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文峰塔的诗句

1.使用总分的写作手法来描写文峰塔的作文

答:家乡的文峰塔坐落在县城东面的山坡上。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到文峰塔游玩。我们沿着山路爬到山顶,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座八层锥形的宝塔,它由六个角组成,每个角上都挂着一个风铃,风一吹,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像在诉说着它风华秋月的岁月。

听到风铃声,我的心好像顿时舒畅起来。宝塔没上一层都比下一层小一点,塔身主要由石砖、木头、混泥土构建而成。

走进塔的底层,中央有一尊佛像。顺着楼梯来到塔顶,放眼一看,怎个县城尽收眼里,真是站的高,看的远啊!我们在那玩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了才依依不舍的下山。

来到山脚回头一瞧,文峰塔高高的耸立在山顶,在落日的余晖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就像一个勇士在保护我们全市人民。

2.【家乡的文峰塔作文】

家乡的文峰塔坐落在县城东面的山坡上。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到文峰塔游玩。我们沿着山路爬到山顶,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座八层锥形的宝塔,它由六个角组成,每个角上都挂着一个风铃,风一吹,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像在诉说着它风华秋月的岁月。

听到风铃声,我的心好像顿时舒畅起来。宝塔没上一层都比下一层小一点,塔身主要由石砖、木头、混泥土构建而成。

走进塔的底层,中央有一尊佛像。顺着楼梯来到塔顶,放眼一看,怎个县城尽收眼里,真是站的高,看的远啊!我们在那玩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了才依依不舍的下山。

来到山脚回头一瞧,文峰塔高高的耸立在山顶,在落日的余晖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就像一个勇士在保护我们全市人民。

3.文峰塔来历

文峰塔在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始建。宋、元、明、清均经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整。2001年,恢复部分建筑。

扩展资料: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

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峰塔

4.描写松门文峰塔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合川,那里有许多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比如说钓鱼城、涞滩二佛寺等,但我最喜欢的是文峰塔公园。

它位于合川涪江、渠江、嘉陵江三江交汇处,是一座合川人民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园林公园。来到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仿唐宋时代的亭台楼阁,古朴、典雅。

要问我最喜欢的,那就是“凌霄阁”,共三层,古色古香,我忍不住要赞美它。文峰塔公园还有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最漂亮的还是翠绿的柳树。

它的枝条是向下垂的,好似姑娘刚洗过的头发,微风一吹,枝条在风中舞动,漂亮极了!最后再说说文峰塔吧!走到公园尽头,会看见一座塔,那就是文峰塔。修建于清代,白墙青檐,共3层,是一座八角形密檐式结构的古塔。

这座古塔远远望去,像破土而出的春笋,冲入云天的火箭。登上塔顶,三江水色尽收眼底,文峰塔公园因此而得名。

这就是文峰塔公园,我爱文峰塔公园,但我更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5.文峰塔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在安阳,这里有座奇特的塔叫“文峰塔”。

文峰塔屹立在安阳市中区繁华的商业街文峰大道上,像一位和蔼可亲、历经沧桑的老人端坐在闹市中,安静地、慈祥地注视着从它脚下驶过的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匆忙赶路的人们。文峰塔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金棕色的,一共有五层八面,它的塔顶被称为“塔刹”,每个塔角都挂着小铃铛。

文峰塔的奇特在于,塔身是上宽下窄,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呈伞状。它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雪,经过多次的改朝换代,经过枪林弹雨,经过自然灾害,还是坚固地矗立在城市中央。

春天,当柳树姐姐抽出嫩绿的枝条时,文峰塔上活泼的小铃铛随着柳树姐姐轻柔的舞蹈,也轻歌漫舞起来;夏天,当荷花妹妹绽开了粉红色的笑脸时,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文峰塔,小铃铛为风阿姨唱起了动听的歌;秋天,当秋雨为文峰塔洗去尘土时,文峰塔像文静的小姑娘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冬天,当雪花飘落在文峰塔的肩膀上时,文峰塔穿上了雪白的衣裳,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清晨的文峰塔在薄雾轻烟的笼罩下,像一位优雅的仙子披着轻柔的薄纱,在朝霞的映照下,为人间散下爱心。我最喜欢晚上的文峰塔,它发出淡黄色温馨的灯光,就象童话里的梦幻仙境,为晚归的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景色。文峰塔是我们安阳的象征,它巍峨壮丽,一年四季景色宜人,人们都喜欢它。

6.文峰塔来历

文峰塔在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始建。

宋、元、明、清均经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整。

2001年,恢复部分建筑。 扩展资料: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

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 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

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

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

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峰塔。

7.介绍都匀文峰塔作文

匀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

当时认为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作为水口关键,并以南应文明之象。 文峰塔的木塔年久倾毁,仅存塔基。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都匀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于任上致书于家,捐银一千两作建塔资金。都匀知府陈西桥、知县钟海门又集士绅募银二千两,于原塔基上修建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为七级密檐式,下有正方形青石塔台,塔底直径9.5米,塔高33米,是贵州唯一载入《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

