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是什么古诗词指诗和词的集. 古诗只指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2.带“石”的古诗词有哪些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2.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 碣石篇》 汉·曹操 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唐·王维 5.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唐·王维 6.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石壕吏》 唐·杜甫 7.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唐·白居易 8.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唐·杜牧 10.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唐·李白 11.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 唐·李白 12.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离骚》 先秦·屈原 13.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 唐·李白 14.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唐·杜甫 15.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佚名 16.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佚名 17.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佚名 18.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佚名 19.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金·元好问 20.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5%B8%A6%E2%80%9C%E7%9F%B3%E2%80%9D%E7%9A%84%E5%8F%A4%E8%AF%97%E8%AF%8D&query=%E5%B8%A6%E2%80%9C%E7%9F%B3%E2%80%9D%E7%9A%84%E5%8F%A4%E8%AF%97%E8%AF%8D&srcid=28239&from=kg0 3.带石的古诗词嘲顽石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山石 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4.赞颂";石";的诗句关于石的诗句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 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5.含有石字的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山居秋暝》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