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用诗句描写游白塔山

1.观白塔山的作文

我对宜宾白塔山神往已久,前周日气候偶而好转,不冷不热,才陡生游览念头,中午背上相机便赶去了。

水富到宜宾不到一个小时,在翠屏山前的真武路乘12路公交1块钱过岷江经流杯池公园下行几个站便到白塔山下,即使打的也只10来块钱。白塔山景区位于宜宾市东北面,与老城后有名的翠屏山和南岸的七星山遥相辉映。

景区以建于明代的白塔为中心,东接营盘山,南临长江,西濒岷江,北连催科山。面积约两平方公里,隔岷江、长江与老城区、合江门、金沙江口、南岸新城区相望。

昂首登山徐行进入景区,首先您可以进望江亭歇脚俯瞰长江,学学苏东坡发发“大江东去”的感慨,一转身出亭便会看到山巅的白塔,然后是正前方刻在巨石上的“白塔山”三个鲜红的大字。公路在此分岔,左边通向听雨轩园林广场、东山寺山门、登高山城和抗元遗址、佛缘新村,右边通向古都会街、古城东门遗址。

打听了好几个游人都说右边公路尽头没有什么景点,最好是从不远处的石级直上白塔,然后顺左边上去这条公路或从报恩寺内游下来。白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又名东燕塔。

塔身空心,密檐六方锥形砖石结构,共8层(七级楼阁式塔),高35.8米,基层直径11.2米,塔门两边雕有龙抱柱,塔座雕有负重力士;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极好地方。

清代诗人杨端诗道:“竹杖芒鞋兴颇赊,郊原到处听清笳。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

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归来未觉经行倦,更向河亭问酒家。”

白塔于1982年被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又在1984年进行全面修葺。距塔数十步,有报恩寺,又称白塔寺或东山寺,寺内一栋三楹,两侧有厢,颇为幽静。

现有部分已毁,旧址沿存。把我的游览顺序倒过来,自下而上才合乎认识常规。

东山寺是一个佛教胜地,从外观上看就气度不凡。踏上一个二十多级的台阶才是大门,大门全是用大理石砌成,可能有10多米高,大门顶上是三层宫廷式的飞檐峭壁,下面是三扇黑色大铁门,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进去又是二十多级的台阶才到“天宫殿”,现在的天宫殿整修得金碧辉煌,朱红柱子琉璃瓦,两根柱子之间是雕刻的镂空龙凤图案,每扇门,每扇窗都是古色古香的浮雕。殿外有个平台专供善男信女们供奉香火,还有一个许愿池和一棵许愿树,树上系着很多红色的许愿条,据说越系得高越好。

殿里供着色彩华丽的各路菩萨,不管是站佛,坐佛,还是卧佛,都有两米多高,神态身姿各异,嬉笑怒骂皆栩栩如生。殿里立着四根大柱子,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图案,全是用金粉装饰。

整个大殿寂静肃穆,只有檀香袅袅,给人一种虔诚敬畏之感。再往上走就是“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和“天宫殿”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殿里供奉的是如来、观音和十八罗汉。

东山古城遗址在东山寺右面的山边,古城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公元1267年,蒙军数万人直抵叙州城下,叙州安抚郭汉杰认为东山险峻临水,易守难攻,便将叙州城迁入东山,坚守9年而蒙军不得破,故此又名抗蒙城遗址。

2000年底宜宾翠屏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东山仿古城墙400多米,恢复了抗元文化景点,并修建观景台,标高382.7米,与白塔高差71.88米,在观景台上既可遥望东山寺白塔,又可与水东门隔江相望,成为白塔、水东门等景点的重要连接处。短短两个多小时,虽没有从从容容的时间,相约志趣相投数人,游累了在佛缘新村或古都会街选户农家乐坐下来品茗、聊天、打牌,点菜、喝酒、尝味那样惬意,但能一个人真正以自我为中心,随兴信步,效率极高地游过大概后,再想象那些故意不去的现代建筑诸如听雨轩、映月楼、思古楼、仰古楼等都可以虚拟成古代人文遗迹来“留白”尘封,却更为怡情。

