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首MV中出现很多中国古诗词的粤语歌文字流泪歌手:陈慧琳&谢安琪 [ti:文字流泪][ar:陈慧琳 谢安琪]陈慧琳 谢安琪-文字流泪作曲:林天爱作词:林若宁鲁迅在叹气老舍亦已死撕去了双城记慨叹书香化蒸气司马迁的伤悲前朝历史给当世繁盛杀死文学巨着太大年纪(寂寞看字)看尽春秋的交替(字字有泪)拍卖真迹看大(寂寞看字)看尽史记的荒废(字字有泪)情书的安慰从人海中抛低人间智慧潮流浪里西厢记文字已死红颜白发太大年纪(寂寞看字)看尽春秋的交替(字字有泪)拍卖真迹看大(寂寞看字)看尽史记的荒废(字字有泪)情书的安慰从人海中抛低柏树这么少化做每张纸盛世枉费树苗列印出种种钞票苏轼也流浪了字海苦笑(寂寞看字)记录水浒传兴替(字字有泪)送别诗经已逝(寂寞看字)记录这里的一切(字字有泪)情书都荒废文明可有东西流芳百世。 2.唐诗、宋词、元曲用什么语言来念唱比较讲究是这样的,南方方言确实接近于古汉语,但古代作诗的平仄、用韵也是有严格规范的,毕竟方言在每一时代都是存在的,所以每一名作者都需要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来确定字的平仄、押韵,就如同我们现在写诗也需要尊重普通话,按照普通话的语言习惯来写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呢,你所考虑到的那种人性化的语言关怀可能并不需要,尽管问题提得很好。从思想上、语言风格上看不同作者所作的格律诗,它们各具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如若纯粹从格律上进行分析,所有诗作都是出自同一套模板、使用的同一套语音体系来进行创作的。 这样就牵涉到了我开头所说的语言学问题。说实在的,我是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普通人,并不能掌握各地方言,但是因为对方言学十分感兴趣,所以研究了不少。古代汉语的确与诸种南方方言的相似程度较之普通话更高,粤语完整地保留了古入声的ptk韵尾和鼻音m,闽语很好地展现了上古汉语无舌上音的原始风貌……尽管众多方言都绝不能看作是古汉语本身,但使用这些南方方言来阅读那些今天看来貌似不大押韵的古代诗歌,确实要比普通话更为顺口。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闽南语念诗宣传片我也看过一些,感觉真的很好。之所以没有选择用国语,其原因也在于此。还想再多说点,但是觉得自己说话好像很没有条理的样子,就先说这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