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颂兰花的诗句全首**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栉风沐雨,同甘共苦。他曾把自己培育的兰花名品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成都杜甫草堂等单位,让国人共同分享。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从1959年至1964年,**写下了近40首咏兰的诗词。这些诗词,大都即兴而作,不事修饰,情真意切,老幼皆懂。 1961年秋,**趁庐山会议的间隙,到仙人洞采兰,曾题下七绝一首: 仙人洞下产兰花, 觅得还依小道家。 采上新名三五棵, 洞前小憩看红霞。 1961年深秋,**曾赋《咏兰》一首,描写自己在辛勤劳作中获得的乐趣: 幽兰奕奕待冬开, 绿叶青葱映画台。 初放红英珠露坠, 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1年3月3日**到广州视察,在越秀公园看见百花盛开,其中有许多兰花,即兴作诗一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稍后,他在四川彭县采兰后,为了歌颂辛勤采兰人的功绩,赋《鹤荫曲》词一首: 觅得彭县名山住, 知心同志问村父。 披荆斩棘乐访君, 哪里管得风和雨。 求佳种“奋战”四天, 果然满载归去。 闻捷报喜煞大家, 寄京都分栽百处。 1962年,新年伊始,**参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展后,赋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幽兰吐秀乔林下, 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1962年春,**在《杭州杂咏》中曾吟五绝一首,记下了他同身边人员一起植兰的趣事: 春日学栽兰, 大家都喜欢。 诸君亲动手, 每人栽三盆。 1963年1月,他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兰后,又写下七绝一首,以表达喜悦心情: 尖峰岭上产幽兰, 古木林中朽树边。 多费专家勤采掇, 新种移出任人观。 成都的杜甫草堂,名木不少,自从**赠送了名种兰花以后,园内植兰渐多。1963年,**再赴草堂,兴致盎然,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 其中咏兰的一首,思古颂兰,堪称绝唱: 幽兰出谷弱袅袅, 移到草堂愿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 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回到四川,在考察之余曾登上峨眉山的石笋峰采兰,采得佳种后,当晚即乘兴写下了《鹦鹉曲·石笋峰采兰》一词: 峨眉山上随缘住, 石笋幽谷作仙父。 松竹友朋常照映, 同受雾云风雨。 达人知遇来访寻, 志愿随君前去。 若得供献作国香, 不朽芳名留处处。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托物言志,寄寓深情,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 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 清芳谁得胜兰花。 对井冈山的幽兰**元帅更是情有独钟。解放后第一次故地重游时,他停车崖岭拜访兰花,在山林深处采得一株,爱不释手,随即吟诵。 诗中巧用寻香万重不辞远,反衬出井冈幽兰之珍贵,因为这里的兰花浸润过革命者的鲜血。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元帅为兰花而写下的诗句很多,充分表达了他对兰花的热爱,也留给后人一段段难以忘怀的佳话。戎马一生的**,正像他栽培的兰花一样,不朽芳名留处处,永远绿遍中华大地,永远香留人民心中。 2.**写的兰花诗**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如“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1961年3月3日,正是兰蕙飘香时节,**元帅南巡广州,来到越秀山下游赏兰苑,有感而发,随口吟出“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1962年,全中国人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在即。**在江南得春兰一株,联系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感慨万千地咏诗一首,“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1963年1月初**元帅视察海南岛时登上尖峰岭,在雨林中采得一株名贵兰花。 他喜出望外地赋诗一首,“尖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朽树边;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移出任人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望采纳。 3.**赞美伍若兰的兰花诗**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如“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1961年3月3日,正是兰蕙飘香时节,**元帅南巡广州,来到越秀山下游赏兰苑,有感而发,随口吟出“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1962年,全中国人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在即。**在江南得春兰一株,联系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感慨万千地咏诗一首,“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1963年1月初**元帅视察海南岛时登上尖峰岭,在雨林中采得一株名贵兰花。 他喜出望外地赋诗一首,“尖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朽树边;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移出任人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望采纳。 4.描写关于兰花的诗句描写兰花的诗句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5.咏兰(**)整首诗诗意陈毅《幽兰》赏析 【原作】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释】 幽兰:即兰花。 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诗译】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 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赏析】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他是一名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同时更是闻名中外的诗人。他从少年时到参加革命之后,一直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爱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曾经是一名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后来,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仍然笔耕不辍,写下了很多战斗诗篇。建国后,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依然挥毫吟诗作赋不已。 现存诗章三百五十余首,包括了他早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时期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收录于其夫人张茜临终前编辑的《陈毅诗词选集》。 本作从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引来了四面八方觅花的人这一事实中道出了兰花的雅洁神韵,这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是一首赞颂兰花幽香的绝唱!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兰花是我们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神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 宋代苏辙曾有“兰生山谷无人识”的名句,若说“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当是本句的扩展与延伸应该不为过。