2.游宜宾白塔山作文450

给你几篇,你自己修改一下吧。

你不说谁知道你的家乡是哪里??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

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

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麦子呢!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

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

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

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

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

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了热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

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

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

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

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吉林省的松原市,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有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区——查干湖。查干湖最吸引我的是春、冬两个季节。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是杨柳依依.百花盛开。芬芳的花香吸引了无数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更惹得许多中外游客留恋忘返。

人们乘着小船在湖上观赏景色:放眼望去,白茫茫的水无边无际,更分不清哪里是天边,真是水天相接啊!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偶而有鱼儿越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水珠。..,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隆冬时节,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们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冬捕节”。穿着民族服装的蒙古人,围着圣火,载歌载舞,开始了祭祀活动。

紧接着,早就准备好的渔民在冰上钻出大大的冰洞,撒下大网,口里喊着号子,用马拉网,网出了一堆堆活蹦乱跳的胖头鱼.鲤鱼。

渔民们欢呼着,高兴得合不拢嘴。

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纷纷摄下了这动人的场面。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已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美丽的一角。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本溪湖说起本溪湖,那可是本溪人的骄傲,因为它占了一个亚洲之最—最小。别看它小,但湖光山色,秀丽多姿,令人连声赞叹。

它还是“本溪”市名的起源呢! 来到本溪湖,远远望去,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几个红色的凉亭点缀在浓绿之间,“本溪湖公园”几个大字赫然醒目。进入公园,环顾四周,一幅古朴典雅,小巧别致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本溪的望溪公园也不甘示弱。 迈进公园,那一株株高大的树木宛如一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地开枝,枝干多的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了一层新绿,新绿在阳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摘一片树叶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肺。最诱人的应算菊花了,绿叶丛中点缀一朵朵,一簇簇,活像满树的雪花,那浓浓的幽香更令人陶醉。

再说烈士陵园。“绵绵细雨寄哀思,苍松翠柏葬英灵”。

清明节前夕,人们来到位于明山区卧龙镇青沙岭的本溪烈士陵园。远远望去,几幢白色建筑物被簇拥在苍劲的松柏之间。

白色与深绿色交相掩映,庄严而肃穆。 整个馆区依山而建呈阶梯形,顺着灰黑色斑驳的柏油路进入馆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靖宇烈士高大伟岸的塑像。

他高举手臂,目光坚毅地注视着远方,像在期盼革命的胜利,又像在为前进在革命道路上的人们指引方向。 为了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市政府加大对市容貌的改造力度,为人们创设良好的休闲,娱乐,购物环境,本溪市区一天天亮丽起来,步行街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到本溪,如果不到关门山,那才是最大的遗憾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金秋十月游关门山,可以尽情领略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平顶山公园是本溪环城森林公园的一个景。

3.写阆中白塔山的景色作文

我喜欢山,无论是以险峻为主的华山,还是风景秀丽的黄山,亦或是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泰山。

然而,我同样喜欢家乡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白塔山。站在山下,向上仰望。

可以看见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树木,分布在山上的每一个角落,时而随风轻轻的摆动着轻盈的舞姿;时而放声为白塔山上的一切唱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像是在抱婴儿似的,把它们环抱在怀里。我们拾阶而上,在第一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型的砖雕,看着这么大的砖雕上栩栩如生,让我望而生畏,不由得为古代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赞叹。在第二层,同样有一块巨型砖雕“钟馗蝙蝠图”“蝠”和“福”同音。

走到这儿,人们都想“沾沾白塔山的福气”。我也蹑手蹑脚的轻轻走过去,摸了一下那光滑的字,也想多沾一点福气呢!继续向北走,通过一条曲径通幽的必经之路,前面是一条登向山顶的“天梯”。

“天梯”直插云霄,感觉一伸手就能碰到天。让我体验了一回诗圣李白 “尾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孔惊天上人。”的情景。

“天梯”的西北面,就是有名的白塔了。塔是元朝的一个西藏喇嘛修建的。

塔居中间,八面七级,下有圆基。我想,这和“大雁塔”的塔可能也一样吧!八面是佛面朝:东、南、西、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八个方位,保佑着这八个方位的人民。

