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从军行唐诗

1.古代所有的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希和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

千日离愁随飞雪,万里狂沙吹北风。 无月此情向谁诉,有泪今宵伴泣声。

游子夜夜归故里,山高水深难阻魂。【从军行】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 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 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 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 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 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 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 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 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 汗马「走参」「走覃」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 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 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 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 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 会待单于系颈时。【从军行】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从军行】 卢思道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2.小学生古诗古从军行改写

无垠大漠凌乱在视线中。

狂风袭来,砂砾飞扬,天昏地暗。这就是沙的世界,让人没有立足之地。

在这广阔的天地中,一支劲旅在沙漠艰难的前进。本应是火辣的太阳无情的炙烤着大地,但狂风一吹,漫天扬起尘烟,风沙隐天蔽日。

士兵只能半卷着红旗,走出军营门。一眼望去,到处是单调的黄色,使每个人感到厌倦,这条路的尽头隐在沙尘中。

走进看去,每个士兵脸上那坚毅的表情模糊在眼中却深印在心中。这威严的气势为这支队伍注入了灵魂,强大彪悍,坚毅勇敢。

这一切都使它胜券在握。得知前面的军队在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中取得胜利,并且生生逮住了敌人的首领时。

所有士兵那因缺水和被风沙吹得脸上显着麻木的表情都扬起了进入沙漠的第一个笑脸。

3.古从军行的诗句与诗意是什么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注解】: 1、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2、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 琵琶以娱之。 3、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 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 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韵译】: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4.唐诗古从军行,最后一句;空见葡萄入汉家,我怎么感到读起来这么蹩

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陶”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