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青海大通老爷山说明文的作文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雾山岚光浮绕,四时若雾,山表嘉木扶浓荫蔽日,巉岩崱力,怪石嶙峋,谷应风鸣,如闻虎豹”。古人以“雾山虎豹”把它列入大通“八景”之一。 老爷山的南坡,因山势陡峭,危崖耸立,而被人称为天险。老爷山的北坡,因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景色宜人,而成为有名的风景胜地。 老爷山之美,主要在于山清水秀,林荫花香。尤其是春夏之际,满山遍野高大的云杉,茁壮的桦树,青翠的白杨,娇柔的红柳,繁茂的灌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一派浓绿。山林之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令人心醉。 老爷山过去古迹甚多,山上庙宇不可胜计。其中有:药王庙、玉皇宫、百子宫、菩萨殿、柴家殿、无量殿、七真祠、太元宫、三佛殿、雷祖殿、斗母宫、文昌庙、三宫庙等,层层叠叠,坐落山间。因此,以前每年夏秋时节,来此朝山拜佛,旅游观光的人很多。可惜,这些古迹前些年被人破坏,但遗址仍存。 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游览老爷山的中外游人日益增多。每到春暖花开时,各地的游人接踵而来,络绎不绝。 2.初二游记作文《游大通老爷山》我的家乡在乐都,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这里有个美丽的地方名叫老爷山,它四季绚丽多彩,它就像一个老者,静静的观察着乐都的变化。 春天,老爷山像一个镶嵌在乐都的绿宝石,这里树木参天花朵鲜艳,这里是绿草的乐园和花朵的故乡,老爷山的河水清澈见底,有许多滑溜溜的石头,我们拿起石头在水面上打水漂,都发出了会心的笑。 夏天,老爷山上的树都打起了绿色的伞,还有一丛丛的野花在为这老爷山增添野花独有的香味,夏天的太阳虽说毒辣,可是它照不到有绿色屏障的老爷山,如果你在这里静静的走,时不时会有阵阵花香飘到你的鼻尖。 秋天,老爷山虽说已经没有了翠绿的树木,可是也有秋天独特的美,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枯叶蝶从树上缓缓的飘了下来,一阵风吹过树叶像风铃一样发出动听的沙沙声,我和小伙伴们也一刻不闲,收集了各型各色的树叶。 冬天,老爷山为了迎接下一年,换上了一年才穿一次的白色棉袄,树木也围上了一年才舍得围的白色棉围巾,我和小伙伴们穿上冬衣,去打雪仗,堆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老爷山,四季景色迷人,我爱家乡的老爷山。 3.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的花儿会》作文600字在我的家乡青海,有一座如诗如画的山——老爷山。 那里不管春夏秋冬都十分迷人。春天,老爷山生机勃勃。 看,那枝头上的小嫩芽害羞地露出来了一点;那地上的小草探出头,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老爷山看上去羞羞答答的。 夏天,老爷山郁郁葱葱。那害羞的小嫩芽已经变成了茁壮健康的绿叶,小草也不甘示弱,努力地生长,瞧,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 老爷山像是穿上了墨绿色的西装,十分神气。秋天,老爷山仿佛金光灿灿。 绿叶开始唱歌,秋风姐姐也帮忙了。秋风姐姐吹动叶子,叶子就仰首高歌。 小草看着周围金色的世界,很好奇;不过它对即将来临的雪更加好奇。老爷山好像就要发光似的。 冬天,老爷山披上了银色的披风。树叶已经进入梦乡了,而小草兴致勃勃地等着雪的样子。 不久,雪如约而至,小草很乖,欣赏了雪的样子就马上钻进大地睡觉了。老爷山好像也静静地睡着了。 (老爷山四季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十分奇妙也十分美丽,使人陶醉在其中。啊!大自然真神奇,将老爷山变得如此美丽。 