七级,就是佛教中“七级佛徒”的意思。圆基,可能也是唐僧从印度引进来的吧!刷在塔身的白浆,如白玉般洁白无暇。

我站在塔身下,塔显得很高,塔映在我身山,塔显得更白。

4.兰州白塔山简介导游词有什么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

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

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

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

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

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

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 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

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 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

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

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5.观白塔山的作文

我对宜宾白塔山神往已久,前周日气候偶而好转,不冷不热,才陡生游览念头,中午背上相机便赶去了。水富到宜宾不到一个小时,在翠屏山前的真武路乘12路公交1块钱过岷江经流杯池公园下行几个站便到白塔山下,即使打的也只10来块钱。

白塔山景区位于宜宾市东北面,与老城后有名的翠屏山和南岸的七星山遥相辉映。景区以建于明代的白塔为中心,东接营盘山,南临长江,西濒岷江,北连催科山。面积约两平方公里,隔岷江、长江与老城区、合江门、金沙江口、南岸新城区相望。昂首登山徐行进入景区,首先您可以进望江亭歇脚俯瞰长江,学学苏东坡发发“大江东去”的感慨,一转身出亭便会看到山巅的白塔,然后是正前方刻在巨石上的“白塔山”三个鲜红的大字。公路在此分岔,左边通向听雨轩园林广场、东山寺山门、登高山城和抗元遗址、佛缘新村,右边通向古都会街、古城东门遗址。打听了好几个游人都说右边公路尽头没有什么景点,最好是从不远处的石级直上白塔,然后顺左边上去这条公路或从报恩寺内游下来。

白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又名东燕塔。塔身空心,密檐六方锥形砖石结构,共8层(七级楼阁式塔),高35.8米,基层直径11.2米,塔门两边雕有龙抱柱,塔座雕有负重力士;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极好地方。清代诗人杨端诗道:“竹杖芒鞋兴颇赊,郊原到处听清笳。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归来未觉经行倦,更向河亭问酒家。”白塔于1982年被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又在1984年进行全面修葺。距塔数十步,有报恩寺,又称白塔寺或东山寺,寺内一栋三楹,两侧有厢,颇为幽静。现有部分已毁,旧址沿存。

把我的游览顺序倒过来,自下而上才合乎认识常规。东山寺是一个佛教胜地,从外观上看就气度不凡。踏上一个二十多级的台阶才是大门,大门全是用大理石砌成,可能有10多米高,大门顶上是三层宫廷式的飞檐峭壁,下面是三扇黑色大铁门,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进去又是二十多级的台阶才到“天宫殿”,现在的天宫殿整修得金碧辉煌,朱红柱子琉璃瓦,两根柱子之间是雕刻的镂空龙凤图案,每扇门,每扇窗都是古色古香的浮雕。殿外有个平台专供善男信女们供奉香火,还有一个许愿池和一棵许愿树,树上系着很多红色的许愿条,据说越系得高越好。殿里供着色彩华丽的各路菩萨,不管是站佛,坐佛,还是卧佛,都有两米多高,神态身姿各异,嬉笑怒骂皆栩栩如生。殿里立着四根大柱子,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图案,全是用金粉装饰。整个大殿寂静肃穆,只有檀香袅袅,给人一种虔诚敬畏之感。再往上走就是“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和“天宫殿”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殿里供奉的是如来、观音和十八罗汉。

东山古城遗址在东山寺右面的山边,古城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公元1267年,蒙军数万人直抵叙州城下,叙州安抚郭汉杰认为东山险峻临水,易守难攻,便将叙州城迁入东山,坚守9年而蒙军不得破,故此又名抗蒙城遗址。2000年底宜宾翠屏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东山仿古城墙400多米,恢复了抗元文化景点,并修建观景台,标高382.7米,与白塔高差71.88米,在观景台上既可遥望东山寺白塔,又可与水东门隔江相望,成为白塔、水东门等景点的重要连接处。短短两个多小时,虽没有从从容容的时间,相约志趣相投数人,游累了在佛缘新村或古都会街选户农家乐坐下来品茗、聊天、打牌,点菜、喝酒、尝味那样惬意,但能一个人真正以自我为中心,随兴信步,效率极高地游过大概后,再想象那些故意不去的现代建筑诸如听雨轩、映月楼、思古楼、仰古楼等都可以虚拟成古代人文遗迹来“留白”尘封,却更为怡情。

