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代诗词中有关乡愁的诗句

一、古代关于乡愁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6)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悲歌》

7)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布燮《思乡作》

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9)仍恰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 《乡思》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杂诗》

12)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刘禹锡 《竹枝词》

1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除夜作》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15)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江汉》

二、古代诗人表达乡愁的诗句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邯郸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杂 诗》 ——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三、有关乡愁的古诗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2-6 18:03--------------------------------------------------------------------------------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

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

关山难越,锦书难寄。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

四、关于乡愁的古代诗句

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五、有关乡愁的古诗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2-6 18:03--------------------------------------------------------------------------------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

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

关山难越,锦书难寄。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空吟,对。

六、思乡诗句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有关思乡的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

八、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九、有什么关于乡愁的古代诗句不是整篇诗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03.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19.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21.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从此隔音尘。 ——韦庄2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2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24.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2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26.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27.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28.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29. 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30.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31.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32. 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34. 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3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36.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37.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3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3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4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4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43.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45. 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4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4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4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49.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5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51.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5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5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5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55.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56. 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57.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8.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59.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60.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61.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6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63. 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565555/blog/item/bddfb2952c72c818d31b70fc.html。

一、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1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1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3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38、壮年听雨客舟中。

—— 蒋捷《虞美人·听雨》3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4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武元衡《春兴》4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4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4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4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贾岛《题诗后》46、无情对面是山河。

——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4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 卢纶《长安春望》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5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5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杜甫《绝句二首》5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5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夏完淳《别云间》54、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5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燕歌行》56、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57、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杜甫《江汉》5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59、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60、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6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6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63、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刘邦《大风歌》6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65、独有宦游人,偏惊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