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大家欢聚一堂”的诗句有哪些1、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代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译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译文: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2.深秋时节,形容朋友们欢聚一堂的诗句有哪些文/李者也 岁月沧桑人易忘,世事无常风雨荡。 多少落红随水去,却记犹如昨刚放。 阔别已久今重逢,置酒设宴长亭上。 举杯劝饮无他祝,别前别来皆无恙。 【注】西安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处盆地之中,四面环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脉阻挡沙尘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区免受沙尘天气,海洋(半湿润型)中温带季风气候特征。人生最珍贵的是“安”,是“别来无恙”。在“西安区”遇老友,别有一番感慨,借该地名的“安”之寓意写此诗以记之。 3.形容欢聚一堂的打油诗有哪些1. 春前游子回故乡,宽别一载见爹娘。哥们齐聚千杯少,家乡风味再度尝。莫论平日隔千里,过年定要聚一堂。千年遗风终难改,人潮迁徒舟车忙。 2. 少小离别数十年,今朝相约聚一堂。 举杯欲说平生事,但闻波涛撼宜昌。三峡云帆挂天涯,长江滚滚划千桨。魂牵梦系庙河根,一首乡歌同声唱。 3. 岁月沧桑人易忘,世事无常风雨荡。多少落红随水去,却记犹如昨刚放。阔别已久今重逢,置酒设宴长亭上。举杯劝饮无他祝,别前别来皆无恙。 4.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打油诗 1. 基本释义: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2. 出处: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3. 文学价值: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4. 扩充内容: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4.有没有关于欢聚一堂的唐宋诗词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 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爱,披起衣服,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的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 5.深秋时节,形容朋友们欢聚一堂的诗句有哪些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除夜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别来无恙【现代】李者也岁月沧桑人易忘,世事无常风雨荡。多少落红随水去,却记犹如昨刚放。 阔别已久今重逢,置酒设宴长亭上。举杯劝饮无他祝,别前别来皆无恙。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