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平哥学唐诗

1.鹩哥适合什么古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清晰地从一只鹩哥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人们先是惊讶、继而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是老爸心爱的鹩哥——“学者”在公园亮相的经典镜头之一。

老爸退休后,一度精神不振、心神不安。邻居麻叔说老爸患的是“退休综合征”,并且开出了“药方”: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思量再三,我从东山鸟市上拎回来一只鹩哥。这小家伙颇有“人缘”,一进家门便赢得了家人特别是老爸的青睐。老爸将笼子挂在相对安静的北阳台,整天站在笼子前,端详着这只黑头、赭喙、白脖、红爪、墨尾、花身的鹩哥,时不时地还同它聊会儿天。鹩哥在笼子里很安静,头高高地昂着,目光炯炯有神,一副“学富五车”的学者模样,于是,老爸就给它起名“学者”。“学者”的到来使老爸从退休赋闲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全家人也由此多了一份牵挂,出门、进门都要到北阳台去看一眼“学者”;老爸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走到哪儿都要带上“学者”,俨然成了小“秘书”。突然有一天,老爸兴高采烈地对家人高喊:“学者”会背诗,不愧是“学者”——老爸常在书房内朗读古诗,这小东西竟然耳濡目染,自学成才,真是出人意料!“黄河已(远)上白云篇(间),一片枯(孤)城文(万)仞山。”当“学者”笨笨嗑嗑地操着“鸟语”背出唐诗时,老爸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此后,老爸便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教“学者”背诗,学日常用语。“学者”毕竟是鸟,发音总是不准,老爸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纠正,一句古诗至少要教200遍以上——好笨的“学者”,好有耐心的老爸!

2.哪首歌里有大家一起来学唐诗

老伴 - 李荣浩

词:周耀辉

曲:李荣浩

谁陪我做执迷的鲸鱼

在人海中游来游去说自己的言语

谁陪我建永恒的故居

在岁月中跑来跑去太容易疲倦

一转身可以归去

我要找的一种感觉叫属于

有没有 春花秋月 夏蝉冬雪 不会散去

有没有 一关上门 一躺下来 不再离去

有没有 爱看的天 爱踏的地 我爱着的你

陪我美丽的老去

是否按着时代的规律

在奔波中甚么不是一霎那的玩具

是否还有永恒的老曲

在岁月中就算最后只能够沉默

一辈子没有恐惧

我要找的一种感觉叫属于

有没有 春花秋月 夏蝉冬雪 不会散去

有没有 一关上门 一躺下来 不再离去

有没有 爱看的天 爱踏的地 我爱着的你

陪我美丽的老去

谁 叫我很青春 谁 叫我笑

只有你 能叫我 不怕老去

有一天 春花秋月 夏蝉冬雪 不会散去

有一天 一关上门 一躺下来 不再离去

有一天 爱看的天 爱踏的地 我爱着的你

陪我美丽的老去

3.怎么学写古诗

首先,你要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你说“大家伙都住在水泥森林里,她怎么就能写那么花花草草,风风雨雨的,还写的那么煽情,好像穿越了一般”其实,有时候,一颗露珠、一片落叶、一声叹息……其实都是有东西可以写的,只不过那要看你有没有这双慧眼哟。

然后,至于平仄,我想不必太在意,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写完后修改一下喔。最后,至于学诗,我觉得唐诗三百首是值得看的,但是呢,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看,你想写些什么,你就可以看什么类型的诗,找一下感觉,看看别人是怎样写出那件事物的。

写完后,一定要看看那些字用的不够准确,在加以修改。呵呵,,其实,写诗不难喔!期待你能写出好诗佳作。

4.各位大师,我想学作唐诗宋词,能不能教我

你要清楚,唐诗宋词,都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粹,不是随便读读唐诗三百首就可以成为诗人的。

学写诗词,当然要肚子里有货,唐诗宋词的名篇一定要多读多看,但是不要只是盲目的看,盲目的写,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要学会从道理上理解诗词的写作方法,然后循序渐进的学习。

写诗词,就要按照格律写,否则写出来只是像方文山那样的仿古韵诗,算不得古诗词,首先要学一点初步的格律知识,不要看王力的诗词格律,那个太简短太笼统,看一点今人写得阐述性强一点的格律书籍,比如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从话,周啸天的不会吟诗也会吟,重点不是死记硬背格律,而是体会古人的格律这样规定是为什么,诗词的平仄韵律这么排列体现出什么样的艺术追求,然后回头再来看那些平平仄仄的排列方式,就容易理解了,然后按照基本的格律要求学着写,一方面弄懂格律,一方面学习怎样布局谋篇,第一句怎样起,第二句怎样接,第三句怎样转折,然后怎样托出最后一句,这就是律诗所谓的起承转合。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玲学诗的那一段其实说的已经很好了。

