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国清寺诗句

1.描写冬天国清寺的句子

记得有冬至早晨,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我和朋友们到小河边滑冰.我无意中脚陷入了石灰坑.我终于抬起了脚,有可能已经装满石灰的靴子.“不能穿,”我果断地启动了,准备洗我的母亲给了我,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靴子塞进裂缝,以及其他温暖的天气有点洗.第二天,天气有点暖和,我去洗

靴子.但是门靴下影都没有.我急着要差点哭了,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看看其他地方.只要找到后门,就听到了熟悉的“唰唰唰”的声音.如果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的声音?我去的声音,在院子里,我找到了我的母亲,她是我洗靴.她的手冻得通红,破获了几条缝.虽然天气寒冷,但来自母亲的脸颊仍然达汗漉的数珠,我去了她,抢走了鞋刷子刷一边说:.“妈妈,我会洗”妈妈照顾说:“甄真,我会洗.”怎么我不同意,不过,她已经把杀的靴子和刷子.最后,我母亲洗.当她说完,他们精心烤制的靴子当我再次穿上靴子,他的眼睛已经模糊了泪水.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也能赞美你 - 妈妈.

2.描写天台的诗句有哪些

1.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方孝孺《蚊对》

解释: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李白《天台晓望》

解释: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解释: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4.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解释: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

5.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解释:那里逸兴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台山逛逛,不到天台山就没有到浙江。

6.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贾岛《送无可上人》

解释: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7.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孟浩然《舟中晓望》

解释: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8.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解释:天台山着连四明山,日落以后就入国清寺休息。

9.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方孝孺《蚊对》

解释: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

10.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解释: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3.有关国清寺的作文400字左石

四周的墙上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它们陪衬着众多佛像,仿佛有一种奇异的力量让入殿的人不由的肃穆起来,两棵几十米高的大树不禁让我们大吃一惊,走近了看说明才知道那两棵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足有36米高。

鱼儿有的摇头摆尾,有的吐着泡泡。 一路上,我们十分兴奋,我们一家人决定去天台游玩国清寺:www,匾额上写着“大雄宝殿”四个大字。

穿越大雄宝殿,就到了“鱼乐国”,传说如果能够有机会一睹“隋梅”开放的奇观,那就能永远太平,永远安康,所谓“鱼乐国”当然有数不清的鱼啦,只见成百上千的金鱼在池塘里来回穿梭,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百事可乐。转过弥勒殿便是大殿了。

入了殿内,我们更是惊叹不已://www,这才把刚刚在大雄宝殿的那种严肃放下,我们一家人决定去天台游玩国清寺,形态各异,有的凶神恶煞、7米高。一路上,树身要5个人才能抱住,是镇寺之宝。

我们由西向东入寺,我们抬头望。站在大殿前国清寺游记 又是星期天,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4.天台国清寺作文······ 写景的

今天,我们和聪聪一家人到天台国清寺旅游。

国清寺位于天台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韩国人、日本人台宗的祖庭。它一座座建筑和佛像焕发出闪闪金辉。

始建于隋天皇一人年(598年),初名天寺,后易名国清寺,取“寺若成”,国既“清”之意。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主要景点有一行墓、梅亭、祖师碑亭、玉佛阁等。我们买了香和蜡烛走进弥勒殿拜佛,我看到了弥勒佛非常雄伟而美观。

然后到了雨花殿,雨花殿里面的四大金刚智勇双合,把小妖一个个打死在地,观音殿里面的千手观音,有一千只手,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砍刹邪气,为民除害。 国清寺里面还有地藏殿、三圣殿、大雄宝殿等雕塑精致的佛像。

每个殿都有不同佛像和不同的佛教文化。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也是名扬中外的佛教旅游胜地。

天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东海之滨天台县境内,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著称海内外,是中国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也是活佛济公的故里,诗僧寒山子的隐栖地。国清寺、石梁景区为浙江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因为天台宾馆离国清寺比较近,所以,我们当天下午就先去了国清寺。 我们来到了隋塔。

隋塔?它是因为隋朝是建的而叫它为隋塔吗?不错,它正是因为是在隋朝时建的而得名。我们来到塔前,哇!塔好高哦!简直是塔天相接,我仔细一看,塔是用砖头砌成的,砖头之间用水泥凝固,围绕塔的四周,我们竟然找不到入口,难怪来这里玩的人那么少,游览的高塔后,我们便去参观国清寺. 一来到国清寺,我就发现了 国清寺的山门,也很有特色,建筑雄伟,妙域庄严,形成了四条建筑轴线。

经过导游的导说,我了解了国清寺现有6000多间房舍、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达7.3万平方米。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十分精美,是祖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寺周围有诸多的名胜古迹,寺前有“双涧回澜”,是天台八大景之一。涧边上的“一行到此水西流”,有一段佳话。

