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代一位才子的休书 个十百千万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谈,八行书无可传,九连弦从中折段,十里长街望眼欲穿。百般想,千挂念,万般无奈只有心相连。万语千言道不尽,百年寂寞十年心酸。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烧香问苍天,六月摇扇却心寒。五月听雨淋花瓣,四月独酌人半边。三月桃花凋零去,二月也未把家还。一人夜,永孤单,何时梦能圆?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知过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转,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2.抛夫弃子的诗句朱买臣“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典故,其中各种唱词可供参考。 (来源于百度百科) 唱词 [西皮导板] 朱买臣提笔泪不干,[原板] 一旦间拆散好姻缘,崔氏女她未曾把七出条犯,都只为书生我手无钱,朱买臣我休妻我为吃饭,那时节鸳鸯分离两边。写罢了休书十字按,[摇板] 无有中人也枉然。 九载的夫妻一朝散,只怕我妻你就后悔难。[二六] 狗贱人说的你是哪里话!朱卖臣心中自觉差。 想当年我将你娶家下,实指望夫唱妇随我宜室又宜家。朱卖臣贫穷并非假,正所谓家徒四壁我日对着芙蓉花。 日用三餐费用虽不大,怎奈是我肩不能担担,手不能够提篮,我又不能买卖做生涯。那一日深山把柴打,偏遇着北风冽冽、大雪纷飞上山滑,我才无可奈何转还家。 你逼定我休书来写下,那时节鸳鸯两分叉。也是我卖臣福份大,你看我身穿大红;腰扣玉带;足蹬朝靴;头戴乌纱,是颤颤巍巍两朵红花。 十字街头拦住了马,你叫我将你带回家。我若是将你带家下,岂不被街坊邻人耻笑咱。 千差万差你自己差,结发的夫妻就变成了活冤家。来来来,将桶水泼地下。 [散板] 你若能收覆水我带你回家?二人转曲目编辑 剧情简介:汉朝的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打柴为生,不忘发奋读书。其妻崔氏嫌贫爱富,威逼朱买臣写下休书,后改嫁匠人。 崔氏好吃懒做,直弄得匠人家业败尽,崔氏只好流落大街要饭。 正赶上朱买臣得中状元,被封太守衣锦还乡。 崔氏马前认夫,朱买臣取一盆水泼于马前,说若能把水收回盆内则可相认,崔氏连泥带水也没凑够半盆,羞愧自尽!二人转唱词《马前泼水》(白)啊哈,为奴一枝花 落在粪土洼 要想随心愿 离开老朱家 奴家崔氏许配那朱买臣为妻 你说那朱买臣啊 是又穷又酸又强有憨 八杠子他也压不出来个屁来 你们再看看我 这苗条身段模样打扮 漆黑的眉毛粉嘟噜的脸蛋 口赛樱桃牙象蒜瓣 呀,把牙还说大了 刚过门那暂那 都说他能有点出息 他成天呀不是写就念 不挠扯个太守也得对付个知县 算命的先生也说我是数红猴的 能当大官娘子,呦呀 可哪成想啊今年他都四十多岁了 还是个穷光蛋 这要不寻思起来呀也就恁么地啦 这要是寻思起来呀 你说我这肝火肚子都难受啊 (唱)崔氏女在房中紧咬牙根那 恨只恨我的那个丈夫朱买臣那啊 死啃书本那个呆有笨 害得奴家我们受寒贫 这数九寒天下大雪 我逼他打柴进山林 西北风冒烟雪呀越下越猛啊 他不叫雪埋是也得被狼吞 他要是嘎儿奔儿一下丧了命 当天我就反扎罗裙另嫁人 咋地,不行啊,我可就另嫁人哎咳呀 (白)呦,这说着说着天就黑了 我得出去看看 (唱)我用力拉开门双扇那啊 回来我砍柴的樵夫朱买臣 (哎呀妈呀,他咋活蹦乱跳地回来了呢) 天下三尺鹅毛雪 山野荒郊断行人 砍柴驱寒新中暖 映雪读书更提神 这书中明礼仪妙趣无尽 讲伦理论道德字字重千斤 手捧诗书往前走 (这瞎猫还过去了,恩哼) 不知不觉走过了家门 (白)夫人风雪出迎,真乃贤德只妻啊 说人话穷拽啥 我是说夫人门前站 不怕大风灌迎我回家转进门就吃饭 吃饭,喝西北风都没有啊 今个刮的是东北风 我也不是那旱鳖呢喝那西北风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书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吗 成天哼哼这倒头经能当饭吃啊 哎呀,这是书 多暂也没赢过可不输咋地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长了一双雀蒙眼 拿着金子当瓦块硬把白银当面碱 我的贤妻呀 (唱)愚夫我终朝每日苦读诗文 为地是效仿圣贤治国安民 前朝有位苏季子 他的名字叫苏秦 苦读诗书不得志 家中拿他不当人 到后来身配六过宰相印 天下哪个不知闻 我劝贤妻多忍耐 官运到我就能够直上青云 为夫要有出头日 你就是堂堂正正地掌印夫人贤妻呀 猪脑袋怎戴呀爷家的乌纱帽 家雀骨头怎受爷家的蟒袍加身 虾米腰怎扎爷家的横庭玉 熊蹄子穿朝靴你丢死个人 狗爪子拿不住象牙虎板 老驴脸怎能上朝面君 老天爷呀连下三天做官雨 半拉那个小雨点也淋不到你的身。 3.中国在古代怎么写引自《今古奇观》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立休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 从幼凭媒聘定王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成化二年某月某日 手掌为记。 ---------------------------------------- 古代休妻必须写立“休书”,也就是必须有一个休妻的书面文件。 这种休书应该表明离婚的事实,并说明从此女方可以“听凭改嫁”。 有了这张休书,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解除,离婚妇女再婚就属于合法行为了。后面还要画押,并印上手模。 这个手模要用左手,是全手沾上黑墨印在休书之上,不像现在的手印仅指指印。 而文中提到的七出”一词起于汉代,称为“七去”、“七弃”。 