最后注意一点,古诗词有很多格律要求,因为古代的语法离我们很远,我们学起来很不适应,我们要逐渐理解古代的语法和行文方式,然后学着写,要不然的话按照现代诗的写法写出来就像是英语作文的所谓中国式英语一样别扭,古人和我们说的都是汉语,但是语感是完全不同的。

古诗词有很多限制和要求,有格律上的,也有其他方面的,有人以为是镣铐,认为诗词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理会这些。

其实古诗词的写作和我们写作文是一样的,作文不是要求我们首尾照应,详略分明,中心突出,要有描写,要有抒情什么的,古诗词的这些要求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是不是认为只要作文写得好就不用管什么首尾照应,详略分明,中心突出了呢?

最后,不要管你们的语文老师,科班出生的语文老师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对这些诗词写作基本是一窍不通,你可以先学一点基础知识,网上有很多诗词论坛,有些适于初学者学习,你可以在论坛上与他们交流,大半年的功夫就可以写出很不错的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

祝你成功

5.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在学古诗里怎么运用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6.含有平字的古诗句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元稹

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 【见乐天诗】

尹璞

烟霄未稳还平地,门对孤峰占寂寥。 【题杨收相公宅】

王建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夜看扬州市】

卢照邻

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 【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四】

司空图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 【漫题(一作歌)】

此生得作太平人,只向尘中便出尘。 【携仙箓九首 其九】

白居易

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 【过刘三十二故宅】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亚枝花】

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醉游平泉】

皮日休

实头自是眠平石,脑侧空林看虎群。 【杂体诗 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 其二】

刘叉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偶书】

刘禹锡

今日知音一留听,是君心事不平时。 【荅杨八敬之绝句】

刘商

风引双旌马首齐,曹南战胜日平西。 【春日行营即事】

吕岩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绝句 其二十九】

岑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张蠙

唐祖本来成大业,岂非姚宋是平人。 【言怀】

李咸用

北吹微微动旅情,不堪分手在平明。 【别友】

7.如何学习古诗词

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进行的工作,我建议首先先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诹”,背诵可以提高底韵,而且能提高古文语感,多看看古文,比如说《史记》一系列的(如果底子不太牢固的,可以先从清朝的书读起),也会有帮助的,只要长期坚持会有进步的。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古代诗词,目的是培养中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中学生怎样通过学习这些诗来获得这种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多朗诵,朗诵是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大序》)这里的“嗟叹”“永歌”都涉及声音。诗人创作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由联想而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声音,诉诸文字,然后流传。我们要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诵去追溯,去再现。朗诵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要把自己领会到了的情感读出来。在朗诵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词汇的意义尤为重要。读者如果不懂得诗人所用词语的意义,就不能理解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有人不明白“坐”的这个意义,理解成“坐在那里”,照坐立的“坐”去理解,就不符合诗人的原意,也就谈不上欣赏这句诗了。

第二,要了解诗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但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组合着的,一般地说,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节奏,也叫音步。一般四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二),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五言诗是三个音步(二、二、一),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七言诗是四个音步(二、二、二、一),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词、曲的节奏规律也是这样。但是,划分诗句的节奏,还要注意上下词意的表达,不能把词割裂开了。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而不是“二、二、一”。把诗句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读出来了。古诗词的格律很严,什么声调的字放在什么位置,哪一句和哪一句要押韵,都有规定,作诗词的人都按照规定去做,这样更能体现音律美,只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没有办法按照古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了,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合韵了。怎么办呢?我们照普通话语音去朗诵好了,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

第三,要感受诗的形象。朗诵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努力从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中去捕捉诗行中的感情形象,去细致入微地感受它们。这里面,还要有联想,随着诗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感情产生的联想,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重新体味,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这样,诗人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的所有喜悦和忧伤,愤怒和悲哀,思念和憧憬,赞颂和谴责……都在诗的形象中显示出来,并且照映了自己生活的感受。到这个时候,读诗的人必定获得了美的享受。

鉴赏能力是从鉴赏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实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多读,多比较;另一方面是丰富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每读完一首好诗,都要想一想,我从诗里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与读这同一首诗的人讨论,听听别人的感受怎么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会有帮助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