“幽兰在山谷”说的是兰花固有的生长习性,是兰花原本就喜欢生长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与世俗相争,不与百花争艳,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 正因为这一本性,才使得兰花不为众人知晓。因此,诗人接下来说“本自无人识”。 “本自无人识”不仅说明了兰花原本没人认识这一意思,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伏笔,做了一个铺垫。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只为”,即只是因为,“馨香重”,即芳香浓郁,散发得很远很远,令人飘然陶醉。“求者”,寻找散发这种浓郁芳香的兰花的人们。 就是说,兰花是因其芳香浓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好奇,因而才引来了漫山遍野寻花的人。人们喜爱兰花,最初应该如此,但后来人们喜爱兰花则不仅仅是因其芳香浓郁这一个方面了,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她的“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深山楚世家”之君子隐士之风度,还有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内在神韵。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不追求词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现一种意境,诠释一种哲理。读来令人深思,给人以某种人生的启迪。 此诗蕴涵着做人的哲理:华美的衣着,漂亮的言辞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能为人民放出“馨香”。 6.咏兰**诗句的意思**元帅为兰花而写下的诗句很多,充分表达了他对兰花的热爱,也留给后人一段段难以忘怀的佳话。 戎马一生的**,正像他栽培的兰花一样,不朽芳名留处处,永远绿遍中华大地,永远香留人民心中。 兰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历代文人吟咏兰花的诗歌代不绝传,佳作如林,美不胜收。 **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栉风沐雨,同甘共苦。他曾把自己培育的兰花名品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成都杜甫草堂等单位,让国人共同分享。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从1959年至1964年,**写下了近40首咏兰的诗词。这些诗词,大都即兴而作,不事修饰,情真意切,老幼皆懂。 1961年秋,**趁庐山会议的间隙,到仙人洞采兰,曾题下七绝一首:仙人洞下产兰花,觅得还依小道家。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红霞。 1961年深秋,**曾赋《咏兰》一首,描写自己在辛勤劳作中获得的乐趣: 幽兰奕奕待冬开, 绿叶青葱映画台。 初放红英珠露坠, 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1年3月3日**到广州视察,在越秀公园看见百花盛开,其中有许多兰花,即兴作诗一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稍后,他在四川彭县采兰后,为了歌颂辛勤采兰人的功绩,赋《鹤荫曲》词一首: 觅得彭县名山住, 知心同志问村父。 披荆斩棘乐访君, 哪里管得风和雨。 求佳种“奋战”四天, 果然满载归去。 闻捷报喜煞大家, 寄京都分栽百处。 1962年,新年伊始,**参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展后,赋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幽兰吐秀乔林下, 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1962年春,**在《杭州杂咏》中曾吟五绝一首,记下了他同身边人员一起植兰的趣事: 春日学栽兰, 大家都喜欢。 诸君亲动手, 每人栽三盆。 1963年1月,他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兰后,又写下七绝一首,以表达喜悦心情: 尖峰岭上产幽兰, 古木林中朽树边。 多费专家勤采掇, 新种移出任人观。 成都的杜甫草堂,名木不少,自从**赠送了名种兰花以后,园内植兰渐多。1963年,**再赴草堂,兴致盎然,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 其中咏兰的一首,思古颂兰,堪称绝唱: 幽兰出谷弱袅袅, 移到草堂愿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 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回到四川,在考察之余曾登上峨眉山的石笋峰采兰,采得佳种后,当晚即乘兴写下了《鹦鹉曲·石笋峰采兰》一词: 峨眉山上随缘住, 石笋幽谷作仙父。 松竹友朋常照映, 同受雾云风雨。 达人知遇来访寻, 志愿随君前去。 若得供献作国香, 不朽芳名留处处。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托物言志,寄寓深情,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 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 清芳谁得胜兰花。 对井冈山的幽兰**元帅更是情有独钟。解放后第一次故地重游时,他停车崖岭拜访兰花,在山林深处采得一株,爱不释手,随即吟诵。 诗中巧用寻香万重不辞远,反衬出井冈幽兰之珍贵,因为这里的兰花浸润过革命者的鲜血。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7.描写兰花的诗句咏 兰 诗 选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幽兰操》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关于兰花的诗句1、《兰花诗》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2、《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4、《兰花》明·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5、《高山幽兰》清·郑燮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6、《咏兰诗》现代·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7、《兰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8、《咏兰》现代·**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9、《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10、《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11、《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12、《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13、《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14、《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15、《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9.描写兰的诗句1、《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释义: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梦江南·兰烬落》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释义: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3、《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释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释义: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5、《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代: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释义: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