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印章的诗词《临江仙 寿尹留守》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戏赠米元章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约客木犀下有赋》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时疑白傅,清风度处越黄金。人才生世元如此,不为无人不肯芳。 2.关于印章的诗词《临江仙 寿尹留守》 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 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 《戏赠米元章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 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约客木犀下有赋》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 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时疑白傅,清风度处越黄金。 人才生世元如此,不为无人不肯芳。 3.赞美印章的诗句有哪些临江仙 寿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戏赠米元章二首(黄庭坚) 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黄庭坚)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陆游) 已强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觞。功名已判初心负,豪侠都无故态狂。 静觉此身犹外物,嬾思与世永相忘。清泉白石生来事,曲几明窗味最长。 刘太尉挽歌辞(陆游)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鹧鸪天(张孝祥) 浴殿西头白玉堂。湘江东畔碧玉幢。 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国山川解印章。随步武,谢恩光。 送公归趣舍人装。它年若肯传衣钵,今日应须传寿觞。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释义):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赏析):XXXXXXXXXXXXXXX(典故):XXXXXXXXXXXXXXX。 4.关于篆刻的诗词1、篆刻未期益魏晋左思 《娇女诗》 2、篆刻鼎彝将遍宋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 3、雕虫篆刻道之华唐吕岩 《七言》 4、儿童篆刻劳宋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5、篆刻鄙曹沈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 6、篆刻诗书画近代陈三立 《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 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韩伯修 《洪山》 9、更惭篆刻得初名宋强至 《刚叔以雅言题拙稿辄依韵和酬》 10、姓名留篆刻宋强至 《唐贤岳庙题名》 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强至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 12、拈笔古心生篆刻宋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 13、肯事雕虫篆刻新宋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 14、阁序尚留唐篆刻宋释善珍 《送颜倅之江西》 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释文珦 《游越》 16、篆刻当碑打宋苏轼 《端砚诗》 17、撰纪徽嘉篆刻丰宋苏籀 《楼枢密挽词二首》 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萧参议游岳麓八绝》 19、龟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20、秘篆刻青苍宋文同 《誓鬼碑》 21、摩挲篆刻还嗟咨宋吴则礼 《田不伐玉磬歌》 22、篆刻大精奇宋许月卿六 《赠朱野拙》 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赠刘仲圭占牌》 24、枣木已非真篆刻宋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25、一代词华归篆刻元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 26、石壁篆刻犹堪摹明高启 《姑苏杂咏 洞庭山》 5.关于篆刻的诗词有哪些1、清 丁敬《论印绝句》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2、宋 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 穰苴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夹气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 3、宋 强至《唐贤岳庙题名》 华岳金天庙,唐贤石阙题。 姓名留篆刻,冠剑落耕犁。 字体诸家杂,函封数驿齎。 几行犹壮观,丞相讨淮西。 4、宋 傅察《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并,如今高誉满山东。 5、明 高启《姑苏杂咏 洞庭山》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6.描写篆刻的 词句我与新中国同龄,这是一件非常巧合而值得自豪的事情。 在60岁这个人生的年龄节点上,应该有许多生活感慨。回顾我这60年,大概做了两件事情,就是“写”与“刻”。 这是我的两大生活乐趣,也是我这大半辈子的主要工作经历和精神寄托。为此,我总结了8个字:躬耕写真,印海寻梦。 这是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的岁月心得。