6.游览白塔山写一篇后感

我的家乡大姚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例如:远近闻名的石羊孔庙和风景秀丽的南塔山和西山。可我喜欢的却是那美丽的白塔山。

进了白塔山的大门,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就来到了烈士碑旁。石碑上雕刻着一位抗日时英勇战死的烈士的肖像。烈士碑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争相开放了。

欣赏完烈士碑,来到了半山腰上的动物园。在猴子笼里,有的猴子在嬉戏,有的猴子在向游人要东西吃。猴子笼的右边是孔雀笼,里面有两只高傲的孔雀,它的羽毛非常漂亮,若玫瑰见了也会惭愧地低下头。若你有幸看到孔雀开屏,那将预示着你吉祥如意。

看完小动物后,向着长长的台阶往上走,就登上了白塔山的山顶。山顶上有一座著名的白塔。白塔四周绿树成荫,美丽极了。据说:“白塔是唐代的时候修建的,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世界上只有三座,

一座在台湾,一座在印度,另一座在我们的大姚县。

白塔的样子也是特别奇怪。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着的圆椎,塔身事上宽下窄,里面是实心的,塔底的石头上刻满了繁体字,石头上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以前发生的故事。

白塔前面有一个水塘,水塘里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水清澈见底,塔影和四周的美景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上画。平时没风时,水塘里没有一丝波浪。但是,被风一吹,水塘里的水便泛起层层涟漪。

白塔山啊!你的美丽深深吸引了我,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7.写阆中白塔山的景色作文

我喜欢山,无论是以险峻为主的华山,还是风景秀丽的黄山,亦或是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泰山。

然而,我同样喜欢家乡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白塔山。

站在山下,向上仰望。可以看见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树木,分布在山上的每一个角落,时而随风轻轻的摆动着轻盈的舞姿;时而放声为白塔山上的一切唱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像是在抱婴儿似的,把它们环抱在怀里。

我们拾阶而上,在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型的砖雕,看着这么大的砖雕上栩栩如生,让我望而生畏,不由得为古代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赞叹。在第二层,同样有一块巨型砖雕“钟馗蝙蝠图”“蝠”和“福”同音。走到这儿,人们都想“沾沾白塔山的福气”。我也蹑手蹑脚的轻轻走过去,摸了一下那光滑的字,也想多沾一点福气呢!

继续向北走,通过一条曲径通幽的必经之路,前面是一条登向山顶的“天梯”。“天梯”直插云霄,感觉一伸手就能碰到天。让我体验了一回诗圣李白 “尾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孔惊天上人。”的情景。

“天梯”的西北面,就是有名的白塔了。塔是元朝的一个西藏喇嘛修建的。塔居中间,八面七级,下有圆基。我想,这和“大雁塔”的塔可能也一样吧!八面是佛面朝:东、南、西、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八个方位,保佑着这八个方位的人民。七级,就是佛教中“七级佛徒”的意思。圆基,可能也是唐僧从印度引进来的吧!刷在塔身的白浆,如白玉般洁白无暇。我站在塔身下,塔显得很高,塔映在我身山,塔显得更白。

8.参观兰州白塔山金城关作文

我的家乡兰州,有座白塔山。

坐落在黄河金城关的北岸。那里风景优美,因山顶有一座元代的塔,是白色而得名白塔山。

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路的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的柏树,茂盛的枝叶裹住了整个山体。

使人难以置信,这黄土高坡上竟有这番景色。 到了山顶,终于见到了那座元代的古塔,塔高三十多米,是用砖头砌成,塔顶四周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铃铛,一阵微风吹来,铃铛叮当作响,好似驼队从你身边经过。

站在塔跟,俯瞰兰州,滔滔的黄河水从脚下流过,水面上来来往往的快艇接送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一片繁忙的景象,好似西北的威尼斯。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