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山海经的诗句

1.形容山海经的诗句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大意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2.关于山海经的诗句

《读山海经图》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

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

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读山海经》年代: 明 作者: 黄省曾<山弗>郁流波山,流波浮东海。

黄帝得苍夔,为鼓几千载。振橛威四方,焕然生风采。

帝去鼓声息,沉吟世移改。《读山海经》年代: 明 作者: 童冀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

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

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

3.有关山海经的诗句

形容“山海经”的诗句有 1.《题异兽图》 年代: 明 作者: 归有光 昔年曾读《山海经》,所称怪兽多异名。

仲尼删书述禹贡,九州无过万里程。抟木青羌何以至,伯益所疏疑非真。

西旅底贡召公惧,作书训戒尤谆谆。周史独著王会篇,睢盱百怪来殊庭。

载笔或是夸卓荦,传久孰辨伪与诚。虽然宇宙亦何尽,环海之外皆生人。

阴阳变幻靡不有,异物非异亦非神。曾闻汉朝进扶拔,唐时方贡来东旌。

壹角马尾出绝壁,绿毛忽向人间行。近代所闻非孟浪,往往史牒皆有征。

今之画者何所似,毋乃诞漫不足凭。考古图记岂必合,任情意造皆成形。

画狐似可作九尾,赤首圜题随丹青。呜呼!孰谓解衣盘礴称良史,不识驺牙与麟趾。

2.《赠闾丘处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3.《咏陶渊明》 年代: 唐 作者: 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4《题汪称隐海阳船亭》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望之有若船,其实止一亭。

世情作风涛,平地有沧溟。中裁宫室制,外肖舳舻形。

片帆可万里,眇视蛟龙腥。吾友汪定翁,积世家海宁。

海宁亦海阳,难考山海经。季子栋此宇,世皆称宁馨。

乘桴否运革,作楫良辰丁。漳饶两分教,奕叶家毡青。

记者弘斋老,文辞摇斗星。不慕蓬莱岛,不求楚江萍。

野水无人渡,何时一扬左。 5.《探禹穴感怀》 年代: 宋 作者: 赵兴缗 神禹宏疏凿,流传山海经。

披览未为足,时骑李白鲸。是日轻飙起,翛然天籁鸣。

孤峰带江浙,突兀地轴横。振交履绝顶,盘踞雄殿亭。

群峰百里外,拱护赖众星。乃信王气钟,根深奕叶生。

厥后卧薪者,会稽栖复兴。此义久懵懵,寂寞羞山陵。

4.形容山海经的成语

【精卫填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处】:《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夸父逐日】

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刑天争神】

刑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刑天敢于和天帝争夺神位,后比喻大无畏的精神。

【出处】:《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之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巴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

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名胜的骨头才吐出来,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鸾飞凤舞】(鸾歌凤舞)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出处】:《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

5.求 山海经摘抄词语和赏析也包括句子,还有读后感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曾、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男,如双头号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名国的内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

《大荒经》介绍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邦奇曾等…… 《山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神话思维,它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 。神话思维在许多方面如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等都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特色相契合,神话思维的主要文化成果——神话传说从内容到形式,从表现手法到创作手法都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表现作者个人主观世界对事物的感受,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无不充满奇幻瑰丽的想象。

在《离骚》中诗人在现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幻想。诗人忽而到了天国的门前,忽而到了世界的屋顶,忽而又到了西极的天边,上天下地去追求他的理想。

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而浪漫的场景: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今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这种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只有在原始思维中才能找到源头…。”

《九歌》中全部是祭神的歌辞。郭沫若认为这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这些创作手法都深受神话思维丰富的直观想象力的影响。

《天问》是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传说的一些梗概。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作。“《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在这里,……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游记》的创作深受原始思维丰富的直观想象力的影响。至于许多评家从儒、道、佛的角度解读《西游记》,只是“随宜附会而已”,因为“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

同样,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艺术想象也离不开这种直观想象力的熏染和渗透。“诗人把整个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构成了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

这样便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含有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其造境艺术手段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得以有意识的发扬光大。

屈原的《离骚》、《招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便是这些杰出作品的代表。“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饮木兰之坠露,餐秋秋之落英,与芳草为伍,与诸神为伴,奔走于天地之间,呼告于人神两界,亦人亦神,亦真亦幻的意境,就是以原始思维造境手段为基础的创造意境的手法。

在《招魂》中则极言四方六合处处充满恐怖,充满险恶。把恐怖意境造到极致,同样是利用了原始思维的空间意识。”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是大胆驰骋想象创造出一个奇幻无比的意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乱如麻。霓裳风马,驱虎驾鸾,仙人纷纷而来,济济一堂。

在《西游记》中,作者更是驰骋想象,任意挥洒。孙悟空上天入地大闹乾坤、师徒取经途中大战妖魔鬼怪等意境是何等开阔! 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构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充满神仙狐鬼精魅的幽冥世界。

这非常明显地受到神话思维中巨大想象空间的影响,但蒲松龄又在此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正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如在人间。”

川鬼的观念产生于人类早期对死亡的恐惧,鬼所在的冥间主宰者也成了主宰人生死的神。蒲松龄对幽冥世界的描写,在神话思维和民间信仰本有的观念和模式的基础上作了自己的肆意发挥.他“多是有意识的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便有所寄托、寓意。

这样就有别于早期如六朝志怪小说的实录写实型,如干宝的《搜神记序》的主要内容就是强调其所叙怪异非常之事的真实性“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巫”。这样,蒲松龄就。

6.形容山海经的成语

【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处】:《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刑天争神】刑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刑天敢于和天帝争夺神位,后比喻大无畏的精神。【出处】:《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之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巴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名胜的骨头才吐出来,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鸾飞凤舞】(鸾歌凤舞)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出处】:《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