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回唐诗

1.古诗中“回”字的读音《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

本人认为在古代,应该是唐代,回字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huai”,有许多证据:“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huai)”.“月黑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这样读起来才押韵.因此在《回乡偶书》中的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教材上将“回”字注作“hui ”,而“衰”字注作“cui”,这样整编诗仍不押韵.但是,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这些字的读音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我们不能拿现代普通话来对待古诗文和典故中一些字的读音.查《新华字典》,“衰”读shuāi,其义为“事物转向微弱”,举例有“衰老”.“鬓毛衰”的“衰”读shuāi音是衰老义.读cuī音的“衰”是古汉语读音,其义有二:1.等衰、等差、等次、等级.2.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用的是第二义,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鬓毛衰”的“衰”读shuāi音,是直说人衰老了,完全说得通,但是修辞效果远远不如古音那么形象.至于《唐诗鉴赏辞典》解释为“cuī,疏落之意”,大概是根据语言环境形容老人鬓毛外形的吧.。

2.回开头的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3.描写回家的古诗有哪些

1. 《回家》

宋 陈著

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

密友会疏心欲折,贫家事富担难当。

秋山有态忻新雨,风叶无名怨夕阳。

此景劝君评洎取,免教诗社报凄凉。

2.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 《春日田园杂兴》

宋 感兴吟

儿结衰衣妇浣纱,暖风疏雨趱桑麻。

金桃接种连花蕊,紫竹称根带笋芽。

椎鼓踏歌朝祭社,卖薪挑花晚回家。

前村犬吠无他事,不是搜监定榨茶。

4. 《泊花石浦》

唐 刘言史

旧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

杜鹃啼断回家梦,半在邯郸驿树中。

5. 《风入松·霏霏小雨恼春光》

宋 侯置

霏霏小雨恼春光。烟水更弥茫。

昨宵把酒高歌处,任一声、鸡唱清江。

憔悴杏花如许,情怀应似东阳。

宿酲犹在莫传觞。消闷苦无方。

几时玉杵蓝桥路,约云英、同捣玄霜。

冷落黄昏庭院,梦回家在三湘。

4.顔回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论语•雍也》:“哀公问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弟子孰为 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 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据《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宇子渊,为孔子弟子。

颜回性好学,乐道安贫,虽一 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终不改其 乐。颜回为人笃诚、克己修身,不迁怒于人,不重犯过失,在孔子诸门生 之中以德行而著称。

后人常用以指喻安贫乐道、德行高尚之人,遂以为 典。唐•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长。”

唐•钱起《过张成侍御宅》:“从军谁谓仲宣 乐,入室方知颜子贫。”唐•王维《田园乐》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 三十韵》:“秦痒疏杯酒,颜窳赖斗储。”金•元好问《送穷》:“日吉时良 利动迁,可能颜巷卜终焉。”

5.李白孟浩然真是什么用古诗回

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么感冒了。

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业已饮,惶恤他!’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

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

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

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 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参考资料: 。

6.送别唐诗

唐诗送别名句集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也犹如近在身边。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不要在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我们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在长安这个“行乐处”白白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的亲友如果问到关于我的消息,(您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洁白无瑕、澄空见底。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到明年春草绿了的时候,他回不回来呢?(送别回来很久还在想: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请您再喝一杯酒,过了阳关老友我就不在您身边了。(临别依依,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直扑向您,跟随您归去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如此深湛,虽深千尺,也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船帆的影子已经消失,只能见到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远远的水天相接处。(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可爱的故乡水啊,一路送我远行。(表现了思念故乡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不要忧虑自己到外地找不到知心朋友,天下哪一个能人高手不知道您?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只怕是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功名应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