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1.求美化富春山居图的诗句,帮忙多提供一些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公望 、

正文: 两至正七年(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1350年)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2.描写富春的诗句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唐代诗人皎然笔下的富春江,其神其韵就在一个“春”字。春天的韵致总是把山水整合的美轮美奂,灵秀扑面。所以这个季节的富春江与其它季节相比,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的。

李白当年游览富春江时赋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孟浩然亦赋诗感叹:“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层青迭翠千万重,一峰一格羞雷同,篷窗坐眺快眼饱,故乡无此青芙蓉。或如兔鹘起落势,或如鸾鹤回翔容,槎丫或似踞猛虎,蜿蜒或若游神龙。忽堂忽奥忽高圹,如壁如堵如长墉,老苍滴成悲翠绿,旧赭流作珊瑚红。

3.关于《富春山居图》的介绍有哪些

此图为黄公望最著名的山水作品,也是体现其晚年山水技法变化的代表作曾为明人吴之炬所藏,后又转至其子吴洪裕,吴洪裕对之珍爱之极,寝食与共,以至临终弥留之际要焚之相殉,幸为其侄吴子 文救出,但已烧去卷首一段,遂将其揭下,把剩余长卷部分又重新装裱。

从此图卷分为两部分,卷首 段被称为“剩山图”。此图为长卷另一部分,描绘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

画面峰峦坡石,起伏回转, 丛松云林,萧瑟苍简,其间村落亭台,渔人扁舟,以及姿态各异的草木树石,景致虽繁,却步步可观, 从而达到一种丰富而单纯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笔注重节奏感,纵横交错,尽显笔法之美,亦书亦画, 写的意味更加农厚:,此图不仅是黄公望的山水代表作,也是元代文人山水画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后 被明清画家视为经典,竞相摹仿,影响后世甚为深远。

4.《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 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 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佘,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 春江一带景色:富春:r两孛峰峦坡,夂景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七间江三,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闵。

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 用尺千里之感。

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赞叹。

5.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怎样的心境和情怀

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静谧、抒怀的心境和情感。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后世的画家对此图评价极高。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心境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过程或美学过程,也不是片面的政治社会背景情绪化的反映,而是在个体经验积累、深化、转换的过程中,融入了宗教式的探索,由是独辟了一种具有宗教深情的创作样式——内境山水。 扩展资料: 《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

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笔墨之于中国画,等于灵魂之于躯体。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

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

6.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笔墨苍简清润,体现了黄公望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作山水画所倡导的去邪、甜、俗、赖的高标画风在此画中做出了完美诠释。

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

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

扩展资料

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可谓水旷、山远、林幽、石秀的全息式山水长卷,足可媲美张择端风物画《清明上河图》的全景线轴。

黄氏晚年之作,整体上率真简约但仍具象,《富春山居图》中线条简洁流畅,但无论山水、房舍、驳船皆灵动可感,以像称胜,相反王氏晚年作品则苍莽茂密趋向写意。

在《青卞隐居图》中山水、丛莽、沟壑、碎石皆在苍茫中尽显深邃幽雅,浑然一体,意象苍莽而以泼墨写意独得神韵。具象与写意,从整体画风上讲并无优劣之分,苍莽而写意,难以捉摸,故王蒙的画难学,明清两代几乎没有得其真传者。

而黄公望的简约而具象,似乎很合文人画家的心意。经董其昌倡导,清初“四王”的努力耕耘,黄公望的画风终于风靡清代将近三百年之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