4.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的花儿会》作文600字在我的家乡青海,有一座如诗如画的山——老爷山。那里不管春夏秋冬都十分迷人。 春天,老爷山生机勃勃。看,那枝头上的小嫩芽害羞地露出来了一点;那地上的小草探出头,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老爷山看上去羞羞答答的。 夏天,老爷山郁郁葱葱。那害羞的小嫩芽已经变成了茁壮健康的绿叶,小草也不甘示弱,努力地生长,瞧,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老爷山像是穿上了墨绿色的西装,十分神气。 秋天,老爷山仿佛金光灿灿。绿叶开始唱歌,秋风姐姐也帮忙了。秋风姐姐吹动叶子,叶子就仰首高歌。小草看着周围金色的世界,很好奇;不过它对即将来临的雪更加好奇。 老爷山好像就要发光似的。 冬天,老爷山披上了银色的披风。树叶已经进入梦乡了,而小草兴致勃勃地等着雪的样子。不久,雪如约而至,小草很乖,欣赏了雪的样子就马上钻进大地睡觉了。老爷山好像也静静地睡着了。( 老爷山四季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十分奇妙也十分美丽,使人陶醉在其中。啊!大自然真神奇,将老爷山变得如此美丽! 5.寒假之旅大通老爷山作文800我的家乡在乐都,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这里有个美丽的地方名叫老爷山,它四季绚丽多彩,它就像一个老者,静静的观察着乐都的变化。 春天,老爷山像一个镶嵌在乐都的绿宝石,这里树木参天花朵鲜艳,这里是绿草的乐园和花朵的故乡,老爷山的河水清澈见底,有许多滑溜溜的石头,我们拿起石头在水面上打水漂,都发出了会心的笑。 夏天,老爷山上的树都打起了绿色的伞,还有一丛丛的野花在为这老爷山增添野花独有的香味,夏天的太阳虽说毒辣,可是它照不到有绿色屏障的老爷山,如果你在这里静静的走,时不时会有阵阵花香飘到你的鼻尖。 秋天,老爷山虽说已经没有了翠绿的树木,可是也有秋天独特的美,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枯叶蝶从树上缓缓的飘了下来,一阵风吹过树叶像风铃一样发出动听的沙沙声,我和小伙伴们也一刻不闲,收集了各型各色的树叶。 冬天,老爷山为了迎接下一年,换上了一年才穿一次的白色棉袄,树木也围上了一年才舍得围的白色棉围巾,我和小伙伴们穿上冬衣,去打雪仗,堆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老爷山,四季景色迷人,我爱家乡的老爷山。 6.寒假之旅大通老爷山作文800我的家乡在乐都,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这里有个美丽的地方名叫老爷山,它四季绚丽多彩,它就像一个老者,静静的观察着乐都的变化。 春天,老爷山像一个镶嵌在乐都的绿宝石,这里树木参天花朵鲜艳,这里是绿草的乐园和花朵的故乡,老爷山的河水清澈见底,有许多滑溜溜的石头,我们拿起石头在水面上打水漂,都发出了会心的笑。 夏天,老爷山上的树都打起了绿色的伞,还有一丛丛的野花在为这老爷山增添野花独有的香味,夏天的太阳虽说毒辣,可是它照不到有绿色屏障的老爷山,如果你在这里静静的走,时不时会有阵阵花香飘到你的鼻尖。 秋天,老爷山虽说已经没有了翠绿的树木,可是也有秋天独特的美,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枯叶蝶从树上缓缓的飘了下来,一阵风吹过树叶像风铃一样发出动听的沙沙声,我和小伙伴们也一刻不闲,收集了各型各色的树叶。 冬天,老爷山为了迎接下一年,换上了一年才穿一次的白色棉袄,树木也围上了一年才舍得围的白色棉围巾,我和小伙伴们穿上冬衣,去打雪仗,堆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老爷山,四季景色迷人,我爱家乡的老爷山。 7.描写大通湖的诗句诗情画意何处有 梦里水乡大通湖 魂牵梦绕大通湖 ◎ 孙东海 许多年前,曾出一上联:门对大通湖,大通湖水通大湖。弟弟对的下联是:船过三岔河,三岔河道岔三河。那时候觉得兄弟俩好有才的。