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贞观之治诗句

1.描写贞观之治 诗句

白居易的《七德舞》

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

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征、虞世

南等为之歌词,因名《七德舞》.自龙朔已后,诏

郊庙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

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

又散帛以求之也.]

饥人卖子分金赎.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诏出御府金帛尽

赎之,还其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

[魏征疾亟,太宗梦与征别,既寤,流涕.是夕征

卒.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

失贤臣于觉后.]

张谨哀闻辰日哭.

[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有司奏曰:在辰,阴

阳所忌,不可哭.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

情发于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恸.]

怨女三千放出宫,

[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

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

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死囚四百来归狱.

2.关于贞观之治的诗词 文言文

白居易的《七德舞》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

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征、虞世 南等为之歌词,因名《七德舞》。自龙朔已后,诏 郊庙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 又散帛以求之也。]饥人卖子分金赎。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诏出御府金帛尽 赎之,还其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 [魏征疾亟,太宗梦与征别,既寤,流涕。是夕征 卒。

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 失贤臣于觉后。]张谨哀闻辰日哭。

[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有司奏曰:在辰,阴 阳所忌,不可哭。

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 情发于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恸。

]怨女三千放出宫, [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 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死囚四百来归狱。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归家, 令明年秋来就刑。

应期毕至,诏悉原之。]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李绩尝疾,医云:得龙须灰,方可疗之。太宗自 剪须烧灰赐之,服讫而愈。

绩叩头泣涕而谢。]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李思摩尝中矢,太宗亲为吮血。]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3.关于贞观之治的诗

咏贞观之治作者:文兴山巅映秋霞,和风追碧京。

蓊郁涉瀛寰,国皇民胜英。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表里乐濒宾,公卿最上柄。绰募人文理,天功富要兴。

青史誊留处,耐我卫伸睛。 太宗图 心大天大地大, 任我金戈铁马。

阅尽千古风流, 独占万世潇洒。 6 .贞观之治 瑞气祥云初盛, 诗情画意正浓。

喜看百花齐放, 笑闻百家争鸣。 7 .初衷 不辱千秋使命, 横跨宋元明清。

简化诗律词谱, 重振大唐雄风。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丽 人 行(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匀”内换“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衣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还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白居易的《七德舞》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

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征、虞世 南等为之歌词,因名《七德舞》。自龙朔已后,诏 郊庙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 又散帛以求之也。]饥人卖子分金赎。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诏出御府金帛尽 赎之,还其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 [魏征疾亟,太宗梦与征别,既寤,流涕。是夕征 卒。

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 失贤臣于觉后。]张谨哀闻辰日哭。

[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有司奏曰:在辰,阴 阳所忌,不可哭。

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 情发于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恸。

]怨女三千放出宫, [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 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死囚四百来归狱。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归家, 令明年秋来就刑。

应期毕至,诏悉原之。]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李绩尝疾,医云:得龙须灰,方可疗之。太宗自 剪须烧灰赐之,服讫而愈。

绩叩头泣涕而谢。]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李思摩尝中矢,太宗亲为吮血。]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4.杜甫赞美贞观之治的诗句有哪些

不清楚杜甫如何赞美贞观之治。

只知道白居易有“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囚徒来归狱”诗句。“怨女三千出后宫”,出宫女这件事发生在贞观二年九月,《资治通鉴》记载: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往年虽出宫人,窃 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

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余,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洹水杜正伦于掖庭西门简出之, 前后所出三千余人。这事儿言之凿凿,好像假不了,仔细一论,似乎又不尽然。

要知道那时大内的主人还是退位为太上皇的高祖李渊,李世民还不是大内的真正主人,直到李世民登基三年之后的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李渊才迁出大内,移居大安宫,李世民当月才开始在太极殿听政。所以,李世民所放者乃是他老子的宫人,并不是他自己的宫人,太宗的行为不过是慷他老子之慨,拿他老子的宫人来为自己收揽人心。

“死囚四百来归狱”,事在贞观六年(632年)。《新唐书·刑法志》记载:“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李世民纵囚在历史上也并非都是颂声一片。北宋的欧阳修在他《纵囚论》里道:“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意思是这不过是太宗和罪囚们事先约定的一场政治秀,太宗借此以成贤君之名,罪囚们也得不死之惠。