山门外寒拾亭、丰干桥,山上有千年隋塔。 国清寺主要有五楼、六殿和七堂,除此之外,还有玉佛阁、梅亭、清心亭和文物室等。

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参观,所以就参观了一些地方。 顺路走去,我们首先看见了大雄宝殿,那金光灿灿的如来佛祖坐在殿正中,看他那慈祥的笑容,引来了恩多前来朝拜的群众,背面我们看到了手拿仙水的观世音菩萨,我给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拜了又拜,随后,随后我们又来到万神殿,据说这里有一百零八位神仙,我无意中听见一个阿姨说,哪只脚先踏进去就朝哪个方向数,有几岁就数几下,数到的最后一位就是你的化身,而且他会保佑你的,我按照她说的去数,最后我数到的是哪一位神仙,我也记不清楚了,我指着我走到的那位神仙,告诉了爸爸妈妈结果,他们一致肯定我的这位神仙厉害,我听了好高兴哦!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很多佛堂,佛堂里都有僧人,他们有的在打扫庭院,有的在交谈,还有的在帮游客拍照。

国清寺不愧为浙江是大旅游胜地之一呀,一看游客就晓得来这参观的人非常多。

5.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监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监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

6.描写“菩提树”的诗句有哪些

1、身是菩提树。 唐 神秀 《偈一》

2、饭猿台上菩提树。 唐 皮日休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3、身是菩提树。 清 曾燠 《罗汉松》

4、菩提树杪碧阑干。 宋 戴应魁 《凌源阁》

5、菩提树下清凉。 宋 李石 《扇子诗》

6、僧腊菩提树。 宋 盛松坡 《乌石山僧舍》

7、狸奴倒上菩提树。 宋 释如珙 《偈颂二十首》

8、驴年斫倒菩提树。 宋 释绍昙 《偈颂十九首》

9、善护菩提树有年。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10、誓坐菩提树。 宋 释智圆 《湖居感伤》

11、佛国菩提树。 宋 舒邦佐 《隐几》

12、我惊唤作菩提树。 宋 唐仲友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13、一尘不惹菩提树。 宋 杨公远 《次文长老》

14、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作者:方信孺 (宋)《菩提树》

一、"菩提"简介: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二、菩提山

菩提山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境内,处于长寿城市发展区的中心区域,陆路距重庆主城区63公里。菩提山由西山之望军山蜿蜒至八颗镇分水岭,过麻柳冲岩向东南行4公里,有一山突起,海拔598米在渡舟镇境内,距县城5公里。此山巍峨壮丽。山顶中凹,似一盂仰置。山上筑寨,寨中有庙。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

三、菩提山特色:

菩提山名字的由来据《长寿县志》记载:因菩提达摩至此,故名。

明代正德丁卯(1507年)春二月,县进士戴锦认为"东则日出而光临曰晶(县东有晶山)西则日入而光射之曰晶。晶、晶二字实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无其意义,应更名为晶山。"从此,菩提山又名晶山。戴锦游罢赋诗一首,诗云:

天畔浮光结一山,山巅佳气动江关。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青老未斑。

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

高名自应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

菩提山是长寿老八景之一,历史上由 明僧大智铸铁柱1根,长16米有余,高插峰顶,燃灯于上,夜间灯光四射,远近可见。"菩提山上灯一盏"的诗句,迄今县人老少皆知。其灯柱虽已早废,但灯杆堡的地名犹存。聚集人气的佛门寺院,曾经佛光普照,别有洞天。此外,还有建于宋代时期的定慧寺,远古以来以"古寺炉烟歇,明河下五更。初回尘世梦,忽报晓钟鸣。夜送寒山月,朝惊远水清。欲知深省意,试听此间声"的美景传递着佛门弟子的心声,只可惜现在已看不到它的神韵。现存的东林寺是明代仿宋建筑,其结构遵循佛教传统,寺内佛像雕塑庄重,各类装饰细致入微,济公和尚的传说在此有烙印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及文物价值,天台寺和龙泉寺也都有类似的地位。

7.关于“寒山寺”的古诗有哪些

1、《枫桥夜泊》--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怀吴中冯秀才--唐代 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译文:长洲苑外,草木萧萧。

回首旅途,山水辽远,岁月遥遥。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令人难以忘却。

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3、枫桥夜泊--元代 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译文:画船晚上停泊,宿在寒山寺,不相信江枫会有客人因为住宿而发愁,十六岁的孩子都不怕风吹,而享受满天的明月,明天将去凉州。

扩展资料: 吸引历代诗人到寒山寺的原因: 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

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

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

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

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山寺。

8.游国清寺作文

今天,天气晴朗,我来到世界着名的佛教之一“国清寺”游玩,那里风景优美、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到了山门口,远远地就能看见山门上写着三个字“天台山”三个字,进了山门沿着小路,我看见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蜜蜂在里面上窜下跳,像一个舞蹈家在飞舞。 而另一边是一座树木郁郁葱葱的山林,山上开满了许许多多的映山红,山上绿树成荫,这些映山红显的格外鲜艳。

不知不觉,我来到国清寺门口,这里有七座像葫芦一样的小塔,原来叫七星塔。在七星塔边上有一座壮的,高十二层的隋塔,这座塔没有塔顶。

来到国清寺石桥上,抬头就可以看见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松鼠,在松树上活蹦乱跳,时而出来找松果,时而又跳回去。而下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响西流去。

进了国清寺,我观赏了里面的一草一木,我还见到了里面雄伟的建筑。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写佛教的古诗词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