1999年,黔南州、都匀市在塔周征地85亩,以塔为主题修建文峰园。 都匀历史最悠久的标志性文物是什么?是文峰塔!都匀最有韵味的公园是哪?是文峰园! 文峰塔公园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以文峰塔为主景,分为若干景区,各景区即独立成景,总体又和谐交融。

文峰园有西面和北面两个入口,为开放式公园。西面距火车站300米。

北面有文峰桥和市区相连。西面入口处有一巨石,重约50吨,运自都匀西部常年云雾缭绕的螺丝壳山,名为“云石”,石壁上“文峰园”三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所题,字体遒劲饱和。

园中建有古朴雅致的长寿亭、民族特色浓郁的祥和门、仿古罗马风格的立柱露天歌舞广场,卡通式鸽苑,饶塔四周以砖石铺成平坦广场,园内碧草如茵,鲜花吐艳,树木造型优雅,绿化率达80%以上。 深夜的文锋园,凉风徐徐。

陶延皋曾作有《南楼夜月》,诗云:“天风吹我上南楼,皓月当空景最幽。百尺豪情怀韵士,三分夜月小扬州。”

南楼即百子桥楼。月漠于东,挂于塔角,陶延皋定是面朝文峰塔作出此诗。

他也许不知道,如今的文锋园于都匀迄止是“三分扬州”。 上百亩的绿地倔强地依偎着文峰塔,被剑江河水拥抱,仅一桥相连像皇家大院的士兵站在大门外,隔离道路的喧嚣,人世的烦尘——俨然一副都匀的缩影。

那座泛黄石塔和清馨的绿地就像是园中散步的老夫妻,用安静和不言来阐释忠诚的含义。巍巍文峰塔有些沧桑,有些憔悴,窍过记忆的石斑,它顽强地挺立,七级凌宵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倒下过,又再次站起来。

最后,文峰塔守护着绿地,绿地奉献给文峰塔,相老终生。你说不是忠诚是什么? 道光十九年,时任甘肃按察使的陶延杰收到一封来自都匀的家书后感慨万千,信中说,家乡的五层木塔文笔塔倒塌了。

十六世纪的一百年里,先后有两个重要的读书人来到都匀。“柳州八贤”的张翀来了,他深居龙山,讲学于东山脚下的鹤楼书院,每日在江山之间跋涉,大笔一挥在壁上留下了哲理深刻的十六个大字“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古,饮此泉水”;张翀走后,东林党领袖邹元标来了,在拜会了张翀故居龙山道院后,决心考究群籍,聚徒讲学,在离鹤楼书院不远的之地开创了南皋书院,讲学六年。

他们二人奠定了都匀的文教基础。文峰塔的前身文笔塔修建于万历年间不是偶然,更不是头脑发热,他是匀城之子见到名流以后的呐喊:我们也需要文化!文笔塔镇卫南天,直指文曲星,寓意文星下界便是这种心理的最好印证。

文笔塔修建之前都匀无一人中进士,之后则层出不穷。是巧合?还是天意? 不难想象家书在深谙都匀历史的陶延杰心中激荡起多少历史幽思。

他即刻挥笔疾书,修“告匀城同胞”一封并同一千两银子快马加鞭的送回都匀。官员,乡绅无不为之动容,又捐两千两合三千两用于修建文峰石塔。

次年,七级文锋石塔建成,号称“贵州第一塔”,正一年正好是一八四零年。一八四零年大事不断,一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其次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再次就是都匀文峰塔的竣工。

历史在星塔凝聚,塔旁的龙潭缓缓将原委道来。

8.汾阳文峰塔作文300字

星期六的清晨,当太阳公公把一缕缕金光撒向大地时,我已置身于塔山了。

(交待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清晨的文峰塔,罩着一层薄雾,好像是披着一层薄纱。

我沿着山路向上爬,隐隐约约看见路旁那一片嫩绿的小草。过了一会儿,雾散了,只见塔山绿色连着绿色,那星星点点的花朵点缀着草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草地显得更加美丽。

“啾,啾”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塔山的寂静,仿佛在说:“快来爬呀,快来爬呀!”(本段多角度的描写很好:既有视觉、听觉,又有嗅觉。)再向上爬,便看见一群五颜六色的“小精灵”——蝴蝶在吸取着花蜜,好像在说:“真好喝啊!”它们扇动着各色的翅膀,红的、黄的、白的……色彩缤纷,颜色各异。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终于爬上了文峰塔,从顶上向下看,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木,铺成了一张绿色的地毯,向远处望,丹城的风景,尽显眼底:一排排建筑物鳞次栉比,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像蚂蚁似的在路上行走着… 当我往回走时,树木投下了一片绿绿的浓荫,为游人遮住了刺眼的阳光。我爱文峰塔,爱那儿美丽的风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