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科举中的诗句

1.谁能提供一些描写科举制度的诗句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

张籍回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后来终于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宋代董德元《柳梢青》“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个中滋味.

5、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几乎可以看做是为科举考试打广告了.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诗词,另外还有一些“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如我彀中”“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名句

KOF多彩ZH突 2014-11-18

2.描写“科举制度”的诗句有哪些

1、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物经千载出尘埃, 从此便为天下瑞。——《及第谣》唐代:周匡物

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神童诗》宋代:汪洙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4、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唐代:李白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代:颜真卿

3.关于科举的古诗词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登第报家人》 董德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科举考试经典诗句或成语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 xiè)一气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5.关于“科举”的诗句有哪些

1.《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2.《放榜日作》唐:韦庄

一声开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雾中龙乍变, 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 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

3.《及第后作》唐: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

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嶮津。

4.《看榜日》唐:刘沧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飞鸣晓日莺声远, 变化春风鹤影回。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5.《登第报家人》 宋:董德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6.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有哪些

1.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3.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董德《登第报家人》

4.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白居易《及第诗》

5.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

6.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常建的《落第长安》

7.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8.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钱起《长安落第》

知识延展: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