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的注释满江红,著名中国文学作品之一。作者为岳飞(南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另外,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2.宋代,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的注释满江红,著名中国文学作品之一。 作者为岳飞(南宋)。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 另外,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3.老子当年为什么要骂孔子应该不是老子而是庄子,而且也不能说骂说反对好一些…… 道家学说又说是玄学,不易为常人所理解。 帝与老子学说合称“黄老学说”又称“帝王之术”,与从礼法教育着手儒家学说立足点并不一致。从道家学说来看,孔子学说所提“人之初性本善”认为制定了“善”的标准,“恶”随之产生,有违“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然之道,虽有“善”的意愿却派生“恶”的后果…… 但是道家学说中“老虎不饿的时候婴孩不威胁它所以不攻击婴孩”,但是如果老虎在饿着的时候未必能因为婴孩不威胁它而不攻击婴孩。 所谓“食、色,性也”,人性从无知到知必然经过求知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对结果的追求转而成为对原因、因果间关系的追求,因此儒家学说从原理上可能不如道家学说,但“扬善抑恶”化为教育也是对人性与自然道理加以平衡,符合道家学说所叙述的道理…… 庄子与老子类似佛家的小乘与大乘,一个于个人修身一个于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 自修虽可行但不是人人自修都可行,因此教育的作用还是必要的……。 4.老子(李耳)当年出关去哪里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以信史著称的《史记》,在这段有关老子西走的文字中却疑点多多。 例如关于老子所过的关卡,《史记》就没有明确交代,而唐代司马 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则以“函谷关”与“散关”二说并存,但在后世“老子西去流沙化胡”的传说中又说是“玉门关”。再如关于这位向老子索书的守关者“关令尹喜”,一般读作关令姓尹名喜,其实,“关尹”乃指守关之吏,“令尹”则为楚官,老子所出之关无论何关都不在楚地,故“令”似为衍字,而“喜”字当为欢喜之意,因此所谓“关令尹喜”的意思当为关尹见老子至关而喜。 《汉书·艺文志》云:“《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 这里把“喜”误当作关尹之“名”。再如关于老子其人,太史公在本传中列出了三位疑似者: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 更让人不解的是,《老子》的作者在出关西走之时又何遑著书?蒋伯潜《诸子通考》对此就表示质疑:“无论其时尚无私人自著一书之风,竹简刀漆,岂匆遽旅行中所能成书乎?”此说确有道理,老子出关之时恐怕根本就没有技术条件去著书立说。 当然,严谨的《史记》不可能故弄玄虚。 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太史公从《老子》“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等内容判断,由于该书的思想主旨是反对文明的异化,其作者的厌世、弃世的隐君子倾向非常明显,那么作为真的隐者,其生平事迹也自然隐而不彰。既如此,太史公也就只好道听途说敷衍成篇。 而关于老子西走的故事,后世传说中说得更是神乎其神。南朝宋人裴駰《史记》“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 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 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则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其实,无论是徒步独行还是有关尹相伴,抑或骑乘青牛而去,老子西游谅也“西”不到哪里去。但历史上却有一位叫莱谟萨的西方人编过一个老子游历西方的离奇故事,说老子曾远足雅典,并以此说明老子与柏拉图思想相通的原因。 这可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但当真不得。 虽然当年老子其人出关西走而莫知所终,但《老子》其书却在后世远播西方。 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 当然,西方人迷恋《老子》,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则说《老子》第十四章中就出现有“耶和华”三个汉字;德国人萨冯·施特劳的《老子》注释本则按照严密的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体系重构五千言的结构图式;另有德国学者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来解读《老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老子》的“当其无,有有之用”抽绎出建筑学上的空间与砖瓦匠同等重要的原则;美国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也指出西方近代物理学与《老子》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着相似性。 此外,还有《老子》中的“雌”、“母”的隐喻,也引起了西方女权运动者的兴趣,练气功或柔道的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从《老子》寻找经营理念的商人以及要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甚至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用他那“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来诠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同调;而前苏联的杨兴顺则认为《老子》的“无”不是“无物”而是“无有”,即穷人、无产者,他把《老子》说成是革命宣言。 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在西方确是甚有影响。 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子热与形形色色的老子观,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与1993年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楚墓竹简《老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研究《老子》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则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归结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 而这里更不应忽略的,是《老子》本身:其一,《老子》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它虽然只有区区。 5.20首宋词字数少一点晏几道的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馀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虞美人》一弦弹尽仙韶乐,曾破千金学。 玉楼银烛夜深深, 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 从来不奈离声怨,几度朱弦断。 未知谁解赏新音, 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苏轼的 《西江月 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欧阳修的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么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柳永的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6.辛弃疾最长的宋词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其他的有: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粉蝶儿》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5、《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6、《鹊桥仙》 朱颜晕酒,方瞳点漆, 闲傍松边倚杖。 不须更展画图看, 自是个、寿星模样。 今朝盛事,一杯深劝, 更把新诗齐唱。 人间八十最风流, 长帖在、儿儿额上。 7、《如梦令》 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 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 深许。深许。闻道凤凰来住。 8、《如梦令》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 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 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9、《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10、《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11、《踏莎行》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 最无聊处秋光到。 西风林外有啼鸦, 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 尘埃也走咸阳道。 12、《踏莎行》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13、《踏莎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14、《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15、《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7.求、10首宋词《雨霖铃》(其一)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梦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其二)凡破书 芳草连天,萋萋如绵。冷雾方霁,送长亭更短亭。正行妆,凤衣韫香。山水对望惆怅,故人归远乡。如今是,恁笑儿痴,思怨愁曲何人起。 凭伊处可曾云雨,非遇洛水莫过巫山。明月夜好风轻,扬柳拂帘入梦衾。却说此间,更杯换盏孤影独怜。纵然有千般万种,道与谁思量?作者:李纲 蛾眉修绿。 正君王恩宠,曼舞丝竹。 华清赐浴瑶甽,五家会处,花盈山谷。 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 听突骑、鼙鼓声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舆还幸匆匆速。 奈六军不发人争目。 明眸皓齿难恋,肠断处、绣囊犹馥。 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 谩留与、千古伤神,尽入生绡幅。 作者:王安石 孜孜砽砽。 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 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 本源自性天真佛。 祗些些、妄想中埋没。 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 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 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作者:黄裳 天南游客。 甚而今、却送君南国。 薰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 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 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 飞帆过、浙西封域。 到秋深、且舣菏花泽。 就船买得鲈鳜。 新谷破、雪堆香粒。 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 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拼今日。 作者:王庭珪(宋) 琼楼玉宇。 满人寰似、海边洲渚。 蓬莱又还水浅,鲸涛静见,银宫如许。 紫极鸣筲声断,望霓舟何处。 待夜深、重倚层霄,认得瑶池广寒路。 郢中旧曲谁能度∞歌声、响入青云去。 西湖近时绝唱,总不道、月梅盐絮。 暗想当年宾从,毫端有惊人句。 谩说枚叟邹生,共作梁园赋。 作者:王吉昌(元) 万绿心歇。 放神情和畅,痼疾蛰窟。 清虚道业修崇,蠕神息、运无仓卒。 七曜迎真虚室洁,冷辉冰骨。 镇九天、十二楼前,五气腾空帐金阙。 高提慧剑仙童谒。 迸寒光、尖锋挑日月。 收藏炳耀精华,聚壶鼎、激玄霜发。 有物生成,无上妙、总归化恍惚。 廓性海、浸润无为,绰约三空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