现在回头来看,其实上联平淡无奇,下联则不合平仄。 但是,“门对大通湖”几个字,却使我回忆起家乡的大湖——大通湖。 我家离大通湖不远,门对大通湖。小时候我常到湖边去玩。站在湖堤上,但见微风拂浪,波光粼粼,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远望则烟波浩渺,水天共色,使人感慨水乡泽国的浩瀚广博。天晴时,在天水相接处,隐约能见到湖对岸的房屋、树木,和华容县境内的凤山,但却虚无缥缈,疑幻疑真;阴雨天或有雾时,这一切都消失不见,但见天也迷茫,水也迷茫,茫茫湖水无边无垠! 双闸渡位于大通湖与五七运河交接处,是五七运河的起点,渡口对岸是沅江县的千山红农场。摆渡人年近花甲,古铜色的脸,额头上刻满岁月的沧桑。不管天晴落雨,吃饭睡觉,只要听到有人喊:“过河嘞!”,他都会立即钻出低矮的土砖房,驾起渡船,迎送来住的过客。那时望着长长的渡口,我对对岸那片土地充满好奇,总希望能渡过河去,看看异乡的风景! 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二哥在南湾湖包了几十亩湖田,种一季稻,我帮忙除草,终于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走下渡船,踏上河对岸的湖堤,眼前立即一亮:嗬!好一片绿!垸内沟渠里满是翠绿的荷叶,高低参差,挨挨挤挤,荷叶上的露珠儿在阳光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湖堤上长满了野生的芦苇,风吹苇叶沙沙作响。深秋,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色:满渠残荷败叶,秋风瑟瑟中,苇叶飘摇,苇花纷飞,另有一种萧杀凄凉的美! 过了千山红与南湾湖的分界线,耳中就隐约听到“轰隆隆”的波涛声。在湖堤上没有芦苇的地方,我看到湖中波浪一排连着一排,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越往前走,涛声越大。到达二哥借住的那排废弃的连队营房时,半里路外都能听到惊涛拍岸!这是和家门前的大通湖完全不同的景色。 此后很多次我沿着湖堤走回家去。经常看到被波浪卷到礁石上拍打而死的鱼儿,多是草鱼和鲢鱼,从一两斤到七八斤的都有。翻着白色的肚皮,在湖面上随波漂荡。我有时去捡起来,却发现大多已腐烂发臭。有一次正好看到一条四五斤重的草鱼被甩到一块大石上砸晕,心中狂喜,立即下湖去捞了起来,那鱼却用力摆动尾巴,从我手中滑落,跌进水里不见了。我觉得很惋惜。第二天下午当我返回时,那鱼却又露着肚皮漂在湖面,我再次捞起,它终于不再动弹…… 大通湖最美的景色,应该在老河口。湖堤边栽着几排杨树,绿荫如盖,老态龙钟。树身斜卧湖中,树枝垂落湖面。涛声如雷,似千军万马在厮杀。波浪狠狠地扑打着湖中的礁石,浪起时吞没了所有石块,潮落时又露了出来,那些巨石都被打磨得光滑圆润。一浪连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如飞珠溅玉般,浪花溅起一米多高,湖堤上满是潮湿的空气。如此壮观的景色,也许只有东坡学士的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以形容! 我对大通湖记忆最深的,却是家乡的堂客们,下湖摘菱角的场景。俗话说“七菱八落”,七月半间,菱角成熟了,家乡的堂客们就争相下湖摘菱角。她们下湖不用船,用澡盆——长椭园形,以前用来洗澡,现在屠夫杀猪烫猪用的木盆,人坐在中间,也不用桨,而是用手划水。早晨,薄雾笼罩湖面,二三十个堂客们,各自划着澡盆,浩浩荡荡向湖中开去。摘好一澡盆菱角后,又划回来,把菱角交给守在湖堤上的男人。这时,澡盆边几乎已平齐湖面,湖上风浪不小,我很担心她们一不小心,就会翻落湖中,但从来没听谁出过事故。下午收工时,大家都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大通湖,是那么美好!而如今身在他乡,大通湖的波涛,就只在魂中梦里汹涌澎湃!细细想来,我已有二十多年没去过南湾湖和老河口了,不知是否涛声依旧?而我确切知道,大通湖已不再有菱角,那些家乡堂客们下湖摘菱角的场景,就成了永恒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