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在我国史上最盛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唐诗泛指为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 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2.律诗和绝句什么时候开始盛行他们都是在唐朝的时候盛极一时,详解如下: 1、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2、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3.为什么古诗在唐朝最盛行浅论古诗在唐朝最盛行的原因 首先,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代古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 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唐代古诗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第三,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第四,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 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对此十分重视.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第五,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 很少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 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宽容,历代少有. 唐代咏史诗、讽喻诗,直露且锋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贬的苏东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诛族惨案, 唐代的诗人是很幸运的. 他们的君王既不特别神经过敏, 也不过于疑神疑鬼, 否则以当时的文风, 十有八九是要杀头的. 第六,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 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第七,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汇总上面所说,唐代古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 无论从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 唐朝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烁烁生辉, 艳压群芳。 4.诗、词、曲分别盛行于哪个朝代唐诗初唐时期“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宋词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花间派 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 5.男风盛行时期诗词刘遵的《繁华应令》:“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 鲜肤胜粉白,腭脸若桃红。……腕动飘香拂,衣轻任风。 ……剪袖恩虽重,残桃看未终。……”梁简文帝的《娈童诗》云:“……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揽裤轻红出,回头双鬓斜。……”其他如晋张翰的《周小史诗》,梁刘永咏《繁华》,刘孝绰咏《小儿采菱》,无名氏的《少年》,昭明《伍嵩》等,对于男风描声绘色,极力摹写,淋漓尽致。 晋朝的阮藉有一首《咏怀诗》,里面深情的赞颂了同性之间的爱情。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 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 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 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名 誓,永世不相忘。 6.为何唐朝时诗歌盛行造成这种局面得益于当权者的提倡。在中国历史上,一旦当权者有什么爱好,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这种爱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权者信佛,佛教事业就会得到长足发展,当权者爱好体育,体育场所就会在各地遍布。李唐王朝也不例外。李世民喜欢诗歌,诗艺取士自是理所当然,当考官贺知章看到来访者中有名叫白居易的,不禁叹道:长安居,大不易。但当贺知章看了白居易的一首诗,内中有这样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大喜,直呼:易,易,易。其后白居易就凭借自己的才气做官,做了苏州刺史,在苏州建了苏堤,苏堤借着白居易诗歌上的成就名垂青史,今天已是苏州的风景名胜。而李白,竟因为诗歌做得好,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以致有一次李白作诗时,仗着酒气,要皇帝的亲信高力士脱靴,要皇帝的爱妃杨贵妃磨墨,唐玄宗竟也不怪罪,应允了。但李白最后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直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极点了!放在今天,李白不知该是何种处境!而骆宾王,因为才气一时难有人识,在给李敬业做幕僚时,不满意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竟也不怕谋反会被杀头,欣然为李敬业起草《讨武檄文》,诗人的才气在这篇檄文里得到尽情展示,笔锋凌厉,直指武则天的痛处,以至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时,非但不怪,反而长叹:真乃宰相之才也,不得为用,乃用人之过也。这样的故事只有在唐朝才能发生,这是一个浪漫的年代才有的对诗人的尊重,不管你多傲慢,只要你的才气足够绚丽,你就可以尽情展示。 诗歌在唐朝时得到发展,还得益于当时歌舞艺术的鼎盛繁荣。诗歌在当时是依赖艺人的传唱才得以广为人知。当时的传播工具相当落后,诗歌的传唱艺人就是一种传播的载体,而当时唐朝的传唱艺人遍布长安和唐朝的疆域。但由于传唱的特殊性,要求诗歌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篇幅短小精悍,不能太长,所以今天我们见到的唐诗大多符合这样的要求,只有少部分篇幅过大。 诗歌之所以在唐朝得到迅猛发展,还得益于唐朝宽容的社会,所以诗歌题材相当广泛,连皇帝的生活也可以入诗,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写出了《长恨歌》。于是这种宽容的社会下诗人的风格也各异,李白豪放,杜甫悲情,陈子昂的孤愤,白居易失落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叹息,王昌龄的冷眼看世风,李商隐侧重个人感情的缠绵,王维喜欢田园山水的宁静,晚唐的杜牧更注重前朝兴亡的史实经验。这些诗人,用自己的笔,呕心沥血于创作,终于把一个唐朝,用诗歌的圣宴取代了时间上王朝的灭亡。 唐朝于是借助诗歌活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