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并解释不顺父母因其逆德,无子为其绝后,淫为其乱族,妒为其乱家,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口多言为其离亲,窃盗为其反义。 然而,出妻现象早已有之,先秦妇女出嫁和被休同时称“归”,被休也叫“大归”,被出的妇女叫“弃妇”。 汉代提出“七出”与“五不娶”(**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恶疾的人家的女儿和没有母亲的长女)有关。 这样就把住婚姻的两道关口。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当出不出和随便弃妻都将受律法干预;并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而对犯淫僻的妇女没有“三不去”的权变。“七出”次序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对妇女要求的标准不同。 4.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诗 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意为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经典之作.司马相如阅信后大为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3. 5.古代人的休书是怎么写的休书:男女双方解除婚约,由男方出具的书面证明。 北宋版标准格式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就这样写: 某某某,因*******,有夫*****,情愿立此休书,任其改婚,永无争执。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 如果是因为对方的原因就这样写: 某某某,有夫***,因其******,故立此休书休之,此后各自婚嫁,永无争执。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唐朝休书某李甲谨立放妻书一道: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 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 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 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 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于时某年某月某日某乡谨立此书。 6.推荐唐婉的诗词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释文: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 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 瞒、瞒、瞒。 2、创作背景: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才女之一。 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后陆母对这位儿媳甚是不满,恐陆游因此而疏远功名,荒废学业,逼着陆游休妻。 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娶王氏为妻,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唐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唐征得赵同意后,派人给陆送去了酒肴。陆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唐婉则以此词相答。据说在此后不久,唐婉就在悲伤中死去。 3、关于作者: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 她也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世情薄)。 4、赏析: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而唐婉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 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 因此,此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 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7.古代写休书的内容一,单方面休:列出老婆七出之罪(七个可以休妻的罪状)状以及不符合三不去(三个不能休妻的条件)的条件。 双方姓名,手印等。二,和平分手,双方姓名,自愿离婚情况,手印。 附:七出版单方面休书立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从幼凭媒娉定王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回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成化二年 月 日 手掌为记自愿分手范本宋版某某某,因*******,有夫*****,情愿立此休书,任其改婚,永无争执。 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 如果是因为对方的原因就这样写: 某某某,有夫***,因其******,故立此休书休之,此后各自婚嫁,永无争执。 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