清代大儒王夫之同欧阳修一样,也认为李世民纵死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骗局:“太宗阴授其来归则赦之旨于有司,使密谕所纵之囚,交相隐以相饰,传之天下与来世,或惊为盛治,或诧为非常,皆其君民上下密用之机械所笼致而如拾者也。”王夫之以为,李世民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不怕死囚们不按时来归,因为“(太宗之世)法令密而庐井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北不可以走胡,南不可以走粤,囚之纵者虽欲逋逸,抑谁为之渊薮者?”(语见《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之十一。)

意思是太宗时的法令严密,户籍和连坐制度尤为完备,边关的管理也相当到位,要想逃出去,几无可能。列位可别以为古时候的国境线都是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以任人自由出入。

要知道,当年玄奘法师因未取得政府的通关文牒而偷渡出境,过五烽,涉大漠,九死一生,如果没有第一烽校尉王祥和一干关吏的帮助,恐怕早成一堆白骨了。(事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死囚们既无处可逃,又无处可藏,还得冒宗族亲戚遭受株连的风险,他们怎么可能不乖乖回来?再者,这其实也不是一件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因为在李世民前,早有人干过。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卷十九“纵囚不始于唐太宗”条谓,纵死囚归家始于后汉的马援,自后汉、两晋、南北朝至于隋、唐、宋、元、明,其中皇帝和官吏纵囚的,共有二十余次。

而只有李世民一人独得大名,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用心。“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

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借,是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功耳。”唐太宗与唐高宗干预史官工作, 造成了对"贞观之治"的过分美化。

经过两代帝王的精心删改与美化, "贞观之治"的光辉形象便正式树立起来。待印刷术和文史之学繁盛之后, 人们由皇室定调润饰过的基本史料去研究唐史, 对唐太宗的光辉语录佩服得五体投地, 对夸饰过的贞观之治产生美好印象, 自然容易构想出一个太平盛世的太宗时代, 传讹出教训后世的典范。

然而细读史书, 还是能发现唐太宗说得比唱得好听,贞观之治做的比写的难看。到了贞观晚期, 天下渐乱而唐太宗也人之将死,在中对接班人说了几句其言也善的实话, 谈到自己的若干过失: "吾在位以来, 所制多矣: 奇丽服玩锦绣珠玉不绝于前, 此非防欲也;雕楹刻角高台深池每兴其役, 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 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劳人, 此非屈己也。

斯事者, 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对自己仅仅作奢华享乐方面的检讨, 主要是针对太子亦步亦趋地奢靡好内之性而言, 并未全言种种严重的贞观之失。

5.赞美贞观之治的诗句

1.咏贞观之治

作者:文兴

山巅映秋霞,和风追碧京。

蓊郁涉瀛寰,国皇民胜英。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表里乐濒宾,公卿最上柄。

绰募人文理,天功富要兴。

青史誊留处,耐我卫伸睛。

2.太宗图

心大天大地大,

任我金戈铁马。

阅尽千古风流,

独占万世潇洒。

3.贞观之治

瑞气祥云初盛,

诗情画意正浓。

喜看百花齐放,

笑闻百家争鸣。

4.初衷

不辱千秋使命,

横跨宋元明清。

简化诗律词谱,

重振大唐雄风。

6.赞美“贞观之治”的诗词有哪些

赞美“贞观之治”的诗词有:

1. 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2.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复愁十二首》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3.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夏日叹》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4. 丘坟被宿莽,坛戺缘飞磷。贞观戒北征,维皇念忠信。《比干墓》年代: 唐 作者: 徐彦伯

5. 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6. 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7. 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廷日发论,殿日发谟。《圣政纪颂》年代: 唐 作者: 来鹄

8.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寓言九首》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9. 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述祖德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10. 帖看贞观行间印,琴记中郎爨下声。《爱闲》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11. 房魏辅贞观,汗渖空流浆。开宝袭唐陋,仪俨负义方。《上严廉访十首》年代: 宋 作者: 熊禾

12. 宁死开元贞观,勿生天宝广明。《录汉唐事六言五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13. 开元贞观事,身得见全盛。闭门长蓬蒿,或许老夫病。《重赠徐天隐》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7.杜甫赞美贞观之治的诗句有哪些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昔游」杜甫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

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

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

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岂辞青鞋胝,怅望金匕药。

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

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

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

昔游⑴

作者:唐·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⑵。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⑶。

桑柘叶如雨,飞藿共徘徊。

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⑷。

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⑸。

君王无所惜⑹,驾驭英雄材。

幽燕盛用武⑺,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⑻。

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⑼。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⑽。

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⑾。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⑿: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⒀。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

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