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登凤凰

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提示:这首诗是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漫游金陵所作。

传说凤凰台上有凤凰飞游,现在凤凰飞走,只留下空台和滔滔江水。三国时吴国孙权的宫殿和奇花异草,都淹没在荒僻的小路之中。

东晋的豪门望族都变成了一座座古墓。有三峰相接的护国山,一半被云遮住,好像落在青天之外,一条长江被白鹭洲从中分为两支。

只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看不见长安使人悲愁。 摘自:。

2.歌颂凤凰的古诗

《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凤凰台》(宋 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凤归云》——唐·滕潜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唐·李峤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凰台》——唐·杜甫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3.古诗:登金陵凤凰台的意思 (简写)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老的凤凰台上曾有凤凰遨游,现在凤凰飞走了只留下空空的高台,还有日日依旧流水的长江。 东吴时代的宫苑里的小路早被杂草掩埋,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了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4.求助古诗《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⑵,晋代衣冠成古丘⑶。

三山半落青天外⑷,一(二)水中分白鹭洲⑸。 总为浮云能蔽日⑹,长安不见使人愁。

[1] ⑴金陵:江苏省南京市古称,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⑵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⑶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⑷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⑸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⑹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2] 李白很少写七言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

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

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

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