我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躬耕写真,我向往的是“诗情”。印海寻梦,我追求的是“画意”。 “诗情画意”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我觉得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有这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过得平安快乐,这其实就已经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了。为了加深这种印象,我请安阳市书法家王崇先生,把“躬耕写真,印海寻梦”这8个字,写成书法条幅,挂于房中。 安阳县靳建明先生也为我写了同样内容的书法条幅。两件作品,一件稳健端庄,一件潇洒流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彰显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生活如果能与艺术相结合,俗中见雅,雅中求趣,雅俗互补,那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先说躬耕写真。 这里重在一个“写”字,只有勤奋地“写”,才能逐步“悟”出点文采。由于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所以我对文字写作从未懈怠。 除了撰写不可缺少的应用公文之外,还忙里偷闲,躬耕不辍,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那颗真诚的心,记录下我的真情实感,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峥嵘岁月。 谈到写作,不妨从我的60岁生日讲起。 2009年5月14日,是我的生日。此前,我笔耕数月,写了一篇类似回忆录的文章,作为自己生日的礼物,我初步定名为《激情人生之歌》。 这篇文稿,洋洋万字,除了“引子”和“尾声”之外,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即:人生之初,求学时期,军旅生涯,食品岁月,商业步履,结缘林业,篆刻情趣,家庭往事,生活感言。 我觉得这是对我60岁生日的最好祝福和纪念。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写过新闻报道,写过人物通讯,写过生活散记,写过篆刻论文,还写过一些说不出体裁的小品文。 这些文章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学作品”,但对我来说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凝聚着我的心血,蕴含着我的情感,记录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激情人生的历史见证。 1996年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我被《安阳日报》社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除通报表彰外,还奖给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纪念,我如今仍在使用,使我终身受益,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我写过的人物通讯也有一些,其实就是宣传我所熟悉的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物的事迹。 1987年6月24日和1999年4月6日,《安阳日报》分别发表了《熔秦铸汉神韵来》和《德艺双馨有其人》两篇小通讯,写的都是我的书法篆刻老师徐学平先生。徐老师2005年12月31日病逝后,我又写了纪念他的文章《永远的思念》,分别发表在2006年1月6日《今日安报 豫北新闻》和1月12日《中国书画报》第三版上。 当年3月1日,河南《书法导报》又以同样的标题对徐学平老师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在徐学平老师逝世三周年时,我又写了一篇《书精印妙启后人》的纪念文章,发表在2009年1月18日《夕阳红》报上。 徐学平老师,生前是我学习书法篆刻的领路人,我们的师友关系持续有20多年,我怎么能不铭记在心呢! 在安阳县林业局工作时,我与董洁合作,写了一篇《十年磨一剑 荒山变果园》的人物通讯,写的是安阳市劳动模范卜小生绿化荒山的事迹,分别发表在2004年11月3日《中国特产报》和2005年第四期《国土绿化》杂志上。2009年第一期《邺神》杂志,发表了《健笔翰墨写春秋》的人物通讯,写的是滑县公安局“警营书法家”张发世的先进事迹。 我还写过安阳书画界郝宪章、康献军、张国令、靳建明、刘秀红等人物的事迹介绍,并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关于我写的生活散记,内容更加广泛,有家庭亲情方面的,有旅游纪事方面的,还有各种征文方面的。 这些文稿的写作和发表,对丰富家庭生活,调节人际关系,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是我写作比较旺盛的时期,大概发表了此类文章50多篇。 1995年5月4日,《安阳日报》,发表了《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995年11月17日,《河南经济信息报》,发表了《让生活充满情趣》。 1996年2月9日,《安阳日报》发表了《清晨 跳动的风景》。1996年5月1日,《检察日报》在第三版头条,发表了《爱情之树常青》。 当年的“九九”重阳节,《大河报》的前身《大河文化报》,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写的《晨舞伴我度重阳》获得优秀奖。不仅文章见报,而且收到了获奖荣誉证书。 2000年8月31日,《经济日报》发表了《我藏我报》。同年12月9日,《中国商报》发表了《我藏我印》。 这两篇文稿从不同角度记述了我收藏自己“样报样刊”的喜悦之情。 新的世纪,伴随新的希望。 新的生活,孕育新的生命。迎着新世纪的灿烂阳光,2001年10月8日和10月26日,我儿子的儿子杨哲文和我女儿的女儿薛梦,先后喜降人间。 他们的出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甜蜜和温馨。我从此当了爷爷和姥爷,自然也感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