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游子的诗句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形容海滩的诗句有哪些形容海滩的诗句有: 1.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 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岸堆积地貌类型。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线以上,向上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即高潮线处,也称潮间带或海滨 。按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 ,海滩可分为砾石滩(卵石滩)、粗砂滩和细砂滩。中国大连老虎滩、青岛海滨浴场、北戴河沿岸以及海南岛、福建长乐沿岸发育的海滩多为细沙滩。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锋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净向岸搬运,并被激岸浪的上冲水流带至海滨线上堆积。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由于激岸浪及其冲流和回流的反复作用,使海滩沙成为分选最佳的沉积物。 2. 上述诗句全文如下: (1)《送僧归日本》 钱起(唐)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精卫填海》佚名 (先秦)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