,具体到“唐诗宋词”里的某一首词,又会有多种解释,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吗? 2.唐诗宋词有什么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唐抄本 《唐诗卷》(24张)。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的起源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 3.诗和词有什么不同唐诗和宋词有什么不同诗和词有什么不同 诗:有韵有辙即可;词:规定格式,规定字数,不可更改。诗词之别,既表现在音律方面,又表现在意境方面。其一、诗刚,词柔;其二,表达的手法有别,诗直,词曲;其三,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别,诗显,词隐;其四、来由和归属有别,诗如男,阳刚,词似女,怀柔。虽有豪放派词作,毕竟量小。简单而言,诗境阔、词言长,诗要庄重,词要妩媚;诗要隐显、词要隐婉。诗要庄重、其意象必须包容阔大、意境深远。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所以,词要妩媚、要婉约、要细腻。因为它是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编织。总归一句话,诗是诗,词是词。 唐诗和宋词有什么不同 一是朝代不同,分别是唐和宋;一是题材不同,分别是诗和词。对于第二点,大致说一下: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4.唐诗中的成语有哪些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 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 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 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 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 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 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指文武兼备的人才。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 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5.诗词有哪些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诗词——唐朝诗词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古诗有哪些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希望你满意!!!!!!!!!!!!!!!!! 7.唐诗宋词中有哪些妙语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流传千古。 近日,再次翻阅这些书籍时发现一个趣味的话题,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词绝句中蕴含着妙语之最,且意味无穷。 点击“蓝色链接”字体连接可查询诗句的出处。 最开心的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最寂寞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 白居易的《卖炭翁》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其十五】(唐)李白 最穷的女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观刈麦(唐)白居易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与苏小妹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同上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最恐惧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最多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唐】李白《七绝》 最有计谋的士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最有志气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 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最美的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最高的危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白《夜宿山寺》 最远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 最强烈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醉得最死的人——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襄阳歌》 爬得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李白《登太白峰》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离家最久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名句,是尖端放电的瑰宝奇葩。且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就是对于我们提升人格,激发想象和创造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觉得古代的人情感比现代人要丰富许多。 一次离别,一阵感慨。生活中的每一种心情,都可以造就一段流传千古的美词佳句。 总是在寂寞的时候读唐诗,总是在寂寞的时候品宋词,如果唐诗宋词有一个主题,我想那应该是:寂寞。 旷达如东坡,悲壮如岳飞,豪迈如稼轩,他们的词里,也都不乏悲凉的味道。 稼轩的“道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可谓是把这种寂寞悲凉之感写到极至,而他们的悲凉,无外乎念远,追忆,壮志难酬。才华难识,抱负难展——他们只能在深山旷野中踱步,自嘲的同时感叹生不逢时,寂寞的同时感叹流年易逝——人生若白驹过隙,而瞬间鬓已星星矣。 这种人生如梦的寂寞和苍凉,谁躲得过呢?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是人类共有的无常的悲慨,诗人们以自己敏锐,真纯的心灵去体会了那种共有的慨叹和寂寞。而将这种寂寞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是唐诗宋词。 我不能不赞扬它的美。千年飞逝,早已不见亡灵墓冢,而让我们百般品味爱不释手的,让我们情不自禁默念出口的,让我们带着满心萦绕的慨叹高声朗诵的,让我们在寂静的夜里默默品读,畅流出口犹如满室生香的,是那些美丽的词句,是千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