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长江的俗语或诗句

1.关于长江的诗句和俗语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长江的资料、俗语、谚语、诗句

长江的资料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的俗语、谚语没有,长江的诗句如下 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2、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苹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3、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4、山中 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5、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3.长江的俗语或诗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东坡的“浪淘沙”:大江东去,浪淘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关于长江的谚语

一,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客观规律,谁也改变不了,就如同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因为事物是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二,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都是妈妈心里的牵挂,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是妈妈对儿女的思念,却越来越深。

三,长江不择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大大小小的江河溪流不断汇入长江形成了长江的一份子;而泰山则由各种各样的土石和花草树木组成。不论是汇成长江的各个溪流还是组成泰山的花木土石,他们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长江不择细流,泰山不择土石”说的就是不要忽视小的单位或个体所发挥的作用。

四,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想要吃辣椒就得栽种辣椒苗,想要吃鲤鱼就要去长江里捞,比喻人不但要有想法更应该去付诸实践,要将想要变为实际行动。

五,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儿女在外,每个当母亲的都日思夜想地挂念着,思念之情犹如长江水一样深长;做儿女的对母亲的思念却犹如一根扁担的长度。两句形成一种反差,教育我们为人子女,要懂得孝敬。

5.关于长江的俗语、谚语、成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后浪推前浪

古代带江字的大多指长江

诗中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还有一首专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6.和长江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后浪推前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长江天堑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大江南北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翻江倒海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江海不逆小流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江汉朝宗 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江河行地 象江河在陆地上奔流一样。比喻确切不可改变。

河汉江淮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江翻海倒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沸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搅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扰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饮马长江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