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春草的古诗【标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内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注释】: 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描写春草的诗句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5、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7、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莺深树鸣 3.写春草的古诗【标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内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注释】: 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4.写春草的诗句有哪些《曲江春草》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花落江堤蔟暖烟,雨馀草色远相连。 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 《春草》 年代: 明 作者: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春草》 年代: 唐 作者: 唐彦谦 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青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 《戏咏园中春草》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春草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天欲游人不踏尘,一年一换翠茸茵。东风犹自嫌萧索,更遣飞花绣好春。 《春草碧色》 年代: 唐 作者: 王毂 习习东风扇,萋萋草色新。浅深千里碧,高下一时春。 嫩叶舒烟际,微香动水滨。金塘明夕照,辇路惹芳尘。 造化功何广,阳和力自均。今当发生日,沥恳祝良辰。 《春草碧色》 年代: 唐 作者: 殷文圭 细草含愁碧,芊绵南浦滨。萋萋如恨别,苒苒共伤春。 疏雨烟华润,斜阳细彩匀。花粘繁斗锦,人藉软胜茵。 浅映宫池水,轻遮辇路尘。杜回如可结,誓作报恩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描写春草的诗句带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 这首小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6.关于春花 春草 春雨 春风的诗句各两句,说明作者和诗名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春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花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踏歌词 刘禹锡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