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农历三月初三的诗句《上巳谢王丰父惠酒》 风雩三月初三日 禊事宣和胜永和 又见会稽王内史 兰亭对酒爱新鹅 《都门杂咏》 三月初三春正长, 蟠桃宫里看烧香。 沿河一带风微起, 十丈红尘匝地扬。 三月初三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同时三月初三也是我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农历的三月三;一个是农历的七月七。 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又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又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形容三月的诗句形容三月的诗句有以下: 1.《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绝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作者:韩愈 朝代: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4.《古风·其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5.《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作者:杜甫 朝代:唐唐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3.形容三月的诗句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春日》宋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唐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明 4、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唐 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唐 6、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的《春游曲》明 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思》 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的《绝句》 9、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春望》杜甫 10、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1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2、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4、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1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 18、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4.描写月亮的诗句七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之时,正是夜半钟声敲响之际.月出为正午12时,中天为18时,月落为24时,月球在天空中距太阳东90度,诗中描绘的月相应是农历初七、八的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恋人约会于黄昏时分,此时月亮已经升在柳树枝头.月亮升离地平线不久,离地有一树之高,此时月相应为农历十一、十二的新凸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佳节空中高挂一轮满月,作者借此抒发和亲人的离别之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潮涨时分,明月高挂,由于日、月、地三者成一直线,因此形成大潮.此时的月相应为农历十五的满月.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也是描写农历十五的月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咏《雨霖铃》)作者酒醒之时,晓风拂面,天上挂着一弯残月.此时月相应为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的残月.(。 5.求描写农历三月初三的诗句《上巳谢王丰父惠酒》 风雩三月初三日 禊事宣和胜永和 又见会稽王内史 兰亭对酒爱新鹅 《都门杂咏》 三月初三春正长, 蟠桃宫里看烧香。 沿河一带风微起, 十丈红尘匝地扬。 三月初三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同时三月初三也是我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农历的三月三;一个是农历的七月七。 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又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又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6.赞美三月的诗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宋中期文学家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代诗人 徐俯 《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代诗人 杜甫《春夜喜雨》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北宋文学家 苏轼 《蝶恋花•春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宋文学家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晚唐诗人 韦庄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代诗人 杨巨源 《城东早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唐代诗人 杜甫 《小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 《春晓》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诗人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博陵人 崔护 《题都城南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韩愈 《春雪》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南唐元宗 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诗人 秦观 《好事近•梦中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北宋文学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北宋文学家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唐代博陵人 崔护 《题都城南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唐代诗人 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汉魏之际文学家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 宋代诗人 徐俯 《春游湖》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北宋文学家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东晋诗人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 《白梅》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唐代草书书法家 张旭 《桃花溪》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 唐代诗人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 《田园乐七首·其三》 摘取了一些描写三月春天美好的诗词,和描写三月桃花的诗词,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资料 无忧考网.无忧考网[引用时间2018-4-30] 7.关于三月份节日的古诗有什么巳节(古代的妇女节)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频,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月三十日 朝代 :宋 作者 :赵蕃 正是春时病不聊,未嫌风雨送今朝。 今年红蕊明年在,此日繁阴后日凋。 诗癖不除终作崇,鬓霜无种自能饶。 平生吟友俱安在,寥落天涯不可招。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 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李白 古风(咸阳二三月)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夏完淳 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 一枝花影送黄昏。 春归不阻重门。 辞却江南三月, 何处梦堪温? 更阶前新绿, 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 不须兰棹朱轮。 只有梧桐枝上, 留得三分。 多情皓魄, 怕明宵、还照旧钗痕。 登楼望、柳外销魂。 《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苦。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妇犹饿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凉州词 (唐)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乡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 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fú)雁满回塘。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送别篇)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惜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