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爱国忧民的诗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1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6.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7.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8.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9.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1.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22.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23.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5.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6.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关于爱国忧民的名人名言和古诗句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3.关于爱国忧,民的诗句爱国忧民诗句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4.写雨的爱国的诗句我知道这几首 江南春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 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 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朝 雨 杜甫 凉气晓萧萧, 江云乱眼飘。 风鸳藏近渚, 雨燕集深条。 黄绮终辞汉, 巢由不见尧。 草堂樽酒在, 幸得过清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5.忧国忧民情怀的,关于“雨”的诗句《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碧落堂》 文天祥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虎伐港和蕃古歌汰攻咯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用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话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出处: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7.求古代诗词名句(爱国忧民)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 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 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 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 楚。 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 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够不够???。 8.用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话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出处: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