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吟唱之长调

1.长调的宋词

水调歌头·精忠报国(长调宋词)

水调歌头·精忠报国

纷纷雪飞舞

惶惶心寂寞

徽钦蒙尘求和

井下唱囚歌

夜梦三千黛娥

乐伴秋水婀娜

丹陛清风拂

问人生几何

但见花凋落

迁建康,~歌,贪美色

今朝酩酊

哪管半壁山河

毋忘收还故国

纵而有千般策

良将人头落

留千古遗恨

为后人评说

2.宋词小令流莺转,元曲长调南雁飞

宋词小令流莺转:宋代经济繁荣,士大夫阶层生活安逸,因而宋词(尤其是婉约词)多表达缠绵悱恻、哀婉清丽的儿女之情,抒情主人公多为思家的游子、怀人的思妇或是怀春的闺中少女,具体内容则多为“流莺啭”、“瑞脑消金兽”这样的生活情态或园林景致。

元曲长调南雁飞:元代战乱频仍,世人饱尝离乱之苦,因而元曲不再关注个人的闲适生活或离愁别恨,而是关注国家运途、百姓疾苦,多反映社会黑暗现实,以及离家去国、感怀伤时的黍离之悲。抒情主人公多为水深火热中的普通百姓,或是背井离乡、壮志难酬的爱国者形象,具体内容也就是“南燕飞”、“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的苍茫旷远的景致和“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慨叹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小令”“长调”并非实指,而更多的是形容不同的情感倾向、表现不同的内容风貌。

希望能帮到你。

纯手打,望采纳。

3.填宋词长调应注意什么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

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

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

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

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

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

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

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

4.求带有思念的长调宋词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玉楼春(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彩云归(柳永) 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堪伤。

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水龙吟(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浪淘沙(纳兰性德)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河传(纳兰性德)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莺啼序(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诉衷情(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踏莎行(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销,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 天涯地角寻思遍。摸鱼儿(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求一篇宋词长调,紧急,采用再送分

如天北地南,四方游进几许年。母为情所寒!儿盼,忠孝苦难全,苍穹皆是儿顶戴,厚土尽是为亲全。春有百花,沧手为子衣衫谴。秋有月,一日无敬佳节念。夏有凉风,热炎毒日慈母厌。冬有雪,不舍炭火儿心酸。

母生小儿数十哉,小儿环抱母些年,一日在,一日萧萧母欢颜。情可消天腐地,三丈寒!一期生,一期肃肃母体健。愿能灭日破云,八尺烟。儿似雏雀年,母惑乌丝三千。儿似翱鹰时,白发染鬓何堪。

若有敌难君母者,思思为护不惧险!若有公为母浊酒,楚楚赢乐儿愁展。此生能为母之子,不负,无憾。来生倘若能再遇,恩漫,情癫。

-----------------------------------------------------------------

分不分的是其次,好好尽孝吧,请放心绝对是原创,如果你以后还需要为你母亲吟诗作词,我可以教你一些基本的格式 词牌,这首 《儿孝母恩》 其实名字也是一开始就想的,如果你觉得不妥可以更改。我的QQ391902644

6.诗词中的小令、中调和长调是什么意思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此分法始见于明代嘉靖 年间顾从敬刻印的《类编草堂诗余》。这本书按调编排,将词重新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三类,即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 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清初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肯定了这种分类 法,于是,这种分法在清代甚为流行,直到今天依旧沿用这种分法。 小令词如《虡美人》,中调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包括“引”和 “近”,指的是长短适中的词调。

如(临江仙〉、(一剪梅〉等。长调是 指词调中的长曲,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最长的 长调在二百字以上,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长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